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必破万卷

读书不必破万卷
文章图片

有一段时间,我沉迷于在kindle(电子阅读器)里一次性囤积十来本书,然后用半个月的时间啃完 。我当时焦虑地认为,如果不加快汲取知识的节奏,就会迅速被同龄人甩下,被AI(人工智能)替代,被时代抛弃,所以一定要快速进行认知升级!受俞敏洪的影响,我给自己定下了一年读100本书的目标,就连赶路和等餐的时候都在疯狂啃书 。
【读书不必破万卷】然而,坚持了几个月后,我蓦然回首,感觉自己好像也没有变聪明,知识也没有变渊博,思辨能力也没有变得更加犀利 。唯一变了的,是眼袋变大了几圈 。
为什么会这样?我开始自我反思 。我发现自己掉进了饱和式充电的误区,明明大脑里已经塞了很多东西,还没来得及理解和融合,就又被接踵而来的新信息顶替,变成了大脑皮层深处的一缕“空谷回音” 。而这些本该慢慢咀嚼的好书,就在我的匆匆一瞥中化成了已读书目中一记干瘪的打卡,除了占据大量时间,没有起到丝毫作用 。
出于浮躁和焦虑的心理,我们对新信息总有种无节制的贪婪 。我们不甘示弱,我们激流勇进,我们每天不停地阅读、不停地翻书、不停地刷新公众号文章,生怕错过任何一条对自己可能有用的信息 。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是,这些信息太多太杂,往往来不及整合和消化,过不了几天就被遗忘了大半 。即便后来回忆起只言片语,也不记得堆积在大脑的哪个角落了,根本无从查起 。
当人学习的核心动力从有目的性的自我充实变为了毫无头绪的东拼西凑,当我们对知识的度量标准从学习了多少内容变成了读过多少本书,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无非是从“忙”变成“茫”,实质上,没有任何思想境界上的提升 。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读书,如何避免成为疯狂读书却一无所获的“劳奴”呢?我想,接下来讲到的几位学者会给你启示 。
好书三千,只取一瓢
几年前入“红楼坑”的时候,我关注了一位“一生只读一本书”的个性博主 。他的博客里只有一类文章,就是對《红楼梦》的分析,文字妙趣横生、观点新颖、视角独到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博主已经专注分析《红楼梦》十余年,文章水准在圈内可谓是首屈一指,广获好评 。
我还意外发现,他竟然是我在喜马拉雅听书APP关注的《红楼专辑》的作者,这个专辑特别受欢迎,收听量已经达到近两百万次 。
我心中顿时被一种奇妙的缘分感戳中 。无意之中,我竟见证了一位红学“大V”的崛起!由一个红楼爱好者变为一个颇有影响力的红学研究人士,怎么能不叫人佩服?
这位“大V”笑言,自己大半生都在研究红楼,可以说是在用生命读这本书了 。用尽一生读懂一本书,多么浪漫 。我顿时想起了木心那首动人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