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要捂哪些部位,春捂秋冻,春捂到底是捂哪些部位?一文给你讲清楚

1、春捂秋冻,春捂到底是捂哪些部位?一文给你讲清楚虽然已经开春,但天气变化多端,早晚温差较大,稍有不慎就会感冒,以至于诱发气管炎或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俗话说:春捂秋冻 , 这并不是无道理,科学合理地捂能抵御寒气入侵,那到底是捂哪些部位呢?
1、双脚
下半身血液循环较慢 , 特别是离着心脏较远的双脚 , 易受到风寒入侵 , 因此应穿棉鞋和厚袜子 。不少爱美人士只要风度不要温度 , 早早穿上短裙或露脚踝的裤子,这样可增加患关节炎和妇科疾病风险 。
2、背部
背部是阳气聚集处,做好背部保暖能预防多种疾病 , 降低感冒和呼吸道感染风险 。一旦后背受寒就会造成阳气不足,影响阳气生发 。
3、腹部
腹部和肚脐无脂肪组织以及肌肉保护,却分布着大量血管,一旦受凉就会使得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 造成腹痛和腹泻以及恶心呕吐等 。
1、胃病发作
受到低温刺激可促进毛细血管收缩 , 胃酸分泌受到影响 , 阻碍局部血液循环 , 诱发急性胃痉挛或胃溃疡,严重时可诱发或加重胃肠炎 。因此应根据天气变化增加或减少衣服,避免腹部受凉;多吃温性食物 , 如桂圆、大枣或羊肉以及牛肉等,远离生冷寒凉食物 , 保持一日三餐规律 。
2、感冒或哮喘
倒春寒会降低气道免疫力 , 损害气道功能,使得气道反应性增高,从而导致咳嗽和胸口闷痛,严重时可诱发哮喘或呼吸困难 , 所以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哮喘患者春季一定要注意,防止疾病反复或恶化 。
3、心血管疾病
受到冷空气刺激可促进冠状动脉痉挛,使得血压急剧升高,造成急性心肌缺血 , 引起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春季正是呼吸道感染高发期,易诱发肺炎或支气管炎,增加心脏承受的负担,以至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 。所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注意身体保暖,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用药 , 维持血压和血糖稳定 。一旦出现难以解释的心慌、胸部疼痛、牙齿痛或下颌痛等情况 , 不管发作时间长短都要及时就医 。
4、脑梗
脑梗也易发生在春季,因为春季早晚温差大,气压比较低 , 特别是南方湿度高且潮湿,易使得交感神经异常兴奋,促进小动脉血管痉挛,进而导致血压急剧升高,诱发急性脑梗 。只要出现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清晰、嘴眼歪斜等情况,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 还需及早就医检查治疗 。
温馨提示
春捂要有度,根据天气而定 , 通常春季早晚温差大,早晨和晚上气温下降时应着重捂 。白天气温达到10 以上时可着重减衣,连续几天最高气温达到20 以上就不能盲目捂了,不然会超出身体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无法适应,从而影响机体 健康。尤其是婴幼儿不能过度春捂,以免造成过暖综合征,严重时可造成昏迷、休克或死亡 。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春捂要捂哪些部位,春捂秋冻,春捂到底是捂哪些部位?一文给你讲清楚

文章插图
2、“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捂对4个位置,预防寒气病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捂”的位置很有讲究 , 绝不是“不减衣服”这么简单 。尤其春季马上要到来,捂对4个位置,才能达到更好的 养生 效果,下面一起看一下吧!
春捂第一个关键:手腕,守全身血脉 。
神门穴在腕横纹上 , 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里侧 。平常没事的时候用拇指指端反复点按神门穴30次,可以去除烦躁、安神定志 。按揉此穴时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
春捂第二个关键:腰眼,肾会好 。
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除了点按以外,可两手握拳 , 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肾俞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做36次 。
春捂第三个关键:小腿 , 聚阳气、一年少疼痛 。
足临泣穴取穴方法是,将手指从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的缝向脚背方向推,推到有骨头的边缘时就是足临泣穴 。用食指指腹点按此穴,以穴位局部感到微微发热为宜!
春捂第四个关键:肚脐,预防寒气入体 。
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 , 顺时针揉转,每次360下 。
你了解了吗?
春捂要捂哪些部位,春捂秋冻,春捂到底是捂哪些部位?一文给你讲清楚

文章插图
3、“春捂秋冻”!“春捂”怎么捂?捂好这4个部位,宝宝少生病 春节已经结束了 , 预示着寒冷的冬天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接下来就到了“草长莺飞”的 春天。
最近的气温也是一个劲儿地上升 , 很多人都是脱下了厚厚的棉服,换上了薄薄的外套 。
但是 , 大家先别急着“脱衣服”,因为虽然气温已经回暖,但过早地把衣服脱掉容易生病,所以还是要“春捂 ” 。
“春捂”是古人在长期的劳动和实践中认识到的 , 古人认为:“ 寒多自上而下 ”,因此古代的 养生 家就提出:“春令衣着下厚上薄” 。
当然,“春捂”的具体时间,还是要以天气的温度来定,如果气温还没有持续稳定在15摄氏度,那么就应该适当地捂一捂;如果天气气温已经高过15 了 , 那么也要根据及时增减衣物 。
1)保护好头颈部
另外,宝宝颈部的皮下脂肪比较?。?这个部位受凉,直接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 , 患上呼吸系统疾病 。
2)保护好肚子
肚子受凉,孩子就会出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对于脾胃的伤害很大 。因此“春捂”的时候,也要注意孩子腹部的保暖 。
3)保护好后背
背部保暖做得好 , 可以很好地预防疾病,减少感冒 。但注意在“春捂”的时候,背部保暖也不能过度 , 以免宝宝穿得过多,后背更容易出汗 , 一旦受风,更容易引起感冒 。
4)保护好脚丫
脚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而且脚部和地面接触最近,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可能会“寒从脚起”。孩子身体受寒会导致抵抗力低下 , 更加容易生病 。
所以在“春捂”的阶段,脚部的保暖是十分必要的 。
1. 时间上要“捂”对
等到 气温上升后,也不要立即脱衣服,尽量再捂一周左右,这样才是正确的“春捂”方法 。
2. 温度上要“捂”对
一般情况,天气温度以15 为界限,如果气温高于15 ,那么就不用“春捂”了,但如果温度飘忽不定,而且昼夜温差较大,那么还是要“捂一捂” 。
3. 方法上要“捂”对
“春捂”讲究“上薄下厚” , 像 生活中那些上面穿着棉服,下面露着脚脖的穿法是十分不可取的 。
而且,冬季向春季过渡,人体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 ,这个阶段不能一下子急于脱掉衣服,而是应该“一件一件”地脱 , 给身体适应的过程 。
4. 适当运动不能忽视
对于还不能用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感受的小宝宝来说,“春捂”也是需要有个度,家长对于宝宝的衣服多少最好心里有数 。
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会冷,于是会 宁可多穿也不少穿 ,但实际上,小宝宝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 , 过度地保暖会导致孩子出现“高热”、“脱水”等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捂热综合征 ” 。
因此,“春捂”十分重要,但也切记不要给宝宝“捂过头” , 宝宝的衣服和大人的保持一致就可以了 。
春捂要捂哪些部位,春捂秋冻,春捂到底是捂哪些部位?一文给你讲清楚

文章插图
4、“春捂”到底“捂”哪里?记住“下厚上薄”原则春捂需要捂的部位是颈项部和膝足部 。一个是颈项部 , 颈项部有风池穴和风府穴是容易中风邪的地方 , 保护好颈项部可以避免风邪侵袭;另一个是膝足部,都说“寒从脚下生” , 膝足部保暖也尤为重要 。总体来说,“春捂”我们可以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 。
平时应注意“三暖一凉”:
1、背暖:背部保持适度温暖利于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跎偈芰垢忻昂秃粑低臣膊〉幕?。腰肚暖:腹部保暖,既能维护胃肠道的功能,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因腹部受凉而诱发的消化系统疾病 。
2、腿脚暖:脚部皮下脂肪层?。N滦阅懿睿衷独胄脑? ,血液循环较差 。足底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对外界寒冷最为敏感 。双脚受寒后 , 就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 。还易引起关节炎、腰腿痛、痛经等疾病 。
一凉是指头部要清凉 。如果头部捂得过热,容易引起头晕头昏、烦躁不安 。所以,在室内、风和日丽的天气,要保持头凉 , 才能使人神清气爽 。
春捂要捂哪些部位,春捂秋冻,春捂到底是捂哪些部位?一文给你讲清楚

文章插图
5、中医讲坛丨范晓艳:“春捂”到底该咋捂?这三个部位是关键主讲人:山东省中医院心病一科主治医师 范晓艳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的季节特点是阳气升发,风气当令,乍暖还寒;在人则是阳亦升发 , 肝强脾弱 , 体内郁热 。故相应的 养生 原则就是养阳气 , 助阳升发;避风寒,清解郁热;养脾胃,防肝克脾 。因此,春季的 养生 应根据其季节特点贯彻到从精神、饮食、起居到运动防病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去 。
衣——适度“春捂”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万事万物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人体之阳气也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 。因此,春季 养生 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所谓“春夏养阳”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养阳”就成为春季 养生 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
因此在穿衣方面首先要注重保暖 , 所谓“春捂秋冻”,这是人们维护身体 健康 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 。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由冬季转入初春 , 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 , 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 , 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
其次要注意正确理解“春捂”,做到该捂的捂 。
比如背需暖肚需暖足需暖:
1、背部:若背部不得保暖,风、寒外邪则会通过侵袭足太阳经对人体进行干扰 , 易造成头项僵痛、发烧、全身酸痛、咳嗽等症状;
2、腹部:腹部为肚脐和胃肠部所在,肚脐是人的重要部位,而脾胃最“恶寒喜暖”,因此,要时刻保护好我们的腹部,以免引起腹泻、胃寒、食积等症状;
3、足部:俗话说:寒从脚起 。无论什么季节,脚部的保暖都是必须的,可以避免寒邪自下而上侵袭人体,诱发感冒、扁桃体炎,或气管炎、哮喘等 。
又比如头和心胸就无需暖:
1、头部:人体的阳气具有温养功能,又火性往上,人体的热量最易从头部发散 。因此,外出时,为了减少体热散失和寒邪侵袭,要注重头部的保暖 , 以免诱发伤风感冒、头痛、鼻塞等 , 不过在无风、温暖处要摘除;
2、心肺部:心肺均处在人体的上半部分,“火性炎上”,人体的阳气和胃火都是向上 , 温熙心肺二脏 。《黄帝内经》认为“心主神明”、“主明则十二宫安” , 心肺部适当保持凉爽可以镇惊安神 。
食——饮食调摄篇
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 , 体内阳气回升,正是调养身体的大好时机,而食补则是春季 养生 的重中之重 。早春从食补应以养肝为先 , 兼顾益脾胃,养阳滋阴,以达到御寒保健的效果 。因为在阳气生发的春季,肝气上升,相对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温补过度反而加重身体内热 , 所以不需要特别进补,饮食以清淡为主 。以下面两点为原则:
温补阳气,助阳升发:在饮食方面 , 首先要遵守《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原则 。就是说,春天人体的阳气应该与自然界的阳气一同升发,故在饮食方面,宜适当多吃些技能温补阳气又能帮助阳气生发的食物 。根据性味原理,应吃一些味辛性温,入肺经的食物 。温能补阳 , 辛能发阳,入肺经又可以使皮毛的汗孔打开(因为肺主皮毛),有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 。而且初春多风寒,辛温的食物能驱散体表的风寒邪气,更有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 。比如韭菜、蒜、葱等 。
清解郁热 , 补充津液:通过漫长的冬季,人们为了躲避严寒 , 喜欢睡暖床、盖厚被,吃热气腾腾的饭菜,有的人还喜欢喝酒驱寒,因此体内蓄积了较多的郁热,那针对冬季滋补的现状,对策就是趁春季饮食清淡 , 多食果蔬 。比如:芹菜、葱、菠菜、莴苣、荠菜、香椿油菜、樱桃等,不但可以让我们的肠胃休息一下,也可借由蔬菜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加速体内油脂和毒素的排出,以促进新陈代谢 。同时可以吃些低能量、高植物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豆制品、鱼肉等 。那在烹煮调味上,应以简单、原味为原则,辣椒、羊肉等热性食物 , 或油炸炖补等应尽量少吃 。
住——居家保健篇
春季因为其天气转暖,万物复苏,天干风噪的季节特点 , 对居家有一定的要求,这里主要强调清洁和通风两点:1.清洁:经过了一个冬天,暖气加相对密闭的室内会导致家里的床、沙发、被褥、毛绒玩具等聚集了很多灰尘,而春天天气逐渐暖和,空气流通就会使空气内也堆积大量的灰尘,吸入人体之后 , 肺脏就会变得不 健康。尤其是有过敏史的人员,很容易导致过敏发作的,比如说出现皮肤瘙痒 , 过敏性鼻炎发作等等 。因此春天居家最应重视清洁 。2.通风:家里常通风既可以带走冬天相对不流通的室内环境,也可以空气流通,将春天的气息和阳关送进家里 。
行——春季运动
第一,应注意加强 体育 锻炼 , 提高身体素质;
第二 , 建议利用节假日并选择好利于出行的天气,合家去郊外 旅游 踏青,置身于大自然的环抱之中 , 有利于身心 健康 ;
第三 , 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避免元气外泄、耗气伤阴 。
【春捂要捂哪些部位,春捂秋冻,春捂到底是捂哪些部位?一文给你讲清楚】 扫码看《中医百家讲坛》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