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由来,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1、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在中国人眼中,龙乃神物 。而龙抬头,自然有其寓意 。传言龙王此举是要施雨给民间,让万物重新生长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精选5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篇1
1、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之文解析
中国古代文学观模式,在周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 。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4种动物 。其中,东宫7宿被想像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 , 由30颗恒星组成 。
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置转移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 , 并以它来判断时令 。
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 , 正值春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的标志 。而此时,恰逢我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 , 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
2、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之气象解析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为什么二月初二便“龙抬头”呢?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
据专家介绍,这种民俗与节令有关 。二月初一前后为“惊蛰” 。青蛙、蛇、蚯蚓等许多动物,一到冬,便进入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 。到了转年农历二月前后,气回暖 , 一些昆虫陆续结束冬眠状态 , 开始出来活动,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阳或震耳的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个节令名曰“惊蛰” 。
3、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之历史传说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 自理一亩三分地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 , 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篇2
“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在中国民间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又被称为“龙头节”、“春龙节”、“青龙节”,由此可看出跟“龙”有着深刻渊源 。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灵异神物,亦是万兽之首 。而龙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标志,因此,中华民族也以“龙的传人”自居,由此可知龙在中国人心间有着极为显赫的地位 。而龙抬头则预兆着一个春意萌动的春天的全新开始 。
关于“龙抬头”的来历,在中国北方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武则天当上皇帝时惹怒了玉帝,玉帝就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 。可掌管天河的龙王看着人间因干旱而遭受的惨不忍睹的景象,于心不忍,就违背谕旨为人间降了一次甘雨 。后被玉帝打落凡间,压在大山下受罪,并称“除非金豆开花 , 才能重返天庭” 。后来,人们发现炒的玉米粒爆开花 , 不就是“金豆开花”吗?玉帝无奈,便将龙王召回天庭,继续行云布雨,造福人间 。人们为了纪念龙王的恩德,便在每年二月二吃爆玉米花 , 久而久之形成习俗,俗称“抬头节”、“春龙节”、“青龙节” 。
至于龙抬头作为春天的一个重要节日,跟四瑞兽的传说也有着深刻的渊源 。四瑞兽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本为中国古代星宿崇拜之四灵,经道教演变为四方护卫神 。四瑞兽不仅代表四个方位,又分别代表四时,即青龙象征春天 , 万物萌发之象;朱雀象征夏天 , 生长热烈之象;白虎象征秋天,万物萧杀之象;玄武象征冬天,万物归藏之象 。由此大可推知,我国古代神话五帝中的东方司春之神“青帝”,与青龙有着深刻渊源 。因此,青龙节既为祈求龙王在新的一年庇佑人间风调雨顺 , 也有纪念春神的意味 。
围绕着龙抬头,中国民间形成了许多习俗和禁忌 。前文中提到的二月二吃爆米花即是广为流传的习俗 。除了吃玉米做的爆米花,人们还吃炒爆的花生米、黄豆、瓜子等 。有歌谣唱道:“二月二食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 。”人们用吃农作物种子的方式祈祷新的一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大丰收 。
说到吃的习俗,河北一带的人们除了吃爆玉米花外,还要吃面条、炸油糕,并且还有猪头,称作“吃龙头”,丰盛程度可见一斑 。除了在二月二吃丰盛的食物外 , 据说人们还在这天的早晨早早地把自家的水缸挑得满满的,称作“挑龙头” 。人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恭送龙王升天,以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农历二月初二一般在“二十四节气”的“惊蛰节”左右 。惊蛰后 , 春雷渐多,蛰居一冬的动物则开始陆续出动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 。蝎子、蜈蚣都露头 。”所以 , 二月二这天,民间妇女则会拿着熏香在自家门窗、床炕边仔细得熏一番,口中念叨:“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有的还用纸剪一只鸡形悬挂在房间里,以避百虫,使全家安康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篇3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 , 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 。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 。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 不仅是祥瑞之物 , 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
其实 , 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 。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 , 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 。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 , 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民间传说在唐朝武则天当政时期,因得罪玉皇大帝而被罚三年无雨,人间河干沟竭,树枯苗死,人们难以过活 。司管天河的龙王心中不忍,在阴历二月初二这天私自给人间降雨,因而受到责罚 。人们用炒熟的玉米花、豆子供献龙王,报答其救命之恩,因此感动了玉皇大帝,允许龙王继续为人间降雨 。以后二月二祭龙王,相沿下来成为节日 。
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习俗
在春龙节这一天,我国古代民间都要焚香设供祭祀龙神,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 , 五谷丰登 。
我国山东等地区过春龙节 , 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 。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 , 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 。江苏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 , 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
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吃水饺叫吃“龙耳” , 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 , 吃馄饨叫吃“龙眼”等 。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 。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
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 。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 。过去,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 , 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 。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 , 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篇4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 民间关于龙的传说举不胜举,因而被尊崇的神龙们便多了几分神秘 , 显得威严不可侵犯 。因此,民间也就多出了很多禁忌 。在民间有正月里不理发的习俗,人们总是续着旧年的头发 , 待到二月二这天,趁龙抬头之时,剃个龙头 , 讨个吉利 。那么在二月二,龙真的会抬头吗?
根据天体运行规律 , 二月二这天“龙”真的会抬头 。原来,由于地球公转,在南中天附近的二十八宿之东方青龙 , 冬季时隐匿在天空中,到农历二月左右,“龙角”便会重新出现在地平线上 。与此同时,世间正值春回大地,天气开始转暖 。古代的天文器材虽比不了今天,但善于发现总结的劳动人民却从这一规律中推算出了时令,以便安排生产 。早在唐朝,人们就有在二月二这天祭春龙的习俗 。
农历二月初二处在惊蛰前后,严冬过去,大地开始解冻,很多冬眠蛰伏的动物都苏醒过来,农民也开始在这个时候准备新一年的耕种 。因而,古人又把二月初二叫做“上二日”,也称“春耕节” 。
所谓的惊蛰,就是人们通常神化了的“龙” 。在《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这样记载道:“二月二日龙抬头 , 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 , 虫不出也 。”说的就是在这一天的景象,人们通常会吃面条、炸油糕、爆米花,意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 , 兴云布雨,五谷丰登”;或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 , 以这样隆重的方式,请“龙”寄愿,期待这一年会风调雨顺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篇5
二月初二,亦称龙抬头的日子 。在满乡新宾居住的满族人十分重视这个民间节日,如同过年或过大节一般 。妇女们在头节就忙着筹备东西,首要的是“山房草”(亦称苫房草),以及各色布块、五彩绒线等 。二月初一动手串龙头、龙身、做龙尾 。她们把山房草叶去掉,将秸杆剪成大则二寸有余,小则一扁指宽的节骨,再把各色花布剪成食指指甲大小的圆布 。先将二寸来长的山房草杆 , 串成不超过手掌大的盖帘,用剪刀剪成椭圆形圆帘子,这就是“龙头” 。将红、绿、黄、蓝及各色小圆布串起,每个中间串连山房草骨节,作一大一小两个龙身 。再把各色布剪成四寸或二寸长的小布条条 , 将各色布条串拢在一起,也作成两条龙尾 。将这两条龙尾、龙身用五彩线串在帘子式的龙头上,整个龙就做成了 。大龙即满族老人讲的山苍龙,小龙标志着蛇 。大人把它戴到孩子大襟上 , 祈祷在夏天老天打雷天龙行雨时吓不着孩子;上山采菜、捡木耳、采榛子、捡蘑菇,有龙岗山大苍龙保佑 。据说各色布龙身子和五色线避邪,孩子受不着灾,人人健壮结实,个个平平安安 。
“萨满教”认为万物均有神灵,依照“萨满教”的说法,各种神仙从二月二这天起,都活跃起来了 。满族人家在二月二头几天就磨黄米面 , 二月初一烀小豆馅 , 到二月二,早早起来炸油炸糕,做豆面卷子 。头年腊月宰的猪,先留给祖先,在年三十上供 , 过了初六,就把猪头放到仓房,这个猪头一直等到二月二磕开烀着吃 , 此举为“龙抬头” 。这一天满族人还有“领龙”之俗,用草木灰从水缸旁一直撒到井旁,灰道弯曲如龙,称“引龙” 。然后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 。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 。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
满族人正月不剃头 , 大都等二月二这天剃头 , 其名曰“剃龙头” 。旧时民间有一种说法:人们要赶在年三十以前把头剃了,是因为正月里不准剃头 。为什么呢?据说“正月剃头死舅舅”,既然关乎娘家人的性命,则兹事体大,也就马虎不得了 。因此,在北京,进了正月,理发馆的生意是很清淡的 。大家都期待着“二月二,龙抬头”的这一天 。
其实正月剪头死舅舅是属于误传 。不剪头是“思旧” , 而不是“死舅”,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 。
据了解,因明清两朝发式不同,明末清初,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 。当时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一直流传到至今 。
年年剃龙头,长大成人定会龙腾虎跃、金榜题名有出息 。老满族人崇拜各种龙,认为全家吃猪是为苍龙祈祷 , 孩子们剃龙头也是为使这条神龙早抬头,特别是孩子们都戴着龙头龙身龙尾嬉乐游戏,把龙的全身都摆动起来,这是祈祷苍龙一跃千里,龙腾高空 。
二月二印脾
这天天刚亮妇女们就起来,她们在院子里和大门外的平地上,用硝灰画上各种不同的圆圈,圈内画个十字,在八点来钟,她们把孩子前襟和兜肚解开 , 让孩子们趴在十字中间 , 肚子帖地印脾 , 孩子妈妈则在圆圈旁边祷告着:“印脾十字中 , 龙盘圈里形,带走腹中病,肚子永不疼” 。这段祷语并不是人人都会的 。一般妇女的祷词是:“龙王爷、蛇仙 , 你们保佑我的孩子 , 不得大肚子食水病 。请龙王、蛇仙顺着硝龙画的圆圈行走 , 多走几遍就把孩子的食积带走消除了” 。
这种“印脾”的举动,是提醒妇女养育孩子,饮食有节,不知己吃生冷零食,以免孩子们得上“食积” , 亦称“食水”,即腹中有硬块等症状,医生亦称此病为“痞疾”,是消化系统病症 。
二月二熏香
二月二这天,满族旗人起大早,在仓房的粮囤子里上香,一个粮囤中插十二根金锭香或绿香 。因为把香插在粮食中,烧到香根就自消自灭不能出现意外火灾 。
妇女们到处上香,房山墙垛的墙缝中插香,有缝就插,因地而宜 , 把过年时所剩的香头或是半截香 , 插在墙缝中,就连房子基础石缝中也插上香 。她们也很注意安全,插地墙缝、石缝中的香可以不去管它,而插在窗台上、抱柱的柱缝中的香头 , 一会儿一察看,直到香火烧尽只剩香灰才放心 。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二月二熏香,从院子各处一直点到室内,有缝就插 , 这一天被称为熏虫日 。因为大部分虫子从二月二开始动弹了,这些粮食虫、蛀虫均属害虫,各家在春头子还没等兴扬就熏起来看 , 妇女们认为这一熏,一年家中屋里不遭害虫 。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文章插图
2、二月二,龙抬头的简短来历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气温回升,大地解冻,很多地方特别是北方地区开始降雨,为不失农时 ,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
”在春耕将始之时,敬龙祈雨,目的是盼望五谷丰登 。
从天文学上来说,我国古代用28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并划分为东西南北4宫,东宫7宿由30颗恒星组成,被想象成一条南北伸展的青龙 。
每到春分后黄昏时,青龙七宿中的两颗“龙角星”就会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其余各星组成的龙身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犹如“龙抬头” 。
扩展资料
“二月二”这天,我国民间有“理发”“舞龙”等习俗 。
在“二月二”,人们纷纷走进理发店,重塑发型 。
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的饮食也多用“龙”来命名,食饼谓之“龙鳞饼” , 食面谓之“龙须面” , 吃水饺为“吃龙牙”,吃馄饨为“吃龙眼”,吃油炸糕为“吃龙胆”,吃麻花为“啃龙骨” , 吃米饭为“吃龙子” 。
“二月二”这天 , 民间有不少习俗和女性有关,较普遍的是妇女不准动针线 , “恐伤龙目”;有的地方,妇女不能洗衣服,怕伤“龙皮” 。
而北方的一些地区,还有在“二月二”接已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习俗 。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文章插图
3、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二月二,龙抬头”,传说是尧王的诞辰 。日照市尧王文化研究会在岚山区高兴镇尧王城遗址举行纪念活动,来传承、发扬尧王文化,祈求龙年风调雨顺、幸福平安 。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 , 大家小户使耕牛 。”此时 , 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 自理一亩三分地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 , 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 。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 。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 , 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 , 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 , 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 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 。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 。“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 北方玄武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 。《说文》中有龙“能幽能明 , 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记载,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
古时,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 , 其出没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 。春天农耕开始,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龙首 , 夏天作物生长,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坠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 。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 , 大约一个钟头后 , 亢宿 , 即龙的咽喉 , 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 。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 。之后 , 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 。后来,这天也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衍化成“龙抬头节”、“春龙节”了!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文章插图
4、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 , 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 。在南方叫踏青节 , 古称挑菜节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 。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 。而且 ,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 , 百虫开始苏醒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二月二 , 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 。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 。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 , 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 。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 。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 , 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作为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 , 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 , 称“龙鳞饼” 。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那么,为什么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这和我们民俗中喜欢双数有关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其以前 , 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 。因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天文专家解析“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那么,“龙”在哪里?它是怎样“抬头”的?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 , 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 。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 。“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 。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 。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 。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 。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 , 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 , 朱雀上升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 。“角宿”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 。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文章插图
5、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精选5篇)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欢迎参考!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篇1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
每当春龙节到来 ,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 。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 。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 , 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
明代已见此俗 。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 。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 , 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 , 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 。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
“二月二龙抬头”正式形成民俗节日是在元朝 。中国自古是农业国家,气候的好坏对农业收成起着决定作用 。这个节日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春雨的企盼,希望春天有足够的雨水,为秋天的丰收打下基础 。
为什么要“二月二”才龙抬头呢?因为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 , 农民们就要春耕、播种了,非常需要土壤湿润 , 保有水分 。这时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宝贵了,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从节气上说,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人们多么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 。
为什么是龙“抬头”呢?因为二月初处于惊垫前后,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又恢复了活力,该有所活动了 。龙抬头了,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职责了 。不过 , 这种说法是一般人对“二月二龙抬头”的通常解释,通俗易懂 。然而对于“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这往往被人忽略 。
明清以来,在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炒豆”的活动 。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 , 为引龙虫不出也 。”清康熙时的《大兴县志》记载,“二月二 , 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 。”
为什么要熏虫?农历二月初天气渐暖,昆虫开始活动,有的虫子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所以这一天就有越来越多的人用油煎食物、摊煎饼等办法 , 凭借烟气熏死虫子,这是一种讲求卫生的理念 。在北方,如河北、山东、陕西等地还有吃炒豆的做法用来驱虫 。人们将黄豆浸在盐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放在锅中爆炒,很快黄豆在锅中发出蹦响,以此惊动虫蝎,将之驱赶 。
又叫“春龙节” , 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谚语 。旧时农村多有户户打“五谷囤”之俗 , 一般是于这一天的早晨,由当家人来打,即用草木灰在庭院内撒成一圆圈,名曰囤,中间再放少许五谷即成 , 以祈丰年 。这天采煤工人不下井,相邀畅饮于山野 。建国后,此俗已废,现在比较盛行的是炒蝎豆,据说吃了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 。蝎豆一般用黄豆炒制,有的蝎豆还粘上糖面 , 有的在盐水中泡过,香脆可口 。还有把面萁子和蝎豆一块炒 。此外,现在又增加了瓜子、爆米花等,这是炒蝎豆风俗的一个新发展 。
“春龙节的来源,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 。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 , 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 。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 , 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 , 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 , 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 , 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篇2
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 。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 。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 。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 , 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 , 百虫开始苏醒 。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 。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 , 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 , 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 。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 。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 , 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 , 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 , 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 。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 , 也有炒豆的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 。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
这一天,其它习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 , 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 , 等等 。
从科学角度看 ,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 , 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 。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 。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 。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
至于剪头发,则是因为正月内剪头不吉利,而一个月不理发又很难受,故大家都在正月过完后的二月初纷纷理发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篇3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从节气上说 , 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 , 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 。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 。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 , 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 , 但往往被人忽略 。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 。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 , 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民间传说在唐朝武则天当政时期 , 因得罪玉皇大帝而被罚三年无雨,人间河干沟竭,树枯苗死 , 人们难以过活 。司管天河的龙王心中不忍,在阴历二月初二这天私自给人间降雨,因而受到责罚 。人们用炒熟的玉米花、豆子供献龙王 , 报答其救命之恩,因此感动了玉皇大帝,允许龙王继续为人间降雨 。以后二月二祭龙王 , 相沿下来成为节日 。
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习俗
在春龙节这一天,我国古代民间都要焚香设供祭祀龙神,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 。
我国山东等地区过春龙节 , 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 。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 , 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 。江苏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 , 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
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 。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 , 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 。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 , 怕伤了龙皮,等等 。
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 , 求科举登第 。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 。过去 , 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 , 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 。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 , 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篇4
龙头节的起源
据传说,“二月二”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 。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 , 御驾亲耕” 。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
据考证,“二月二”的习俗始于唐朝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 , 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
相传在宋朝时,二月二被称为“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 。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 。《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 。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 。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
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的形成 , 除了中国先民对龙的崇拜之外,更多地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相对南方地区而言,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少雨 , 地表水资源短缺 。因此,人们祈雨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当中,逐渐形成了“二月二,龙抬头”的美好愿望 , 盼望龙王爷能够赐福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对于“二月二龙抬头” , 北方地区甚于南方 。
老百姓是多么地盼望着春天的喜雨?。《鲁醵搅? ,天上主管云雨的龙抬头了,给老百姓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从此以后 , 雨水会逐渐增多,一年的好收成、好日子就此开始 。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 , 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因此,这一天被称之为“春龙节”,又叫“春耕节” 。
二月二的习俗
二月二 , 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 , 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而吃饺子则叫“吃龙耳” 。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
在我的济南老家,每到二月二,最大的食宿莫过于吃“炒蝎豆”了 。炒蝎豆,也称作“炒蝎子爪”或“炒蝎子肚” 。炒蝎豆,意味着炒死蝎类毒虫以除害之意 。小时候,我特爱吃母亲做的炒蝎豆 。有黄豆、黑豆,先泡好,再放在装了“土”的大铁锅里翻炒 。这种“土”很特殊,灰白色,干干的,说是叫什么“坩子土” 。大人们说,困难时期 , 有人吃坩子土,吃得不消化,胀肚子,还死了人呢 。小伙伴互相分享自家的蝎豆,看到大伙儿嘴边上白白的坩子土沫子,好笑极了 。
现在 , 生活条件好了 。坩子土炒的蝎豆再也没有了 。童年的快乐也淡去了 。我后来学了地质学,这才知道,坩子土就是高岭土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篇5
“二月二 , 龙抬头”,二月二在中国民间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又被称为“龙头节”、“春龙节”、“青龙节”,由此可看出跟“龙”有着深刻渊源 。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灵异神物,亦是万兽之首 。而龙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标志,因此,中华民族也以“龙的传人”自居,由此可知龙在中国人心间有着极为显赫的地位 。而龙抬头则预兆着一个春意萌动的春天的全新开始 。
关于“龙抬头”的来历 , 在中国北方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武则天当上皇帝时惹怒了玉帝,玉帝就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 。可掌管天河的龙王看着人间因干旱而遭受的惨不忍睹的景象,于心不忍,就违背谕旨为人间降了一次甘雨 。后被玉帝打落凡间,压在大山下受罪 , 并称“除非金豆开花,才能重返天庭” 。后来 , 人们发现炒的玉米粒爆开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玉帝无奈,便将龙王召回天庭,继续行云布雨 , 造福人间 。人们为了纪念龙王的恩德,便在每年二月二吃爆玉米花,久而久之形成习俗,俗称“抬头节”、“春龙节”、“青龙节” 。
至于龙抬头作为春天的一个重要节日,跟四瑞兽的传说也有着深刻的渊源 。四瑞兽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本为中国古代星宿崇拜之四灵,经道教演变为四方护卫神 。四瑞兽不仅代表四个方位 , 又分别代表四时,即青龙象征春天,万物萌发之象;朱雀象征夏天,生长热烈之象;白虎象征秋天,万物萧杀之象;玄武象征冬天,万物归藏之象 。由此大可推知,我国古代神话五帝中的东方司春之神“青帝”,与青龙有着深刻渊源 。因此,青龙节既为祈求龙王在新的一年庇佑人间风调雨顺,也有纪念春神的意味 。
围绕着龙抬头,中国民间形成了许多习俗和禁忌 。前文中提到的二月二吃爆米花即是广为流传的习俗 。除了吃玉米做的爆米花 , 人们还吃炒爆的花生米、黄豆、瓜子等 。有歌谣唱道:“二月二食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 。”人们用吃农作物种子的方式祈祷新的一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大丰收 。
说到吃的习俗,河北一带的人们除了吃爆玉米花外 , 还要吃面条、炸油糕,并且还有猪头 , 称作“吃龙头”,丰盛程度可见一斑 。除了在二月二吃丰盛的食物外 , 据说人们还在这天的早晨早早地把自家的水缸挑得满满的,称作“挑龙头” 。人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恭送龙王升天,以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农历二月初二一般在“二十四节气”的“惊蛰节”左右 。惊蛰后 , 春雷渐多,蛰居一冬的动物则开始陆续出动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 。蝎子、蜈蚣都露头 。”所以,二月二这天,民间妇女则会拿着熏香在自家门窗、床炕边仔细得熏一番,口中念叨:“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有的还用纸剪一只鸡形悬挂在房间里,以避百虫,使全家安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