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里有什么传统的装饰活动,春节还有什么传统活动

1、春节还有什么传统活动 春节还有什么传统活动
春节还有什么传统活动,过年也就是我们说的春节,是我们国家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 也是每一个这个人心中的团圆节日 ,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下面和大家分享春节还有什么传统活动 。
春节还有什么传统活动1
1、 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道路宋代 , 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可以起到驱恶镇邪的作用;也表达了自己的美好心愿;还有一个作用是可以装饰门户,看起来美观 。
2、 年画
很多地方 , 为了祈求一家福寿安康,还保留着贴年画的习俗 。据说,在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
门神一般都是成双成对的,一般是一个是白脸,一个是黑脸 。都是玄弓配剑,威武非凡 。
这两位门神是谁呢?民间流传有下面这几种说法:
一说这两位门神是神茶和郁垒,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正月初一,“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 , 右郁垒,俗谓门神” 。
一说源于唐太宗命令秦琼和蔚迟恭看门驱鬼 。据说,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 。这时 , 大将秦琼、尉迟恭两位将军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镇守 。第二天夜里宫中果然平安无事,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整夜为其守护实在太辛苦了,于是命画工将他俩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以驱鬼魅 。后来 , 民间老百姓争相效仿,纷纷宝两位将军的画像贴在门上 。
3、 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 , 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墙壁上贴上“福”字 。贴“福”字寓意“福气”、“福运” 。还有的将福字倒过来贴,寓意“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
4、 放鞭炮
鞭炮也叫“爆竹” 。古代的时候,人们在正月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爆裂发出巨大的声响,就能吓跑怪兽与恶鬼 , 保护全家平安 。
随着时代的变迁 , 爆竹的功能由辟邪躯鬼,转变为营造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
而现在,因为安全、噪音和污染等问题,我国很多城市已经禁止放鞭炮 。
5、 舞狮子
狮子在人们心目中为瑞兽 , 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子可以驱邪辟鬼 。所以,每逢喜庆的节日,都会敲锣打鼓 , 舞狮助兴 。
6、 除夕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的一年到来的习俗 。
秦汉以后,人们把夜半子时当作一天的开始时刻 。所以,人们点起蜡烛或是油灯,等候这一刻的到来 。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疾病赶跑,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
7、 祭神祭祖
正月初一早上,人们恭敬的奉上供品,点上香火 , 虔诚的感谢神明与祖先在过去一年对自己的保护 。并祈求它们保佑大家来年的.幸福安康 。
8、 拜年与压岁钱
拜年的风俗,在汉代就已经除夕,到了唐宋,尤其盛行 。
现代中国,拜年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习俗 。正月初一,人们早早起来,穿上漂漂亮亮的衣服 , 打扮整齐,到亲朋好友家拜年,互致问候 。
在古时 , 一般在祭神祭祖之后,晚辈要给长辈拜年,向长辈三叩首 , 长辈接受晚辈拜年之后,把早已准备好的瓜子、花生、糖果等食品端出来,给晚辈品尝,并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分给晚辈 。这就是压岁钱 。
压岁钱可以当众给,也可以在除夕夜 , 孩子睡着的时候,偷偷的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
9、 饮食
除夕之夜,无论离家多远 , 有钱没钱 , 人们总是希望回到家中,吃一顿团圆饭 。按照传统,春节的饮食通常由年糕、混沌、饺子、长面、汤圆、鸡、鸭、鹅等等 。
10、 闹元宵
正月十五,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 。东汉明帝为了表示对佛祖的尊敬,下令元宵点灯,到了唐代的时候,元宵赏灯活动盛况空前 。
可以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狂欢,为整个春节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
春节还有什么传统活动2
1、春节习俗贴春联
按照古代历法的规定,腊月三十这一天被称为“大年” 。在过大年这一天早上起来,需要贴门神和贴春联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俗象征,在过春节的时候贴春联是一个非常隆重的项目 。
所谓“春联”就是用红色纸张为底,然后在红色纸张上面写下美好的祝福词语 。其实,这也是文化与春节的一种有机融合 。当人们将红彤彤的春联,贴在自己家大门两侧之时,也就是“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时候,这其实就意味着春节的序幕被正式拉开 。
贴春联在古代又可以被称为“贴年红”,除了包括门两侧的春联之外,还包括大门上的红色“福”字 。无论贴春联还是贴“福”字 , 其实都是为了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有的地方还要贴上秦琼和尉迟敬德两位“门神”,认为可以让一家人驱邪避灾 。
2、放爆竹
除夕夜放爆竹的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虽然现在为了环境保护,很多地方已经基本上禁止了这个习俗,但在一些偏远地区还依然保留了这个习俗 。相传在除夕夜子时,放爆竹是为了驱赶“年”兽 。
在这个“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关键时刻 , 当爆竹声响彻中华大地,不仅可以吓跑“年”兽,还寓意新的一年会更加兴旺、繁盛 。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地方,在除夕子时要点一堆“旺火” , 就是希望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一家人事事顺利、吉祥如意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而新的一年已经来到 。过了春节之后就是春分时节,老百姓要开始准备春耕事宜,所有的事情都在向着欣欣向荣的方向发展 。除夕夜放爆竹的习俗其实主要的作用就是 , 古代人为了赶走晦气,期盼新年之后有好运气 。
除夕夜除了要放爆竹、祭祖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就是“守岁” , 又称为守岁火或照岁等 。在除夕当晚要点亮家里所有的烛火,而且一整晚家里都要灯火通明 。而这种习俗有可以被称为“照虚耗” 。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新的一年家中添财进宝 。
3、除夕守岁与压岁钱
在我国有很多地区大年夜“守岁”,其实就是全家人无论长幼,过年当晚都不睡觉 。而且一定要等到初一八点钟之后才能睡觉 。主要的寓意就是希望一家人平安、健康 。尤其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只有在除夕“守岁”才能健康长大 。
很多地区会在吃年夜饭之前给晚辈“压岁钱”,年纪比较小的孩子需要跪拜长辈,并且给长辈磕头才能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压岁钱” 。所谓的“压岁钱”可以起到“压住邪祟”的作用,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呵护与祝福 。
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 , 保佑平安 。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 。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 , 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祟 。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 。
3、除夕年夜饭
其实 , 春节当晚的重头戏是“年夜饭”,又称为团年饭、团圆饭等 。无论家里是穷苦还是富裕,在除夕夜当晚,都要预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饺子和丰盛的菜肴,追忆过往展望未来 , 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
南方地区的年夜饭一般多以海鲜和青菜为主 , 而北方则讲究大鱼大肉摆满桌子 。在年终岁尾的时候一家人齐聚一堂、团圆聚餐,这其实也是众多春节习俗中,最值得大家传承的习俗之一 。
年夜饭的饭桌上一般都会有鱼有鸡,寓意有计以及年年有余 。所谓有计指的就是生计,在新的一年里生计不愁才是最重要的大事 。生菜、生蒜寓意生财和会计算,南方人还会做一盘腊肠,希望一家人能长长久久、永远安康 。
结 语
“殷勤惜此夜 , 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 , 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
这是唐朝大诗人卢仝写的《除夜》 , 笔者认为既写出了辞旧迎新的快乐,同时又刻画出了除夕夜人们觥筹交错的热闹场景 。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热闹 , 最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之一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进入了春节倒计时 , 直到现在人们在过春节的时候,也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为了能够留住春节的喜庆场面,很多人还十分重视二月二龙抬头,认为只有过了二月二才算过完春节 。
春节还有什么传统活动3
过年的起源
有关年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 , 有一个叫“年”的妖怪,经常骚乱百姓,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百姓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够侵杀它 。就在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准备举家外迁的时候,有一壮士出现了 , 他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与“年”同归于尽 , 以换得百姓的安居乐业 。后来 , 壮士在“年”经常出没的地方与“年”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 。最后,“年”被杀死,壮士也不幸牺牲 。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壮士,祝贺获得新生,便在“年”被杀死的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盛大的庆祝活动 , 而且燃放鞭炮,张贴门神对联以驱赶邪恶,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流传下来,此后,人类便有了“过年”之说 。
过年的习俗
除尘布新: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 , 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
除夕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 , 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 , 称曰“守岁” 。
互赠贺卡: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 。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帖) 。拜者投名刺(名帖)于门簿,即表示拜年 , 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
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 ,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
窗花: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剪纸在中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
古人怎么过年呢?
古代皇帝:清代皇帝在正月初一日元旦凌晨起床后,这一天最主要的活动是行明窗开笔礼、至祖先和各处神佛前拈香行礼、举行朝贺典礼接受王公百官行礼、向皇太后行礼、接受后宫行礼、在乾清宫行筵宴和看戏,早晨在乾清宫的弘德殿进吉祥饽饽(这里特指饺子,其中有一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