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与意识形态》读后感锦集( 四 )
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 , 思想和实践不能脱离现实基础 , 把作品放到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去分析 , 动态地理解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生成 。批评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行为 , 有着现实的功利和目的 , 文学是意识形态的一种 , 不可能脱离社会来谈论文艺 , 这是伊格尔顿的“文化唯物主义”印记 。
再看第二个关键词 , 何为意识形态?
政治理论课讲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的和思想的 , 思想的上层建筑就是意识形态 。
接下来 , 伊格尔顿面对的就是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 何为虚假性?意识形态仅仅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 , 在经济基础的决定下 , 变成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异化的社会力量 。阿尔都塞认为 , 意识形态不是对社会的真实描述 , 而是展现自我与社会关系的系统 , 一种对人的思想的描述和控制 。人们沉醉于意识形态带来的安全感 , 顺从统治 。也就是说社会统治权 , 就是通过控制社会市民阶层的意识形态来完成的 。
伊格尔顿提出了一种方案 , 把意识形态看作文本符号系统 , 界定意识形态的政治功用性 。一方面 , 它把个体束缚在自身社会职能上 , 阻碍人们去真正理解社会的构成 。另一方面 , 它代表一种集体性观念和思维 , 维护统治的虚假观念 , 具有行为导向功能 。它是必不可少的中介 , 通过这一中介 , 个体可以感知、维系社会结构 , 统治阶级可以实施统治 。
以上是我这次吃瓜伊格尔顿吃到的 。
《批评与意识形态》读后感(四):一部意识形态角度的文学批评理论著作
【《批评与意识形态》读后感锦集】《批评与意识形态》是特里·伊格尔顿的一部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著作 , 面世于1976年 , 也正是西方左派文化发展的时期 。
在译后记中 , 译者段吉方老师概要总结了这本书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 “将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的具体应用结合起来 , 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美学在生产研究方面的理论典范” , 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的概念及其理论研究” , “在审美意识形态理论视野中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价值功能” 。
《批评与意识形态》的理论性非常强 , 对缺乏专业基础的我来说阅读过程非常艰难 。在缓慢地看了书的大半之后 , 仍然满脑子迷茫 。面对满篇的“文本”“生产”“批评” , 充满了“单个字、单个词语都认识 , 但是连起来不知道在说啥”的困惑 , 以至于中途逃避了好长一段时间不敢翻开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