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的记忆读后感摘抄( 五 )


1986年 , 小川理子如愿进入松下电器 。她向所有前辈反复强调 , “想进音响研究所” 。最终 , 她如愿被分配到了音响研究所第一研究室 。
2014年 , 小川理子成功复活高级音响品牌Technics
彼时 , 整个音响行业处于剧烈变革期 。模拟音源开始向数字式转变 , 随身听等新产品开始冲击传统音响设备的市场 。
曾有人劝小川理子 , “音响领域未来不容乐观” , 但她依然坚定地进入了这个行业 , 和同事们一起直面变革 , 应对新的消费需求带来的全新技术挑战 。
比如 , 小川理子的上司有预见地提出 , 电视机已经越来越薄 , 如何让扬声器随之变薄 , 但音质依然优秀?
以此为契机 , 音响研究所第一研究室在1988年开发出了厚度仅有5厘米的超薄扬声器 。
小川理子在她的首部从业传记《音的记忆》里 , 提到了这一段往事(文摘附后) 。
能和身边这些执着于音质、痴迷于技术的“硬核”同事们一起 , 顺应时代变化 , 挑战技术难题 , 追求“极致的声音” , 是小川理子一生难忘的幸福经历 。
正是在这群志同道合的人之间 , 小川理子领悟了“技术追求到极致就是艺术”——人类的大多数技术进步 , 正是被这些沉浸于“极致艺术”的人、抱有浓厚兴趣与强烈好奇心的人推动的 , 不是吗?
哪怕之后部门被解散 , 这种坚持热爱、追求极致的精神 , 依然影响着小川理子 , 让她在爵士钢琴演奏事业上大放异彩 。
“女子力”三重奏
《音的记忆》中译本近期已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 , 与《五十岁 , 我辞职了》《我是主播》一同收入“女子力”三重奏系列 。
本系列策划人、《在日本》杂志主编毛丹青老师曾与小川理子在线对谈 , 探讨沉浸于“音”的体验、进入“地带”的感觉 , 以及身兼松下电器董事与演奏家两重身份 , 如何寻找理性与感性粘合的瞬间 。
点击观看小川理子与毛丹青对谈视频:
毛丹青对话小川理子:通往艺术殿堂的路不只一条
《音的记忆》中音响研究所开发超薄扬声器的经历 , 作为“每日读”栏目内容一并奉上——看看以兴趣为志业而且几十年如一地极致热爱自己的事业 , 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日] 小川理子 著 郭丽 译 本文节选自上海译文出版社《音的记忆》 如需转载 , 请联系授权
小幡所长没演奏过乐器 , 但拥有卓越的绘画才能 , 尤其对素描的擅长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 。有很多次 , 他将大脑中浮现出的灵感绘成设计草图 , 于是就成了产品研发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