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鬼节由来,中元鬼节由来

1、中元鬼节由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 , 是道教的说法 。
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 。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 , 定人间善恶 , 道士于是夜诵经 , 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因此 , 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 , 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 。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
活动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 。“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 , 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 , 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 。
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 , 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

中元鬼节由来,中元鬼节由来

文章插图
2、中元节的由来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
中元节的传说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 。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 。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 。佛教传说,目连(目连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 , 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 。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 。旧时,中元节为目连救母做盂兰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放河灯,祭祀无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 。
中元节有哪些习俗
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放河灯 , 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
2、烧街衣 。这是香港自开埠以来一直保存至今的民间风俗 。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 。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
3、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 。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 。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 , 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
4、烧袱纸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 。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 。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
中元节起源与由来如下:
起源: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 。《易经》:”反复其道 , 七日来复,天行也 。”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 。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设在七月十五日 。
由来: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 , 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 。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 。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
中元鬼节由来,中元鬼节由来

文章插图
3、中元节的由来与传说中元节,恭喜“人小鬼大”的你 , 在“鬼鬼祟祟”的工作中,“鬼斧神工”开拓了路径 , 经过“神出鬼没”的努力,取得了“鬼头鬼脑”的成绩,愿你“心怀鬼胎”再接再励,祝福你天天开心“鬼哭狼嚎”!以下是我带来的中元节的由来与传说,希望对你有帮助 。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 。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佛教也在这一天 , 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 。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 。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 。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
中元节的传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 的供祭 。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 , 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 。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 , 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 。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 。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 , 法善充满 , 在这一天 , 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 , 救渡其亡母 。”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 。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 。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
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 。其母堕落饿鬼道中 , 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 。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 。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 , 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
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 。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 , 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 。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 。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 。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 。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 。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 。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 , 反复三次 。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 , 把香插在地上 , 越多越好 , 象征着五谷丰登 , 这叫作"布田" 。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 。按传统的说法 , 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 。灯灭了 , 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 。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 。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 。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 。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 。"中元"由上元而来 。人们认为 , 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 。不过 , 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 。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 。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 。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
七月半祭祖节被称为“中元节” 。
中元节是源于东汉后(大约北魏时期)道教的说法 。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 , 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分别在“三元日”为天帝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 , 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 , 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
中元鬼节由来,中元鬼节由来

文章插图
4、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中元佳节,恭喜你这个“小顽童” 。在你的秘密工作中,你不可思议的技巧开辟了一条道路,通过你难以捉摸的努力,你取得了秘密的结果 。希望你再接再厉,祝你幸福每一天 。以下是我随身带的中元节的由来和传说 。希望对你有帮助 。
中元节的起源
“中原”之名源于北魏,中原节又称“鬼节”或“梦兰盆会” 。据五泽的记载,“道经是十五月第一个月,七月十五日第二个月,十月十五日第二个月 。”灵修说:“七月初一,地方官下来定人间善恶,于是道士夜间诵经,饿囚得解脱 。”也是在这一天,佛教举行了超越佛法大会,称为“ULLAMBANA”(印度语),即“梦兰大会” 。梦兰盆的意思是倒挂 。人生的痛苦就像一只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 。又吊又惨 。为了防止众生受倒挂之苦,我们需要念经,给鬼分发食物 。这恰好与中国的鬼月崇拜相吻合,于是中元节和梦兰会同时流传下来 。
中元节的传说
关于中元节有很多传说,其中最重要的是阎罗王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群无人祭拜的鬼魂到死者那里享用人们的供品 。七月的最后一天,在鬼门关再次关闭之前,这些鬼魂不得不返回冥界 。所以七月也被称为鬼月 。目连救母的故事:在佛陀的弟子中 , 佛陀的化身,尊者,为他死去的母亲哀悼 。他用自己的头像看到了她母亲生前贪婪的业力,死后堕落成恶鬼,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木友莲随后用神力把它变成了食物,给了母亲 , 但母亲不改贪念 。当她看到食物来了,她深深地害怕其他恶灵会抢走她的食物 。贪婪的食物在她嘴里立刻变成了滚烫的煤炭,她咽不下去 。穆玉莲虽有神通 , 虽是人子 , 却救不了母亲 。她非常痛苦 。请问佛祖怎么办?佛说:“七月十五日,是夏日最后一日安生,佛法全善 。这一天,各种菜肴端给巷中的僧尼,功德无量,可以用慈心救死母 。”这就是台湾普渡“好兄弟”的由来 。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兰花节”,也叫“中元节” 。在一些地方,它通常被称为“鬼节”和“石鼓” 。这是印度的佛教仪式 。佛教徒为了表彰祖先 , 举行“兰盆会”;佛经中的《玉兰笔经》旨在培养孝心,鼓励佛弟子,符合中国人普遍的追先哀后的信仰,所以日益流行 。
目连救母娥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有眼有莲的和尚厉害 。在她母亲堕落和饥饿的道路上,食物的入口化为火焰,她的饥饿太苦 。目连救不了母亲 , 便向佛祖求教 。为了说兰花盆的经文 , 她教作七月十五日救母 。”
中国从梁朝开始遵循这一模式,它成为了中元节 。但后来除了为僧侣设立斋戒外,还增加了忏悔礼拜、明火等活动 。
这一天,主人的座位和石鼓站提前在街口村前设立 。法师的座位前,有一个菩萨——土王,他已经翻了“地府”的鬼,下面放着一盘桃子和米饭 。在石鼓的舞台上,有三块精神牌和一个精神提升装置 。中午过后 , 各家各户把整猪、全羊、鸡鸭鹅和各种蒸饼、水果、瓜果摆上了石鼓的舞台 。负责人在每一个祭品上插上蓝、红、绿三色的三角纸旗,并写上“兰盛大节”“甘露门开”等字样 。仪式在庄严的寺庙音乐中开始 。然后,法师按铃,带领座位下的僧人念诵各种咒语和咒文 。然后喂食,将一盘桃子和米饭向四面八方铺开 , 重复三次 。这种仪式被称为“熄灭火焰” 。
晚上 , 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家门前烧香,把香放在地上 。香越多越好,象征五谷丰登 。这叫“撒野” 。有些地方,有水放电灯的活动;所谓水灯 , 就是绑在小木板上的灯 , 多以彩纸做成莲花形状 , 称为“水旱灯” 。根据传统 , 水灯被用来引导那些做坏事的人 。灯灭了,水上灯完成了引鬼过桥的任务 。那天商店都关门了,给鬼魂让路 。在街道中间,每隔一百步就摆一个甜案,上面放着新鲜的水果和一种“鬼包子” 。桌子后面有道士唱着让人听不懂的鬼歌 。这个仪式叫做“唱歌” 。
元宵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用灯笼和五颜六色的装饰品来庆祝元宵节 。“中原”出自上元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要点灯笼庆祝鬼 。但是人和鬼不一样,所以中元的灯笼和上元的灯笼不一样 。人为,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 。水下神秘的黑暗让人想起传说中的幽冥世界,鬼魅沉入其中 。所以上元的灯笼在陆地,中元的灯笼在水中 。
中元节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鬼节 , 是在每一年农历的七月十四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旧称为鬼节、七月半 。相传地藏菩萨的母亲去世之后来到了阴曹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了受十八层地狱的那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十分孝顺的
中元鬼节由来,中元鬼节由来

文章插图
5、中元节为什么叫做鬼节?哪些习俗
辛丑年
七月十五
编辑: 云上文化
打开音乐
聆听云上的声音
为何偏要成鬼?《礼记·祭法》又说:“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 。意思是说:普通百姓没有庙宇,死后无人供奉,只能变成鬼 。
原来人不仅生前分三六九等,死后还要饱受等级压迫 。那些达官贵人死后有庙供奉,不仅生前享富贵,死后还能成神,何其不公?
唯一给人留点指望的便是中元节,俗称鬼节 。虽然不能成神,但是“鬼途“是大多数人的无奈选择 。
为何说“有点指望”?便在于中元节的习俗与特性;时值中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元节为何被称为鬼节?又有哪些习俗?
一、中元节如何成了“鬼节”?
中元节与“鬼节”,注意,二者是并列关系 。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中元节是中元节,鬼节是鬼节,二者不相干,内容也不相连 , 只是在后续发展中渐为一体 。
上古时期 , “七月半”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段,为农作物丰收时节,粮食富足,人们首要感谢的是祖先的在天之灵 。没有祖先的庇佑,哪里有今天的丰收?所以要感恩 。
感恩的方式便是祭祖,早些时候,祭祖又可理解为“庆丰收” 。随着孝道观念的传播发展,祭祖成为了七月半的主要内容 。
【中元鬼节由来,中元鬼节由来】随着道教发展,道家学说逐渐深入人心 。在道教中,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职责很高 , 尤其关乎百姓民生,会在三元日为人间定赏罚 。
如天官,会在上元日赐福天下,地官则会赦罪地狱鬼魂,水官则在下元解厄 。其中,中元地官赦罪最引人关注,因为他赦罪的对象不是百姓 , 而是鬼魂 。
放鬼回家,当然有的鬼可能没有家,没有家了的鬼在人间游荡,过了中元便回地狱去,有家的则回家看望家人 , 与家人吃个团圆饭 。
孝道,是中国人间最大的道 。能够让逝去之人回家吃饭,想想就很美好,很温馨 。所以人们会准备丰盛的餐点,同时点燃河灯,为那逝去的孤魂,点亮归来的道路 。
也正因此,“中元”于孝而言乃大善 。久而久之 , 中元 , 成了七月半的代名词,人们只记得中元,中元节,自此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鬼节” 。
二、中元节独特的地方习俗
第一 , 墓地祭扫 。虽然祭祖是中元节早期的主要内容,但并没有被舍弃 。到今天,一到中元节,人们普遍会到墓地进行洒扫,祭奠祖先 。
第二,送羊 。这一天,很多家里养的羊会实现自己的价值,蒸熟,然后送给外孙,有的地方是不杀真羊,蒸面羊,送给女儿 。
起源于“割罢麦子打完场,谁家闺女不瞧娘 , 瞧娘不是瞧娘,是让娘家去瞧羊”的说法 , 旨在告诫女子常回家看看 。
第三 , 送船 。此习俗广泛流传于山东,长岛渔民到了中元节,会将木板制成小船,在船上贴上一个纸条,上面写上名字 。
格式大致为:供xx使用 。这个“xx”大多是溺海者,当地多湖海,每年淹死的人不计其数 。
小船上有食物、衣、帽、鞋袜,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给亡灵使用,也是为了求得一个平安 , 让亡灵不要打扰生者 。
第四,结鬼缘 。与鬼结缘,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 万一被鬼给缠上,那可如何是好?虽然咱都知道鬼是假的,但心里害怕却是真的 。
然而在江苏吴县,居民们到中元节便会用锡箔折成金锭,沿着路进行焚烧,施以“鬼钱”,结下善缘 , 求得平安 。
第五,送老客 。老客,自然不是老人,而是老祖 。湖南邵阳人,在十五晚上焚化纸包,拜祖 。
纸包内有厚厚的纸钱 , 纸包的正面写上祖上的名讳,到晚上,人们开始焚烧纸包,烧的越多,火势越大,就表明家族越兴旺 。
不过,因为容易引发火灾,近年来以已不曾举行 。
想来,很多人都没有听过这些习俗,除了祭祀祖先 。因为它们或已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 。
随着科学文化普及,人们不再迷信,进而变得开明,变得无所畏惧 。无所谓,从来都不是“无所敬” 。
我们敬重祖先,这是身为中国人的传统,不必要的封建习俗可以抛弃,但是有些东西不能抛,也不能忘,便是那颗感恩祖先的心,和对逝去亲人的孝 。
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鬼节 。此外还有地宫节、瓜节等不同的名字 。
中元节历史十分悠久 , 起源于北魏时期,又被称为鬼节、七月半、盂兰盆会等 。到了鬼节这一天,民间有很多的习俗 , 比如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等,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列为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古代人们十分信奉鬼神,所以中元节也被十分看重,因此得以一直延续至今 。
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了现在俗称的“鬼节” , 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 。“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 。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 , 即化为烈焰 , 饥苦太甚 。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
据说当时释迦十大弟子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的折磨,于是目莲就想用钵盆装饭菜给她吃,但是饭菜却被饿鬼夺走了 。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所感动,授予其盂兰盆 。按照指示,目莲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着珍果素斋来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能够得到食物 。而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会有盛大的“盂兰盆会” ,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会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普渡会,也就是我们的中元节 。
来源: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