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节的来历是什么,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

1、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 。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下面来看看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1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 , 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习俗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 。旧时 , 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 。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 , 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
明代已见此俗 。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 。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 , 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 , 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 。蛰龙开始活动 , 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
“二月二龙抬头”正式形成民俗节日是在元朝 。中国自古是农业国家,气候的好坏对农业收成起着决定作用 。这个节日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春雨的企盼,希望春天有足够的雨水,为秋天的丰收打下基础 。
为什么要“二月二”才龙抬头呢?因为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 , 这时阳气上升 , 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民们就要春耕、播种了,非常需要土壤湿润,保有水分 。这时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宝贵了 , 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从节气上说,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 , 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人们多么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 。
为什么是龙“抬头”呢?因为二月初处于惊垫前后 , 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又恢复了活力,该有所活动了 。龙抬头了,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职责了 。不过 , 这种说法是一般人对“二月二龙抬头”的通常解释 , 通俗易懂 。然而对于“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 , 这往往被人忽略 。
明清以来,在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炒豆”的活动 。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 。”清康熙时的《大兴县志》记载 , “二月二,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 。”
为什么要熏虫?农历二月初天气渐暖,昆虫开始活动 , 有的虫子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所以这一天就有越来越多的人用油煎食物、摊煎饼等办法,凭借烟气熏死虫子 , 这是一种讲求卫生的理念 。在北方 , 如河北、山东、陕西等地还有吃炒豆的做法用来驱虫 。人们将黄豆浸在盐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放在锅中爆炒,很快黄豆在锅中发出蹦响,以此惊动虫蝎,将之驱赶 。
又叫“春龙节” , 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谚语 。旧时农村多有户户打“五谷囤”之俗,一般是于这一天的早晨,由当家人来打 , 即用草木灰在庭院内撒成一圆圈,名曰囤,中间再放少许五谷即成,以祈丰年 。这天采煤工人不下井,相邀畅饮于山野 。建国后,此俗已废 , 现在比较盛行的是炒蝎豆,据说吃了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 。蝎豆一般用黄豆炒制 , 有的蝎豆还粘上糖面,有的在盐水中泡过,香脆可口 。还有把面萁子和蝎豆一块炒 。此外,现在又增加了瓜子、爆米花等,这是炒蝎豆风俗的一个新发展 。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2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对天象就有很深的研究 , 并且人们将天象作为天气和命运的预测参照 。龙在当时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如果出现如此天象说明是非常好的日子 。一般这种现象会在二月初二的时候出现,因此这一天很吉利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 , “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 , “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 , 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 , 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为生发之大象 , 龙也是神话里生活于大海中的神异生物,司掌行云布雨,常用来象征祥瑞 。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开笔写字
在农历二月初二的时候,不仅是龙抬头的日子,也是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 , 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 。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
吃食以龙为名
这一天在饮食上是很有讲究的,吃的食物的名字一定要有很好的寓意,同时要与龙有关 , 以龙为名 。吃春饼名曰“吃龙鳞” , 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 。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 , 获得好收成 。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3
习俗起源
龙抬头的说辞,来自古老的天文学,上古时代人们曾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星辰的位置,据此判断季节 。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 , 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 , 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 。“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 , 南方朱雀 , 北方玄武 。“宿”表示居住 。如果观察月亮的运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轮流住完 , 大约一个月,所以称“宿” 。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 , 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 。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地平线下,黄昏以后也看不见它们 。惊蛰至春分期间 , 黄昏来临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 。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 , 只是角宿初露 , 故称龙抬头 。
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 , 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 。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 。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 。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 , 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 。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 , 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 。这就是“二月二 , 龙抬头”的说法 。
民俗活动
明代以后 , 二月二的民俗活动 , 有引龙回、熏百虫、避蝎子、剃龙头、祭龙王、忌针刺龙眼等,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中记:“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
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的”二月初二”,传说是土地神生日,称“土地诞” 。土地神主管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因而受到人们的敬仰 。这天,信奉土地神的村庄盛行演白戏、做黎歌(雷州歌)、粤剧,杀猪“做社”,黎话(雷州话)称“做众” , 拜祭土地神 , 搞完仪式,按照户数平均分“社肉”,然后再按户分摊“社钱” 。此俗在遂溪县部分农村一直沿袭至今 。
在四川省西充县的紫岩乡,“二月二”却是个辛酸的纪念日 , 当地有个卖娃垭 , 是旧中国贫苦人家没有钱 , 将难以抚养成人的子女在二月二这天拿到市场上去卖的历史印证 。
此“卖娃垭”位于西充县紫岩乡场头,一棵巨大的黄葛树下,“卖娃垭”石碑分外醒目 。据当地人介绍,2000年初,当地一农民在黄葛垭处无意发现露出一个头的石碑,上面有些许残缺的字 。经人仔细辨认,上面有“卖娃”等内容 。后来人们将此石碑挖出来,才发现这是一块记载当年在此地卖娃儿的石碑 。在当地,黄葛垭早就有“卖娃垭”一说,但却没有相关记载,此发现将这一说法予以确认 。

二月二龙抬头节的来历是什么,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

文章插图
2、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是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民间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 。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故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
中国民间认为 , 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 惊蛰 ”和“ 春分 ”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 。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 。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专家说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 。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 , 雨水也会多起来 。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 。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因此 , 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 , 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 ,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五星的运行轨迹把天空划分为28天宿,以此来表示日月五星的运行和位置 。
28天宿可分为4个大区,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
西方白虎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
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
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
其中“角宿”就是龙角 。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龙角星,所以称为龙抬头 。
二月二龙抬头节的来历是什么,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

文章插图
3、二月二龙抬头传统节日的来历 龙抬头 好年头 好常态
二月二,龙抬头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 , 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龙抬头节”, 民间传说,每当二月初二这天,就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 , 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二月二在我国各地的风俗活动不同,又有花朝节、踏青节、挑莱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 。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节俗 , 故称龙抬头日 。
云为鹤家乡 , 海是龙世界 。龙在人们的心里是至高无上的 。认为龙能呼风唤雨,有雷有雨有水就是有了万物 。这都是人们对一年年景最大的希望 。能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顺顺当当,平平安安 。这是大家迎富的日子 。所以人们把二月二作为一个喜庆吉利的日子,齐聚一堂祈福平安,预祝丰收 。“龙文化”活动可谓精彩纷呈 。据说 , 每年2月23号这一天,三亚、云南、广西等一些旅游胜地也都举办一些盛大的活动迎接暖春的到来 。
关于“二月二”叫春龙节,也就是吃爆米花有传说 。《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准向人间降雨 。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 , 压在山下立碑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零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 , 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 。玉帝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 , 也有炒豆的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 。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财源滚进你的兜!
另外,“二月二 , 龙抬头”,还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 。小龙贪玩 , 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 。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 。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二月二这天 , 人们的一切活动都与龙有关系,说话是“龙”做事是“龙”,图的就是一个吉祥的好兆头,盼的就是一个好的年景?。≈劣谙八?nbsp;, 古人在二月二这一天还盛行吃春饼(即龙鳞)、吃面条(即龙须)、吃饺子(即龙耳)、吃爆米花等等,还有剃头、接女儿、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忌针刺龙眼等习俗,民间以刀尺、百谷、瓜果种籽、迎富贵果子等相馈赠 。私塾先生则多在这天收学生,以占鳌头;娃娃们则在朗读:“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以求将来学有所成,吉祥如意 。古人通过吃、游、打扮等种种形式表达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寄托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种种习俗在今天成为符号彰显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 。
二月二 , 三月三,清明寒食过三天 。还是先说食俗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哪有不关心自己的生计问题的 。希望 *** 多为百姓做实事,那样就天下幸甚,社稷幸甚 。话说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 , 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 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吃春饼,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 。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 。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 , 真是鲜香爽口 。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 , 随吃随拿,热热乎乎,欢欢乐乐 。
二月二,龙抬头 , 送礼只送大猪头 。二月初二吃猪头肉有说法 。自古以来,祭奠祖先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之头 。另据宋代的“仇池笔记”记录: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饥饿闯入乡村小庙 , 向和尚讨食,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曰:“嘴长毛短浅含膘 , 久向山中食药苗 。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 。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 。若无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王中令吃着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于是 , 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 。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才能端上餐桌 。“扒猪脸”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香可口,给人们带来了美容、健脑的效果 。
还有一种说法:“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家家户户煮猪头 , 是因为初一、十五都过完了,“二月二”是春节中最后一个节日 。农户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从腊23日过小年时杀猪宰羊 , 正月一过,腊月杀的猪肉基本上吃光了,最后剩下一个猪头,就只能留在二月二吃了 。不管亘古以来岁月如何变迁 , 朝代如何沧海桑田 , 但每到这一天,千家万户吃猪头肉迎接并庆祝这个日子的美好愿望可谓历久弥新 。
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 。旧时,老百姓生活贫困,卫生意识淡薄 , 再加上缺医少药 , 皮肤病患者多,且易传染 。芥菜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及维生素C,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对人的皮肤有好处 。故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 。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一天,乾隆皇帝微服察 *** 情 , 发现一名饱读诗书的青年张某因家境贫困,无法进京赴考 。张某热情好客,请乾隆皇帝吃顿便饭 , 张某发现米缸里的米不够吃,又没菜肴 。张某临机一动 , 从后门出去到菜园里剥来一把碧绿幼嫩的芥菜 , 加点佐料,煮成一锅绿中夹白的芥菜饭 。乾隆皇帝闻到这芳香扑鼻的芥菜饭,吃得津津有味 , 并赞不绝口,连问这绿里夹白的饭是怎么做的 。张妻答道:“这叫芥菜饭,吃了不会生疥疮” 。这天,刚巧是农历二月初二,二月二吃芥菜饭的习俗便从此传了下来 。
二月二,理理头,农历二月二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和“出嫁闺女回娘家”的说法,二月二去理发,据说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 。有道是:“二月二 , 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象龙一样抬抬头,象征新的一年的开始 。听说“龙剃头”的说法 , 为的是沾染些许龙气,换个说法叫作“龙剃头”,头面打理得光净齐整 , 人人显得意气风发,呈活虎生龙之象,有以龙自喻、独占鳌头之类的寓意 。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月二 , 家家接女儿 。这就应验了“二月二,接宝贝儿”的趣味民谣 , 二月二还是一个出嫁闺女回娘家的日子 。旧俗规定,媳妇正月里须住在婆家 , 出了正月才允许回娘家 。这首民谣,充分表现出父母盼女归的迫切心态 。
龙飞凤舞升平世,燕语莺歌锦绣春 。才女秋瑾就说过:画工须画人中龙
为人须为人中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奇葩”之说 。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 , 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一个民族只有坚守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赢得世人的尊重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 “二月二龙抬头”寄托了祖先对龙的崇拜和尊敬,蕴含期望中华民族昂首向上腾飞崛起的理想和愿望 。龙生龙
凤生凤 。我们是龙的传人,先人对龙的顶礼膜拜和流传至今的龙文化,我们怎能淡忘?我们是龙的传人,怎能忘记龙图腾呢?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开发,龙文化不能失传 。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龙眼识珠
凤眼识宝
牛眼识青草 。生活在农耕社会里的古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对季节的变化尤为敏感 。二月二是春天的第一个节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 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从冬眠中醒来 , 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 。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云兴雨作,预示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古人用“龙抬头”这一豪放的形象表现大地苏醒带给人们的震撼 。农民们要耕种锄刨,开始新的一年的生产了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每一个节日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希冀 。春天带来万物的生机和活力,万象更新,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 , 也是万物开始复苏 , 大地回春的日子 。作为一年中春天的开端,给我们带来对新生活的期望和向往 。让我们在春天到来的时候 , 感受春天,品味春天,珍惜这大好的春光 , 发扬光大龙的精神,做意气风发的龙的传人 。
山青水秀龙游凤舞,雨顺风调马跃人欢;春来大地微风吹绿柳,喜进善家笑脸接祥龙 。龙抬头,好天气,好兆头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二月二来龙抬头,幸福生活没尽头,天天开心无忧愁,全家和睦暖心头,浪漫爱情到白头,喜事乐事不断头,看完短信不回是猪头 。(作者:陈莹峰)
二月二龙抬头节的来历是什么,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

文章插图
4、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它有什么来历吗?二月二龙抬头的意思
龙是什么?是我国古代先人的图腾 。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惊蛰 , 据说这时经过冬眠的龙 , 到了惊蛰这一天,被隆隆的雷声唤醒 , 所以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龙抬头预兆着一个春意萌动的春天的全新开始 。
传说中的龙是我们祖先在蛇、蚯蚓等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因而民间又将蛇叫小龙 。二月二前后,蛇、蚯蚓等结束冬眠、开始活动 。民间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 , 是祥瑞之物 , 更是风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开始活动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龙抬头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
【1】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 , 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 。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 。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 蜈蚣 都露头之说 。http://haoshilao.com/xuexi/
【2】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 。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 。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
【3】天上龙抬头的同时 , 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 。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 。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
那么,为什么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这和我们民俗中喜欢双数有关 。
在中国古代 , 尤其是秦汉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 。因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
二月二龙抬头节的来历是什么,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

文章插图
5、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二月二龙抬头节的来历是什么,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龙抬头的来自古老的天文学 。
上古时代人们选择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组星象作为坐标,以此作为观测天象参照物 。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 。“宿”表示居住 。
传说龙抬头节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 。据说,这便是龙抬头节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