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姑三毛

我的姑姑三毛
文章图片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我的姑姑三毛
文章图片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我的姑姑三毛】三毛是重感情的人,在雨季里写出了年少的暗恋——《雨季不再来》,那种单纯的喜欢和远远的欣赏,确实是现在来去匆匆的行程里很奢侈的花费 。今天的我在新年刚过的日常中静下来,感到惆怅和怀念,这是每年都逃不过的来自心底的亲人的信息 。
这就是我的小姑,你们认识的三毛,那个传奇女作家,旅居他乡的独立女性;我从小认识的亲人、玩伴,用独特的方式带领我成长的人 。小姑如果在世,也有七十多岁了,虽然我们都很难想象那个留着两个小辫子,说话轻声轻语,勇敢追爱,充满好奇心和童心的三毛有一天也会变老 。她用她的方式在我们心里冻龄,今天我们用我们的方式让她重生 。
13岁时,小姑因为不适应当时模板式的教育体系,选择休学 。14岁她开始写作,当时的作品多半是少女对初恋的期待和懵懂人生的观察,有着超出同龄孩子的成熟与敏感细致 。
我们常常一起去书店,在那儿一待就是一个下午,直到抱着一箱箱的书籍往车上搬才愿意离开 。阅读和写作早在那些我和双胞胎姐姐陪小姑在房间笔耕的深夜,悄悄埋下了种子 。
小姑24岁去西班牙留学,认识了一生挚爱荷西,也开始了对异国生活的记录——《撒哈拉的故事》至今以各种文字在国际上流传 。
1979年,小姑短暂回台北时,我已上小学 。初见时觉得很陌生,害羞的我不敢直视她——敏感的孩子偷偷看着这位和其他家人完全不同的小姑 。渐渐地,小姑成了会开车带我们到处走的玩伴 。常常会遇到很多读者看到小姑兴奋地尖叫,或者叫出我和姐姐的名字呵呵地笑 。看到学校里的老师对小姑的崇拜,我和姐姐才对这位平常很随和的玩伴刮目相看——原来她在外人面前是个大人物,原来很多人抢着买她演讲会的票,很多人以她为人生标杆学习仿效 。那位每天接近中午要我们两个小孩叫才起床的大孩子,走入我们的童年、青少年,直到如今依然是我们身上的标签和心里的印记 。
我虽然没有亲身参与小姑和荷西姑丈在西班牙的相遇,雪地上的6年之约,结婚后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却在她书里读到他们的辛苦和坚强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华人世界里,小姑是读者的眼,带读者看世界 。她开了扇窗,无意间做了先锋,在远方留下足迹 。作为把中西文化交流渗在生活里的平凡人,她只是实实在在地过日子,却活出当时千万读者想要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