阴阳历在古代用于指导,中国传统农历属于阴阳历在古代主要用于指导什么活动

1、中国传统农历属于阴阳历在古代主要用于指导什么活动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
农历又有夏历、阴历、旧历、华历、中历等称 。因使用“夏正”,旧时多称为夏历,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 。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 。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 。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 , 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
历法,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 。依历岁、历年、历月,分为星辰历、太阳历、太阴历、阴阳合历 。总体历法分四种:阴历(月亮历)、阳历(太阳历)、星辰历(北斗历)、阴阳合历 。
以朔望月为基本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基本单位的历法是阳历,以北斗七星旋转为基本单位的历法是星辰历 。
农历,其基础历法规则经历多代逐渐完善形成,其形式一直延续至今 。农历是在夏历(阴历)的基础上融合阳历成分从而形成的一种历法 。农历在民间通常被错误地称作阴历,其实它是属于阴阳合历 。

阴阳历在古代用于指导,中国传统农历属于阴阳历在古代主要用于指导什么活动

文章插图
2、阴阳历在古代主要用于什么活动阴阳历在古代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活动 。
阴阳历指在天文学中是指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 。阴阳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1个月,但设置闰月 , 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 。
因此这种历法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 。夏历就是阴阳历的一种,具体的历法还包括纪年(纪元)的方法 。日本、朝鲜、及中东以色列的传统历法也是阴阳历 。
阴阳历是兼顾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而制定的历法 。阴阳历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是一种“阴月阳年”式的历法 。
【阴阳历在古代用于指导,中国传统农历属于阴阳历在古代主要用于指导什么活动】它既能使每个年份基本符合季节变化,又使每一月份的日期与月相对应 。它的缺点是历年长度相差过大,制历复杂,不利于记忆 。我国的农历就是一种典型的阴阳历 。
我国的历法在几千年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充实、完善,逐渐演变为现在所用的农历 。农历实质上就是一种阴阳历,以月亮运动周期为主,同时利用节气与“19年7闰”法兼顾表示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 。
阴阳历在古代用于指导,中国传统农历属于阴阳历在古代主要用于指导什么活动

文章插图
3、古代的“阴阳历算”一词具体指的是什么?阴阳和历算两方面 。
――主要是指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权、术、法 。
历算 , 推算岁时节候的次序的专门学问 。观测天象以推算年时节候的方法 。五纪之一 。日月运行经历周天的度数 。计算它们的历数,可以确定闰月,调和季节 。“五纪:一曰岁 , 二曰月 , 三曰日,四曰星辰 , 五曰历数 。”《周书 洪范第六》《汉书?律历志下》:“历数之起上矣 。” 唐 柳宗元 《舜禹之事》:“z 舜 {合时月,正历数 。”《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有一人姓 王 名 朔 ,亦善通五行历数之书 。”《后汉书?张衡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推算岁时节候的方法 。《书?洪范》:“五纪……五曰数 。” 孔传:“数节气之度以为,敬授民时 。” 孔颖达 疏:“g日月行道所历 , 计气朔早晚之数,所以为一岁之 。”《后汉书?郅恽传》:“z 郅恽 {及长,理《韩诗》、《严氏春秋》,明天文历数 。” 清 王锡阐 《晓庵新法?自序》:“儒者不知历数 , 而援虚理以立说 。”
帝王代天理民的顺序 。历,也写作“” 。《论语?尧曰》:“咨,尔舜  , 天之历数在尔躬 。” 何晏 集解:“数谓列次也 。” 邢m 疏:“ 孔 注《尚书》云:谓天道 。谓天运之数 。帝王易姓而兴 , 故言数谓天道 。”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今天眷明德,民怀奥主 , 历数允集,歌讼同臻 。” 唐 杜甫 《重经昭陵》诗:“草昧英雄起,讴歌历数归 。”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廷臣谢表》:“水德之传一传二,岂独神言赤帝之为 桓 为 灵,诚非历数 。”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
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 。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 。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 , 占卜等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 , 两者是种属关系 。阴阳五行国学之本,看似简单,却知者甚少,知而能守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 。
战国时的阴阳学是诸子百家的重要一支,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 。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 , 向日为阳 , 背日为阴 , 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 , 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 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 。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行是其基本的变化关系 。五行相互资生、相互制约 , 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 , 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 。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
事物的阴阳属性 , 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 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一体、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五个方面 。
历法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能精确计时(或者说是计日) , 二是要符合实际情况 。这个实际情况包括很多内容,如季节更替、农耕活动、潮汐涨落等 。实际情况造就了历法,历法反过来又应当能根据其规则去推演实际情况,这便是历法的最终目的 。目前通用的公历是 1582 年制定的格里高利历(Gregorian) , 它在前身儒略历(Julian)的一年 365 日、四年一闰的基础上增加了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矩,形成了现在的通用公历历法 。格里高利历是以数值计算为历理依据的 , 换句话说,按照格里高利历的数值计算规则,可以往前后推任意多的天数而计算出当时的公元年月日来,至于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则只有到时候瞧着办了 。像格里高利历的前身儒略历就出现过硬算下去误差积累导致春分日提前 10 天的事故,不过令人放心的是,太阳与地球的相对活动情况比较稳定,儒略历只是拟合得不甚精确,而修改后的格里高利历的精确度提高了许多,至少能支持三千年(如果加上四千年又不闰的规则则可以撑几万年了) 。这也说明,只要历法所根据的天文情况比较固定,历法就可能推演成简单数值计算的公式 。公历正是如此 。中国的农历计月所依据的是月亮的运行规则,月亮的不稳定度比太阳高得多,而农历是天文历法,其原则规定了以实际情况为准、数值计算为辅,所以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的多次修历,更导致了目前农历计算和公农历转换的复杂性 。而且农历这个阴阳历还必须考虑到太阳周期(回归年)和月亮周期(阴历月)的配合,更产生了十九年七闰的规则,而闰月的确定还需要以节气为准,大大增加了计算的复杂度 。
古代的阴阳历算和现代的阴历阳历不是一回事 。指的是预测、推想 , 因为古代没有现在阳历一说 。阴阳指各方面有利不利因素,历算指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推算 。也指古代的军事策划、部署 。
阴阳历在古代用于指导,中国传统农历属于阴阳历在古代主要用于指导什么活动

文章插图
4、阴历和阳历的来历?1、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 。)为一月 , 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 , 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 。
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汉历"、"旧历"等 。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 , 二十四节气的出现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形成了农历 。虽然 , 阴历、农历都俗称汉历、旧历,不过阴历和农历(汉历)是有区别的,传统上使用的汉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 。
2、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 , 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
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 , 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
现代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 。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 , 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
扩展资料
农历
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又有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 。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 , 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
农历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 。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 , 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由计算决定 。
农历以阴历(华历)为基?。捎谝趵且栽孪啾浠谰荩?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夏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转换;但华历可以反映潮汐现象,是古时指导海事活动的指南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阴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阳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历
农历是我国一种传统历法,也叫做阴历 。
农历虽然被称作阴历,但是并非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 , 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它把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迹都融合起来了,是农业上最常用的一种精准计算可利用时间段的方法 , 对农业有着极大的帮助 。
公历是现在国际上公用的历法,一般是以太阳回归周期作为一年,然后把这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分为30天、31天、28天或者29天,一般一年时间有365天 。若遇“闰年”,则是366天 。
阳历是太阳历,以四季循环的回归年为基本周期,与月亮的圆缺变化无关,其中每一年的日数和月数是由人来规定的 。
扩展资料
1、农历是阴阳历,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指萏艋毓槟曛芷诶醇扑阋荒甑氖奔?。一般在朔日时定为每月的初一,两个朔日之间的日期就是一个月 。
2、根据朔日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每个月份的时间 , 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一年则设为12个月,一般是354或者355天 。当历年中有闰月,也就是重复一个月,那这一年就有13个月,一年时间也就变成了384天或者385天,这一年也被叫做闰年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阴历
历法就是制定日历,安排年、月、日的法则 。它的任务是:适当的编排出年、月、日的关系 , 具体决定一个年号的月数和日数 , 给每一个日子编上一个号码 。
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 。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做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一年分做12个月 , 大月31天 , 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 。四年的尾数积累起来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里,这一年叫做闰年 。所以闰年的二月有29天 。
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共29天半 。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 。阴历一年只有354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 。
由于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此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折衷的历,就是所谓阴阳合历 。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有人叫它农历或阴历) , 就是这种阴阳合历 。它跟阴历一样,也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 , 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 。夏历约每过二、三年多一个闰月 。
“农历”和“阴历”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阴阳历在古代用于指导,中国传统农历属于阴阳历在古代主要用于指导什么活动

文章插图
5、阴阳历古代用于为了协调阳历年与阴历年之间的天数 , 于是产生了阴阳历,即现行的农历,采用的方法是在历法中加入二十四节气以及“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 。农历闰年因为多了个闰月,因此一年有383天-385天,而农历平年一般有353天-355天) 。
阴阳历是兼顾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而制定的历法 。阴阳历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 , 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是一种“阴月阳年”式的历法 。
它既能使每个年份基本符合季节变化,又使每一月份的日期与月相对应 。它的缺点是历年长度相差过大,制历复杂,不利于记忆 。我国的农历就是一种典型的阴阳历 。
二十四节气:
节气是从阳历的角度表明当前时刻的信息,从天文学意义来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360度,以春分点为0点,分为二十四等分点,两等分点相隔15度,每个等分点设有专名,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意义 。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以上依次顺属,逢单的均为“节令”,通常简称为“节” , 逢双的则为“中气”,简称为“气”,合称为“节气” 。现在一般统称为二十四节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