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习俗,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1、重阳节有哪些习俗?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1.赏菊及寓意
菊花,又叫黄花 , 属菊科,品种繁多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 。
暗暗淡淡紫 , 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 , 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李商隐《菊花》
2.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佩茱萸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至南北朝最为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4.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 , 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 。纸鹞即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 , 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
5.饮菊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 , 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
6.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 , 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

关于重阳节习俗,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文章插图
2、重阳节有哪些习俗?一、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 ,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
在中国古俗中 , 菊花象征长寿,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
二、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尤其是在岭南一带,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 。祭祀祖先,登高远望,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少地方人重阳祭祖的观念正日渐淡薄 。
三、饮酒
菊花酒 , 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因此,重阳节才一直保留着饮菊花酒的习俗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 , 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
宋人以菊花、茱萸泡酒,名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认为借此二物,可消“阳九之厄” 。如今,山东地区仍有民间童谣言:“九月九 , 九重阳 , 菊花做酒满缸香” 。
四、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风俗,汉代此俗当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故事而来 。到了魏晋时代,登高的日期已专定在九月九日 。《荆楚岁时记》说,九月九日,士农工商各行业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设宴饮酒 。
五、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 。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鸢亦现在的风筝 。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 。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 , 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习俗,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文章插图
3、“重阳节”有什么习俗?有这些: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等 。
关于重阳节习俗,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文章插图
4、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重阳节的习俗是以下五点:
一、插茱萸
在古代,重阳节有插茱萸的习俗,因此九月九日重阳节又叫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生祛病 。茱萸香味很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还能消积食,治寒热 。人们在重阳节这天喜欢佩戴茱萸,以求避难消灾,吉祥如意 。
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就记载了重阳节登高、插茱萸这两种节日习俗,张悦在《湘州九日城北亭子》一诗中也提到:“西楚茱萸节,南淮戏马台 。”
二、饮菊花酒
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就是用菊花作为原料酿制而成的美酒 。在《西京杂记》中有记载说:每年菊花盛开的时候 , 采集菊花的茎叶,杂以黍米酿成 , 至来年九月九始熟 。
酿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经流行 。菊花酿成的美酒,是延年益寿的佳品,具有明目、补肝气、安肠胃、利血、降血压、治头昏、减肥等功效 。据民间传说,在重阳节饮菊花酒,还能辟邪祛灾 。
三、登高望远
每年到了重阳节,民间有一个普遍的习俗 , 就是在这一天,老百姓们都会外出登高望远 。为什么要登高呢?有下面两种说法:
一是古人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 , 不吉利 。所以才衍变为人们在这一天登高望远、躲避不详、以求长寿的节日习俗 。
二,重阳时节,五谷丰登,秋收已经结束,老百姓进入农闲时期 , 人们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活动,又称为“小秋收”,后来也逐渐演化为登高望远的节日习俗 。
四、赏菊花
在重阳节期间,各种各样的菊花,正是盛开的时候,所以观赏菊花也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赏菊花的节日习俗,传说起源于陶渊明 。陶渊明归隐田园后 , 以隐居、赋诗、饮酒、爱菊闻名,后人就效仿他,也希望自己的风光和陶渊明接近,于是就有了重阳赏菊花的习俗 。
五、吃重阳糕
重阳节的代表性节日食品 , 就是重阳糕 。重阳糕,最初是庆祝粮食丰收、大家欢喜品尝新鲜粮食的意思,后来演变成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 。由于“高”与“糕”谐音,所以人们就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 希望吃了重阳糕之后,能够步步高升,甚至还可以祛病健身 。
关于重阳节习俗,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文章插图
5、重阳节有哪些风俗?写出五个重阳节风俗:赏菊、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吃重阳糕、重阳祭祖、放纸鸢、辞青、晒秋、敬老 。
1.赏菊
重阳节的时候是是菊花开放的最佳时间 , 也是赏菊的好时候 , 在花团锦簇的菊花从中,去感知生活的美好 。大概古人就是喜欢这样的一份宁静 , 现代生活十分的浮躁,所以人们纷纷效仿晋代世人陶渊明,隐世与菊为伴 , 而赏菊习俗也是从此刻流传于世 。
2.登高
重阳节的时候不仅是菊花开放的好时候,而且此时秋高气爽,最是适合登高远望 。自古代起,民间就有重阳节登高的传统,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篇也很多,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其中一篇名作 。
3.插茱萸
茱萸味浓,有驱虫的作用 ,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的时候插茱萸能够祛除疾病、庇护身体 。很多人会在重阳节这天登高、采来茱萸,将茱萸插在门前,或者经过简单的加工,做作成香囊 , 佩戴在身上 。
4.喝菊花酒
重阳节在我国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从古代起我国就有赏菊花的习俗,因此重阳节又被称为菊花节 。菊花的食用价值很高 , 不少人还会将菊花酿进酒里,做成香甜可口的菊花酒,重阳节的时候用自制的菊花酒来招待客人,也是别具一番风味 。
5.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叫花糕、菊糕、五色糕,外形上没有固定的形态 , 可以根据心意随意变换,宽泛来说,各地吃的松软糕类都可以称之为重阳糕 。精致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 , 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用纸做的红旗,并点上蜡烛,意寓着红红火火 , 热闹喜庆之意 。
6.重阳祭祖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早在先秦时期 , 在农作物丰收之际,人们就有在九月祭祀天地、祭祀祖先的习俗,以谢天地祖先的恩德 。
7.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 。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鸢亦现在的风筝 。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 。
8.辞青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清明节)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如果说上巳节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节日,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间有清明节“踏青”,重阳节“辞青”的风俗 。
9.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 , 目前一些村落还保留着重阳“晒秋”的习俗特色 。
10.敬老
【关于重阳节习俗,重阳节有哪些习俗?】重阳节,也是中国老人节,人们要表达对老人的孝敬,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