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1、壮族歌圩
壮族歌圩,壮族民俗 。“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歌唱活动形式 。源于氏族部落时代祭祀性的歌舞活动 。主要在春秋两季举行 。
春季歌圩以三、四月间为最盛,农历三月初三举办的次数最多;秋季歌圩集中于农历八九月,尤以中秋节为最佳日期 。以青年男女交情即倚歌择配和赛歌赏歌为核心内容,同时还兼有戏剧、曲艺、体育等文化娱乐活动 。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壮族铜鼓习俗
【具有代表性的广西元素,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铜鼓是中国南方古代濮、越人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 。迄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以广西数量最多,分布量最广 。
广西西北部和贵州南部接壤的红水河流域是保留铜鼓文化最丰富的地区,至今还在使用铜鼓的民族主要有属壮侗语族的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属苗瑶语族的苗族、瑶族和属藏缅语族的彝族,这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和喜丧祭祀等日子击打铜鼓来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
3、刘三姐歌谣
刘三姐在广西民间被视为“歌仙”,刘三姐故乡宜州是刘三姐歌谣流传最有代表性的地区 。刘三姐歌谣丰富多样有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创世古歌等 。它具有以歌代言的诗性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 。传承完整传播广泛 。
刘三姐歌谣显示了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活态文化的魅力,不仅具有见证民族历史和情感表达方式的文化史研究价值还有美学等多种方面研究价值 。
4、彩调
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戏曲剧种 。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 。各地名称原先不一,起源地桂北桂林一带称彩调,柳州、河池地区和梧州部分地区称调子戏 , 阳朔以南称“采茶戏”、“彩灯”,左、右江一带称“大采茶”、“嗬嗨戏” 。
1955年以后统称“彩调” 。音乐唱腔属联曲体,分板、腔、调三类 。同一曲调可根据表现内容的需求,在板、腔上加以变通 。戏剧表演富有地方特色,尤以舞扇子、手巾、彩带见长 。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5、壮族民间故事“百鸟衣”
“百鸟衣”是壮族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 。它叙述贫苦农民古卡的妻子依娌,被土司抢掠 。依娌嘱咐古卡制弓箭,射百鸟 , 用羽毛制成神衣,百天为期 , 到州府相会 。古卡历尽艰辛,制成百鸟衣后,按时来到州府 。古卡借献衣之机杀死土司,夫妻俩双双把家还 。
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壮族人民,争取自由的坚强意志 。2007年,民间故事“百鸟衣”被列入广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文章插图
2、广西的民俗是怎么样的?广西的民俗:
1、广西的壮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群众 , 至今都保持着给孩童做虎头帽、虎头鞋的习俗 。这些帽子形态各异,充满了童趣,同时也都具备老虎这一关键元素 。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出的一顶壮族绣花帽 , 乍一眼看去,上面并没有老虎的图案,但是,帽子却借用了老虎的造型 。
2、广西民间节庆繁多,大体一年之中,大节以十数,小节以百计,世人有“四季皆聚庆,无月不过节”的俗谚 。节庆的形式和内容多姿多彩,地方特色浓溢,民族特点鲜明,是广西各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3、广西许多传统节日,既有汉族之俗,又有少数民族之风,前人称此为“同不尽同 , 异不尽异”,“是壮、瑶之节而类汉,是汉族之节而似壮、瑶”,具有浓厚的广西特色 。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 , 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三月三歌圩节、清明节、中秋节、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几乎每个月都要过节 。
4、二月二最有名的是龙抬头抢花炮 。花炮节是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融水和湖南通道等地侗、壮、苗、仫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期不一,有正月初三,也有五月十五、二月初二等 。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最为热闹,主要活动是抢花炮 。
5、广西人过端午时,为纪念屈原而沿袭下来的传统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备牲醴等 。而在屈原的传说尚未广泛流传前,端午的习俗则因袭对恶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为主 , 而保健、避疫,又主要体现在挂艾叶菖蒲、佩香囊避邪,以及洗中药浴、泡饮草药酒和雄黄酒上 。
文章插图
3、广西有什么特色东西?广西名优特产
柳城云片糕、牛腊巴、三江油茶、玉林牛巴、罗汉果、容县沙田柚、荔枝、香蕉、广西柑橙、沙糖桔、阳朔金桔,融安金桔、木菠萝、菠萝、博白桂圆、田东芒果、七香(香猪、香茶油、香米、香芒、香鸭、香蕉、柠檬鸭)、山楂、桂花糕、山葡萄、恭城月柿、黄皮果、灌阳红枣、扁桃、猕猴桃、白果、八角、茴油、香菇、黑木耳、广西名茶(如三江早春茶、苍梧六堡茶等)、甜茶、甘蔗和梅花牌白糖、玉林优质谷、薏米、东兰墨米、环江香梗和靖西香糯、木薯、零粉、荔浦芋、桃榔粉、桂林马蹄、桂林两江松花糖、富川脐橙、玉林大蒜、南丹羊角皱椒、横县大头菜、西林烤姜、蜂蜜、信都红瓜子、苗山冬笋、田林八渡笋、豆豉与黄皮酱、青刀豆罐头、桂林豆腐乳、桂林三花酒、广西名酒、广西动物药酒、蛤蚧、灵香草、金银花、桂皮、五倍子、灵芝菌、黄精、安息香、白木香、砂仁、田七、茯苓、梧州桑寄生茶、梧州龟苓膏、红豆与相思豆、正骨水、云香精、桂林桂花、桂油、广西丁香、蓖麻、山苍子、恭城篙竹、金茶花、肥牛树、剑麻、苎麻、油桐、柠檬桉、香樟、棕榈、木棉花、银杉与蚬木、油茶、黄麻、松香、大蚝、大虾、青蟹、石斑鱼、北部湾的海珍品、海牛、全州禾花鱼、平果没六鱼、巴马油鱼、梧州嘉鱼、富川桂花鱼、娃娃鱼、合浦珍珠、西林三珍、广马、中堡黄牛和富川水牛、巴马香猪、陆川猪、三黄鸡、霞烟鸡、广西名猴、果子狸、穿山甲、大瑶山鳄蜥、壮锦、毛南族花竹帽、钦州坭兴陶器、合浦沙煲、陆川铁锅、陆川乌石酱油与乌石小刀、龙州砧极和菜刀、桂林羽绒及其其制品、环江凉席、桂林辣椒酱 。
柳州的螺蛳粉:柳州做的螺蛳粉,是非常闻名的,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螺蛳粉是有着酸、鲜、辣、烫、爽等等这些比较独特的风味 , 是在柳州风味小吃之首,它特有软滑爽口的米粉,在加上酸笋、花生、木耳、黄花菜、油炸腐竹、鲜的青菜等等 。
桂林米粉:桂林不仅仅是山水甲天下,那里做的米粉也是非常的有名,它有着圆细、柔韧、爽滑,有着独特的风味 。但它的做工是非常讲究的,首先把上好大米磨成浆,装在袋子里滤干,揣成粉团在煮熟以后压榨成圆根或片状就可以了 。
牛腊巴:牛腊巴是地方特产,味比较辣,五香味浓,烤得很干,有嚼头 。胃口欠佳的人,闻之也会食欲大振 。牛腊巴可作菜下酒送饭,也可作休闲零食 。
有荔浦芋头了,桂林米粉啦 , 等等啦!
我就是特色!
文章插图
4、广西的民族风情都有哪些?广西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元宵、清明、端午、鬼节、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 。此外,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本族特有的传统节日 , 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的“盘王节”和“祝著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年”和“花炮节”、仫佬族的“依饭节”、毛南族的“分龙节”、回族的“古尔邦节”、京族的“哈节”、彝族的“跳弓节”、水族的“端节”等最具代表性 。这些节日因民族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传统的差异而各展风韵 。
壮族三月三歌节
是壮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 , 因以唱歌为其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得名 。举办的时间各地不一而称呼也不尽相同 。壮族歌圩之俗源远流长 , 文字记载始见于南朝 , 后历代均有史书述事,到了清代和民国时期,有关歌圩的图书记录更为翔实 , 歌圩的内容和形式与现代差不多 。青年男女对唱山歌是歌圩的主要活动 。对歌分组有男对男,女对女 , 男对女三种,以第三种最吸引人 。每组起码有歌师一人,专司编歌之责;歌手2人以上,多可达10余人,专司引吭高歌(其中也有配音的) 。若无歌师,歌手亦编亦唱,身兼二职 。各地对歌的程序大同小异,常见的有游歌、相见歌、求歌、初交歌、深交歌、盘答歌、离别歌 。歌圩期间,除对唱山歌外 , 还有抛绣球、碰蛋、抢花炮、打扁担、演壮剧、唱师公戏或唱采茶等项传统项目 。现代歌圩还增加了物资交流、文娱体育比赛和经贸洽谈等活动 。歌圩普遍流行于壮族地区 , 其中尤以红水河、左右江流域各壮族聚居地最为常见 。百色、田东、田阳、平果、凌云、德保、靖西、天等、崇左、宁明、龙州、凭祥、马山、都安、大化、巴马等县(市、自治县)相当流行 。每场歌圩人数多者可达数万 。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定为壮族统一的民歌节 。而南宁市的民歌节已发展为“国际民歌节”,常有国内外著名歌手参加,成了很有影响的大型民族欢歌盛典 。(附壮族三月三歌节照7.5×4.8cm黑白)
瑶族盘王节
是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的盛大传统节日 。新中国成立前,各地瑶族过盘王节的时间不一致,一般在秋收后至春节前的农闲时间举行,分定期和不定期两种 , 如定期的,过节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一年一次;不定期的则是在三年、五年或十年、十二年中请师公择定吉日举行 , 间隔的年数越长,节日就越隆重 。节期长短亦无定数,单家独户过节者多以一天两夜为期,以联户或同宗共族过节者一般以三天三夜为期,最长可达七天七夜 。1984年8月,来自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北京、武汉七省市(自治区)的瑶族代表(包括干部、学者代表)在南宁举行座谈,商定瑶族节日问题 , 按照有利于民族统一与团结、发展繁荣和求同存异的原则,一致议定“盘王节”为瑶族统一节日,并将过节的时间定为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 , 得到了国内各地瑶族同胞的认同 。至此 , 各地盘王节的时间趋于一致 。瑶族崇奉“盘王”或“盘古王”为本民族始祖 。盘王节起源于对始祖的祭祀 。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盘王节演变成怡祖、娱神、乐人兼有的民间节日 。当今盘王节,其形式和内容均有变化和创新:一方面 , 过去盘王节冗杂繁琐的宗教仪式已经逐步改革,大操大办,糜费繁琐之风也有所节制;另方面,盘王节中表现瑶族文化精粹的歌舞如歌颂其祖先创世、迁徒、耕山、狩猎的《盘王歌》和表现其生产生活的《长鼓舞》等内容得到继承、发展和提高 。节间还举办物资交流、商品展销及各项文体表演竞技活动,观者云集 , 盛况空前 。瑶族聚居较多的以都安、恭城、富川、大化、金秀、巴马等瑶族自治县为代表,都可见到隆重的盘王节,参加人数一般都超过万人 。
瑶族祝著节
祝著节又称“达努节”、“祖娘节”、“二九节”、“瑶年” , 是分布在都安、巴马、大化、马山、平果、隆安等地布努瑶族的传统节日 。以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为过节正日 。一般一年一次 , 也有三五年过一次的,通常欢庆三天 。祝著节的来源民间有多种传说:一说是为纪念始祖母“密洛陀”生日,二说是为纪念瑶王蓝陆射落多余的太阳,拯救瑶民的功绩 , 三说是纪念为引进谷种而献身的民族英雄卡亨的忌日 。节日的主题活动是打铜鼓,并通过唱始祖歌等活动,使他们不忘本族的悠久历史、光荣传统 , 增强本族的内聚力 。此外还有对歌、点冲天炮、打陀螺、斗画眉、赛马、射箭等民间传统文娱体育活动 。聚会宴饮绝对少不了 。届时 , 家家户户杀鸡宰羊,拿出自酿好酒,亲朋好友一醉方休 。
苗年
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苗年每年一次,节期三天,也有十天半月的 。各地过苗年的日期不甚统一 , 有的在农历十一月的第一个亥日(猪日),有的在九月、十月、十二月的第一个卯日(兔日)或丑日(牛日)举行 。南丹中堡苗族则在六月三十日 。苗年前夕,各家净扫庭院、房舍、缝制新衣 , 添置新的生活日用品 。各户普遍�鸡、杀鸭、买肉、酿酒、做糯米糍粑 。除夕那天,家人要团聚 , 晚上要守岁,鸡啼时即放鞭炮或鸣粉枪报年 。苗年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吃同年” 。“吃同年”是苗年期间人与人或寨与寨之间的交往习俗 , 新中国成立后,各寨普遍性的互“吃同年”之俗特别其中耗资巨大的活动已逐渐改革,一些友好的走访及一些健康的文娱活动则保存 。节间,大一点的苗族村寨便组织芦笙队,进行串寨赛芦笙活动 。有时还要进行斗牛、斗马、斗鸡、斗鸟、射击、爬竿等传统体育比赛等 。
侗年
是侗族的传统节日 。各地侗族过侗年的时间先后不一,但多在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十一日间举行,也有在农历十月间进行的 。节间,各家或杀猪宰羊 , 或杀鸡杀鸭,请客访友,宴饮作乐 。节日前一天,备豆腐、鱼虾,当晚用酸水煮熟,经一夜冷却成“冻菜”,节日当天便以“冻菜”祭祀祖先 。
花炮节
是侗族和部分壮、汉、瑶、苗、仫佬等民族盛大的传统节日 。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 , 具体日期因地而异,一般于春节或三月三歌节在旷野举行 。但以春节为最多,秋季次之 。节间,参加人数少者上千,多者数万 。新中国成立前以娱神为主要活动内容,兼有娱人的成分;新中国成立后,以娱人游乐为主 , 也遗存一些娱神成分 。现今盛行花炮节的地区有: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富禄(农历三月初三)、梅林(农历二月初二)、程阳(农历正月初三)、斗江(农历二月十五)、林溪(农历十月二十六),柳城县北乡洞古寨街(农历三月初三)、融水苗族自治县洞头(农历二月初二)、灵山县丰塘(农历正月初二至元宵节) 。花炮节的主要内容是竞技活动――抢花炮 。旧时,有“还炮”、“游炮”、“抢炮”、“接炮”、“养炮”等程序,20世纪50年代以后,“抢炮”一项得到继承和发展,“游炮”则摒弃其娱神成分 , 加入娱人的内容,“还炮”、“接炮”、“养炮”等项则予以简化 。
仫佬族依饭节
是仫佬族祭祖、祭神及庆祝丰收、保护人畜平安的隆重传统节日 。各地仫佬族过节的时间略有不同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罗姓逢农历闰年的立冬日过节,每五年举行一次;四把乡谢姓每逢丑、辰、未、戌年的立冬日过节,每三年一次;大梧村和四把乡吴姓每逢卯、未、亥年立冬后的头一个未日过节,每四年一次 。其他姓氏与上述略同 。依饭节以一至三天为期 。新中国成立前,依饭节在祠堂举行,没有祠堂的在族头家举行 。届时,祠堂门上贴对联,门楣剪贴红、黄、绿、蓝彩纸九张,分别书写“奉神”、“集福”、“庆贺”、“依饭”等字样,堂前以松枝扎三门,堂中设坛,坛前烧香点烛 , 陈列供品 。依饭节仪式的程序依次为“开坛”、“请圣”、“点牲”、“合兵”、“送圣” 。整个仪式由两位司公任司仪 。其中一人头戴面具,身着红法衣,脚蹬草鞋,专跳请神敬神的舞蹈,称为“跳师”;另一人着便装,专唱请神敬神的经文,称为“唱师” 。依饭节的祭神仪式宣告结束,族人一起宴饮、唱歌、演对、耍龙舞狮,欢庆几个通宵 。新中国成立后,依饭节经过改革,成了仫佬族人民庆丰收和继承发扬民族文化艺术的节日 , 节间的祭神仪式已逐渐简化,封建宗法性的东西弃掉,增加了演新戏、唱新歌、进行体育比赛和经贸活动的内容 。
毛南族分龙节
是毛南族祈神保佑丰收的传统节日 。于农历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龙日)前后举行,一般活动有两三天 。说是“龙”是管雨水的,“龙日”前后祭拜它,是求其均匀降雨以获得好收成 。过节前一天,要“椎杀”一头公牛,用牛头、牛尾、牛脚、牛内脏祭龙 。祭时有法师喃经、跳神 。牛肉则分给各家各户或拿到市上出卖,收入作为节日费用 。祭龙后二三天,各户自拜祖先、三界仙、灶王、地主娘娘等 , 也是求神灵保佑五谷丰登 。又用糯饭、粉蒸肉喂牛,以酬谢它耕作的辛劳,并给牛放假一天,让它好好休息 。嫁出去的女儿则带上子女和礼品回娘家过节,亲戚朋友也常常登门贺节,青年男女则盛装聚会唱歌,选择知音 。现在过此节,宗教迷信活动多已废弃 。增加了文体竞赛或者开展有关生产生活方面的科普活动等 。
回族古尔邦节
是回族人民宰牲献祭的传统节日 。阿拉伯语称为“尔德?古尔邦”或“乐德?阿祖哈”,意为“牺牲”、“献身” 。古尔邦节的具体日期是在开斋节后的第70天举行 。节期三天 。第一天,以一家为单位,或几家合伙将鸡、鸭、鹅、牛、羊等带到清真寺去举行隆重的宰牲典礼,并举行礼会,在阿訇的带领下,面向圣地麦加方向朝拜,各人回顾一年中做过的错事 。无清真寺的地方,各户在家中宰牲或购买牛羊肉过节 。节间所宰禽畜必挑选体壮全美的 , 牛羊肉分三份,一份送邻居亲友,一份济贫施舍 , 一份自家吃用 。还常利用过节期间走亲访友 , 以油香作礼互相祝贺 。
京族哈节
哈节是京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 。“哈”或“唱哈”,京语即唱歌之意,哈节就是歌节 。哈节的具体日期因地而异 。防城各族自治县的�尾、巫头两地在农历六月初十,山心是八月初十,红坎是正月十五 。节期一般为三天,通宵达旦,娱神娱人 。哈节在哈亭内举行 。哈亭位于村边,以上乘木料建成 , 坚固美观 。哈亭正堂设有神台,上供全村共同敬奉的神位(如“镇海大王”、“陈朝上将”等)和祖先牌位 。哈节活动可分为四个程序:首先是迎神,其次是祭神,再次是入席和唱哈 。“唱哈”是哈节的高潮,所占时间最长 。有“哈哥”、“哈妹”调琴击梆配唱,曲调有30余种;唱的有叙事歌、劳动歌、风俗歌、颂神歌、苦歌、情歌等 。“听哈”者以8人一桌入席,一边饮宴,一边“听哈”,其乐融融 。最后一个程序是送神 。送完神 , 历时数天的哈节才算结束 。
彝族跳弓节
跳弓节即跳公节,彝语称为“嘈契”,意为“跳弓舞”,也称“孔够”,意为“快快乐乐,祈祷祝福” 。跳弓节是居住在那坡县桂滇交界地区彝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 。各个村屯过节的具体日期虽不尽相同,一般都在每年农历四月上、中旬举行 。节的来历,据传是有一位祖先曾率领彝人在保卫疆土的战斗中被敌人围困在大山竹林中,情况十分危急 。后他们以竹子制造弓箭 , 奋起反击,终获胜利 。凯旋回来,受到族人的热烈庆贺 , 久而久之 , 遂成风俗节日 。跳弓节的活动内容极为丰富多彩,而以祭神和歌舞为主,整个节日活动要举行三天才能结束 。第一天,先祭祀祖先和天地众神 。祭完神后 , 人们集中到村寨场坪跳集体舞,表现以前庆祝胜利归来的场面 , 一直持续到第二天 。第二天晚上,人们又到各家各户去跳,互祝和平生活 。在两天的跳舞过程中,还不时穿插具有特定内容和民族特色的表演活动 。第三天是做“三朝”,主题是上坡祭山,祭山结束后,来参加节日活动的客人要立即离去,否则便被视为不友好 。等客人走完,全村男女凡能干活的都得于当天下地干一门活路,表示人勤神佑,今年定将获得好收成 。
水族端节
端节,水语称为“借端” 。“端”,意为“岁首”或“新年”;“借”,意为“吃” 。因此,端节亦可直译为“吃年”,意为“过年” 。又因水族的这个年节的日期以水历为准,水历把九月作岁首,岁首要过年,端节就定在九月初九日,通称“水年” 。分散居住的彝胞,为方便互相走访,也有按地域约定时日过端节的 。
端节(水年)
是水族人民辞旧迎新、祭祀祖先、庆贺丰收和预祝新的一年幸福美满的传统节日 。节日前夕,水族人民舂新米,酿新酒,缝新装,筹备各色食品、果品 , 以备祭祖待客之用 。除夕夜,人们将铜鼓或大皮鼓悬于庭中 , 尽情敲击,以示辞旧迎新 。初一凌晨 , 各家设素席,祭品有鱼(水族把鱼看作素菜)、新糯粑、新米饭、新米酒、豆腐、笋干、南瓜、花生、水果、糖、青菜等 。其中尤以清蒸或清炖“鱼煲韭菜”和“炕(烤)鱼”为必不可少的祭品 。水族民间有“无鱼不成年”的说法 。初一早上,家家户户杀鸡宰鸭,准备丰盛的酒菜迎候登门拜年的客人 。节间,各村寨还举行“赶端坡”的娱乐交际活动 。“端坡”会上,人们尽情赛马、斗牛、斗鸟进行各种歌舞活动 。在广西的南丹、环江、河池、宜州、融水等地居住的水族过“端节”民俗甚浓 。
广西少数民族一般穿家织的土布,上面有姑娘们亲自手绣的各种精美、复杂的图案,色泽艳丽,款式多样 。姑娘们喜戴银制饰物 , 耳环、项圈、手镯、银钗、银扣等,看上去光彩夺目 。人民豪爽、纯朴、热情、友善、崇尚美德,并且能歌善舞,喜欢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 。每逢节日或者祭祀,会举行各种盛大的活动,人们穿上最隆重的服装,唱歌、跳舞,热烈的气氛会令游人深深陶醉其中 。
广西的少数民族都保持着他们纯朴的民族习俗 , 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俗方面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和桥是广西民族风情旅游不可不看的四绝 。
壮族的歌― 壮族人民善于以歌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劳动,抒发思想感情 , 所以广西又被称为"歌的海洋" 。青年男女恋爱唱情歌,婚嫁唱哭嫁歌 , 丧葬唱哭丧歌 , 还有互相盘考比赛智力的歌,宴请宾客唱劝酒歌和节令歌,祈神求雨唱祈祷歌,教养儿童唱儿歌和童谣 。每到春秋两季,男女青年盛装打扮会集到特定的场所对歌,这种歌会形式称为“歌圩”,亦称“歌节” 。
瑶族的舞― 广西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居住着一支保持了瑶族古老文化及习俗的瑶族同胞 。他们的歌舞民族色彩极为浓厚,其旋律、歌词、服装、舞姿、形象与道具均独立构成 。18种舞蹈尤以长鼓舞、捉龟舞、黄泥鼓舞、盘古兵舞、八仙舞、胡碟舞等最为盛行 。每年在中国农历十月十六日、七月初七、六月初六等瑶族节日都可以看到各种瑶舞的表演 。
苗族的节― 苗族以节日多、场面大而出名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每年有苗年节、芦笙节、拉鼓节、芒歌节、新禾节、斗马节等众多节日,纪念丰收、祭祀等 。节日中可以听到动听的芦笙曲和看到优美的芦笙舞表演,到苗寨旅游或作客 , 可以享受到拦路歌、拦路酒、拦路鼓、挂彩带、挂彩蛋、打酒印等众多苗族好客习俗的款待 。
侗族的楼和桥―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风雨桥是我国闻名的木建筑,是侗族的象征 。桥身建筑不用一枚铁钉,全是榫头结合,高超的建筑技艺令人惊叹不止 。侗族的楼,包括吊脚楼、鼓楼、凉亭、寨门、水井亭等几种木结构建筑,都是独具特色的侗族建筑 。近年来,侗族的建筑艺术展 , 更是轰动了全中国 , 人们一致称赞侗族的建筑艺术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
文章插图
5、广西有什么代表性的东西?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地区辖县 。全国第1个低水头电站所在地 。位于自治区南部 , 郁江上游 。湘桂铁路经过县境西北 。1912年始置横县 。1952年永淳县并入 。面积3464平方公里,人口97.07万 。县府驻横州镇 。县境内有横州盆地 。盆地中部及郁江沿岸地势低平 , 海拔在百米以下;北部为广西弧形山脉的顶部镇龙山,海拔千米以上;南部为丘陵,海拔约200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 , 是南宁地区重要粮食产地 。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甘蔗、烟叶、麻等,又是自治区重要产糖区之一 。经济林木有八角、 桂皮、油桐、 油茶、茶等,以南种白毛茶和横州细茶享有盛名 。县境西津水电站为广西大型低水头水电工程之一,装机容量23.44万千瓦 。县境有食草类恐龙化石 。
金嗓子喉宝 , 西瓜霜含片,柳州五菱,桂林山水 , 刘三姐 , 城刻洁 , 以上内容十分具有广西特色~~外地人一般都只知道广西有这些~
你说的加上桂林象鼻山、刘三姐
吃的就是桂林米粉和油茶咯
-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2.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赖特的“四功能说”、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的对比
- 牙疼为什么那么疼,牙痛的原因是什么
- 自来水养鱼为什么容易死,自来水能养活鱼吗? 为什么容易死掉?
- 如何用蛋清做入口即化的零食
- 国家速滑馆的设计理念来自于什么,国家速滑馆又被称为什么?
- 和胃菇芪灵胶囊怎么样,可以常吃的养胃药有哪些?求推荐好物分享
- 石头的昵称,石头的雅称有哪些?
- 碳板是什么,碳板有什么用
- 伍仁金腿月饼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口味的月饼是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