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小看一个处处示弱的人

千万不要小看一个处处示弱的人
文章图片

生活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千万不要小看一个处处示弱的人】比如在酒桌中,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安静少言;越是没本事的人,越是吹嘘聒噪 。
比如在工作中,越是有能力的人,越能尊重不同的意见;越是没能力的人,越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 。
……
可实际上,蹦得最高、叫得最响,事事爱出风头的,一般都不是有实力的人 。
那些真正厉害的,往往都不动声色,善于示弱守拙 。
01
示弱,是一种“不屑”的境界
有“兵仙”之称的韩信,一生战功无数,先后帮助刘邦灭了秦国,魏国,赵国……
但最令后人敬佩的是他忍得了胯下之辱 。
韩信年轻的时候,一位屠夫在菜市口向韩信提了一个小要求:
“要么拿着你的剑刺我,要么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
在那个年代,从别人裤裆下钻过去不亚于如今在广场裸奔三天三夜 。
但韩信选择了弯腰,他从屠夫的胯下爬过,然后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在众人的嘲笑声中一路走远 。
很多年以后,韩信找到那个屠夫,告诉他:
“当年,我不是怕你,而是我不屑于去杀你 。
如果杀了你,我不会有自己的今天 。
我可以把我的命押给项羽,押给刘邦,甚至是吕后,但不会押给你 。”
正所谓,将军有剑,不斩苍蝇;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
不是追不上,而是不屑于去追 。
明轻重,懂进退,知取舍,才不会因小失大 。
适时认输,不是懦弱,而是有着清醒的认知 。
低头示弱,不是怕事,而是一种不屑的境界 。
敢于示弱的人,眼里有高山,胸中有丘壑 。
他们不会在别人的眼光中找存在感,更不屑于在别人的言论里逞英雄气概 。
02
示弱,是一种“迂回”的智慧
看过一句话:
“智者处世,如水之灵活:经沙土则渗流蓄力,碰岩石则迂回曲折;
遭断崖则下垂为瀑,遇高山则另辟蹊径 。”
正因为如此,最终才汇成滔滔江河,奔向浩瀚海洋 。
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流芳百世的军事家,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鬼谷子的两个徒弟,孙膑和庞涓 。
公元前342年,魏国和齐国开战,双方在马陵这个地方僵持不下 。
齐国大将军田忌心急如焚,连忙问计孙膑 。
孙膑说:
“魏军一向自恃骁勇,庞涓现急于同我军决战 。
我们要抓住这个心理,诱使他们上当 。”
于是孙膑下令,遇到魏军只管撤退,并且逐步减少营地的饭灶 。
头一天,齐军营地有10万人的饭灶;第二天,还剩5万人的灶;到了第三天,只剩3万人的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