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治疗》读后感精选

《叔本华的治疗》读后感精选
文章图片

《叔本华的治疗》是一本由[美]欧文·D.亚隆(Irvin D. Yalom)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508图书,本书定价:99.00,页数:202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叔本华的治疗》读后感(一):无题
1.
森林中的篝火,炽烈、跳动、劈啪作响,刺破黑暗 。光影跳动,它并不在意能否燃至黎明;
马灯里的蜡烛,稳稳的燃烧,克制着冲动和激情,照亮方寸之地,黎明前静静的熄灭 。
2.
《叔本华的治疗》,或者是我从网上down下来的台湾译本——《叔本華的眼淚》 。
人是很难理解另一个人的,更逞论从一个人的书中理解他的全部思想——哲学家的思想 。故而我们只聊《叔本華的眼淚》,不聊“叔本华的思想” 。
3.
人该怎样度过他的一生?大致是时代的烙印,和我差不多岁数的人,都能背出这么一段话:“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 ,他才能够说…”
然而,千人、万人都抱着同一种观点过活?我不信,至少我不如此 。进入社会后的我们,都会形成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学”,乍一问可能支支吾吾说不出、道不明,可那不是没有,只是未曾加以总结 。
4.
跑题了 。
读过《人生的智慧》,或多或少都会认同叔本华的观点——我们的幸福存在于我们自身之内,而不是自身之外;人生只是在欲望满足后的空虚和欲求不满的痛苦中徘徊 。
小说里的曾深陷性瘾的菲利普,依托叔本华的思想,挣扎脱泥潭 。他开始信奉叔本华的哲学,奉为圭臬,团体治疗过程中总适时抛出哲学家的金句名篇 。只是,人果真能孤独的存在,不与他人发生情感链接吗?那样的生活真的“丰美”吗?
5.
总之,这本小说聊到了“死亡”、“孤独”和“无意义感”,而这些问题原没有统一答案 。所以,我只能说它对我有帮助 。
一年前我也有过困境,也靠《人生的智慧》脱难 。但就像佛陀说的那样,“知我说法,如筏喻者”(自然,大概率是我的误读),过了河,渡河的木筏还需要一直背在身上吗?要是一直背着,哪还有余力承载喜悦、扩展、热情、及时行乐和爱情呢?
古往今来无数人曾思考过,如果注定要死亡,眼前这一切有何种意义 。作为趋利避害、慕生惧死的普通人,我解不开这道题,本能死死的把我攥在手心里 。我能做的也只有说烂了嘴的“活在当下” 。
《叔本华的治疗》读后感(二):知行捕手读书笔记
这本书非常有意思,读完忍不住写几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