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指的是哪个国家,南洋是指哪里,有哪些国家?

1、南洋是指哪里,有哪些国家?南洋指的是:现在的东南亚,具体点说来就是现在的新加坡 , 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 。由于华侨在南洋谋生和流动 , “南洋”的内涵有所发展 。南洋群岛即印度尼西亚群岛 。
南洋的由来:
唐末开始,中国把东南亚到印度洋中诸岛国划分为东洋和西洋 。从福建、广东沿海港口出发,渡东海到台湾、琉球、日本诸岛为东洋 。从吕宋顺菲律宾列岛,南至婆罗洲,这条沿西太平洋诸岛的航线所经之地称”南洋” 。从中国沿海出发顺大陆海岸南行,过印度支那半岛 , 所经之地称为“西洋”,东洋、西洋之间分界是南海 。
拓展资料:
详细解释
(1) 清末至民国时期,划分我国沿海地区为南北两洋区,称山东以南的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各省为南洋;江苏以北的山东、河北、辽宁各省为北洋 。
【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上》:"南洋起厦门 , 包汕头、台湾、潮阳、甲子门、四澳、虎门、老万山、七洲洋 , 直抵雷环为一截 。"
(2)亚洲东南部国家和地区 。
【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泰西各强敌,越国鄙远而来 。今而南洋各岛,悉为占据 。则边鄙已同接壤 , 郊垧无异户庭也 。"
【示例】:茅盾《过封锁线》:"客人们一次一次追问 , 才知道他是南洋华侨 。"
南洋是明、清时期中国人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 。

南洋指的是哪个国家,南洋是指哪里,有哪些国家?

文章插图
2、南洋指的是那几个国家南洋是指东南亚国家 , 也就是现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南洋是中国比较有时代感的词语,这是最早出现的在明清时期的特殊称谓 。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就是南方的海洋,所以在地图上是特指的东南亚地区 。
南洋是指东南亚国家,也就是现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南洋是中国比较有时代感的词语 , 这是最早出现的在明清时期的特殊称谓 。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就是南方的海洋,所以在地图上是特指的东南亚地区 。
南洋是指东南亚国家,也就是现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南洋是中国比较有时代感的词语,这是最早出现的在明清时期的特殊称谓 。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就是南方的海洋,所以在地图上是特指的东南亚地区 。
南洋指的是哪个国家,南洋是指哪里,有哪些国家?

文章插图
3、南洋是哪里“南洋”是指东南亚地区,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 。
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 。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 。
南洋概念与西洋、东洋、北洋相对应 。西洋指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印度洋地区,还包括欧洲或更远的地方,清朝一度特指欧美国家;东洋特指日本 。中国的名称如厦门南洋学院、南洋模范中学 。东南亚的名称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 。还有一些企业也使用南洋一词 。
中国人下南洋的历史脉络
南洋一词最早大概出现在明朝 。明朝人口迅速膨胀,加之政府禁海闭关锁国 , 导致国际贸易受阻,以及渔民生活艰难 。明朝的口粮已无法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 。这种情况下 , 东南沿海许多福建广东人只能出海往南寻求新的生路 。
他们离开故土 , 大概以偷渡的方式来到了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印尼群岛等地,在这些地方耕作或做生意 。当时,就被称为“下南洋”——这是一种行为,至于南洋到底是哪里并不十分明确 。
当然,明清两朝都实行海禁政策,下南洋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这群出海谋生的人被当作天朝弃民 , 如果被抓住将会受到极其严厉的惩罚 。
直到19世纪中期解除海禁后,清朝人可以正大光明出国了,这一时期有更多福建广东一带的沿海居民下南洋 。现在东南亚华人的祖先大多就是这时候迁移过去的 。总的来看,中国人的“下南洋”是平和的,是非国家行为的,只是一部分老百姓为了生存的个人行为 。
其实,所谓南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在明清时代,有时连台湾海域都被称为南洋 。在那时的某些北方人眼中 , 甚至浙江以南的海域都是南洋 。清朝洋务运动时就有南洋水师 , 或称南洋舰队,而它主要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事务 。
南洋指的是哪个国家,南洋是指哪里,有哪些国家?

文章插图
4、南洋是指哪里?随着中国海员向海外交通的探索实践,中国人在宋、元时已经有了国际贸易水运上海区范围划分 。它以中国为本位对已知世界的海洋和沿海国家的认识 。由于唐宋海外贸易港以广州为主 。元代以泉州为主,所以实际上东洋和西洋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大东洋、小东洋等,是以广州或泉州为基点,按航向、针路(航海罗盘的指航路)实际而划分的 。
西洋、东洋,在元代航海文献中已屡有出现 。元代汪大渊《岛夷志略》多处提到“西洋”,如苏禄条有“西洋之地三港”,龙牙门和北溜两条均有“舶往西洋” , 旧港条有“西洋人”,甘埋里条有“商贩于西洋互易”等语 。②在元代周致中《异域志》内列有“西洋国”,称该国“在西南海中 , 地产珊瑚、宝石等物,所织绵布绝细”③,指的是马八儿 , 见《元史·马八儿传》,即今位于印度东南海岸Ma'abor 。④
东洋一名,现在能见到的,最早文献为元代大德年间陈大露《南海志》(施按:专指广州南海县志) 。其中将东洋各国划分为小东洋和大东洋各国⑤,从国名考证,多为我们今天习称的南洋或东南亚各国 。如小东洋主要指今菲律宾诸岛和加里曼丹岛;大东洋指今印尼诸岛 。⑥
明代初期 , 郑和航海时期所谓的“西洋”“东洋”是继承元代而来的 。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名称的东洋西洋,其内涵范围并非一贯相同 , 而是动态的,不能不注意 。不但明代与元代有所不同,而且就是明代前期与后期也有变化 。
当然不同学者认识上还有差异 。如洪建新先生《郑和航海前后东、西洋地域概念考》,认为明代郑和时仍与元代一样,以马六甲海峡西口的韦岛(Pulau We)为东、西洋的分界点,明万历四十五年时张燮《东西洋考》以及据其编写的清初成书的《明史·婆罗传》是不足以代表郑和时代的 。《东西洋考》卷五称“文莱即婆罗国,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 。并将交趾、占城、暹罗、加留吧、柬埔寨、旧港、麻六甲、亚齐、柔佛、文郎马神、地闷等国列为西洋列国,而将吕宋,苏禄、猫里务、美洛居、文莱、鸡笼、淡水作为东洋列国 。洪认为该书所举“西洋”各国全在马六甲海峡之东,是一种较狭窄的航海范围,它不但不能与明初郑和船队的活动相比,就是与明末崇祯十二年成书的航海指南书《顺风相送》所述航行范围比也狭小 。张燮所谓的西洋,没有说到今印度洋地区,而是缩到马六甲海峡以东 , 仅把今南海和爪哇海的西部称为西洋 。张眼光中的西洋范围比明初大为缩?。湓蚴撬橹薪黾鞘鲆愿=ǔ魏O卦赂鄄糠趾胶U叩目捶?。但因《东西洋考》一书名称,易使人误解为是对明代航海乃至对郑和下西洋的总结,引人误入歧途 。认为应按与郑和同伴下西洋的马欢《瀛崖胜览》所说为准 。该书爪哇国名称:爪哇“地广人稠 , 实甲兵器械,乃为东洋诸番之冲要”,肯定了爪哇属东洋 。对东、西洋分界点,定在爪哇西北方的苏门答腊岛的最西北南渤里 。“南渤里国”条说:该“国之西北海内有一大平顶峻山,……名帽山,其山之西亦皆大海,正是西洋也 。”(苏继廎认为帽山指今韦岛)“古里国”条称“西洋大国正在此地” 。记载永乐时政事的《明成祖实录》记有“西洋忽鲁谟斯”地名,它位于今波斯湾湾口 。总之,他认为郑和航海时的东、西洋划分,以苏门答膜岛西北部的韦岛为界,其东即东洋,阇婆(爪哇)、南渤里(苏门答腊岛北部)两国应属东洋范围;其西大洋即西洋 , 琐里(今印度东南海岸)、古里(今印度西南海岸)、忽鲁谟斯,因地名前均加“西洋”两字,故均属西洋范围 。⑦当然这是一家之言 , 还有他说 。如《古代南海地名汇释》主要作者陈佳荣先生1995年著文:元代东洋总范围为爪哇—太平洋西部,明代前期则为现东海、太平洋西部 , 具体而言,小东洋,元代指加里曼丹岛北岸—菲律宾群岛 。而明前期指今台湾一带;大东洋,元指爪哇—加里曼丹岛西岸南岸—帝汶—马鲁古群岛,而明前期指加里曼丹北岸—菲律宾群岛—马鲁古群岛 。大西洋,元明均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西口—印度—阿拉伯—东非,或者指印度),区别在于小西洋 , 元指南海西部的中南半岛中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南部,明初期则除与元代相同部分外,还包括苏门答腊南部—爪哇—加里曼丹西岸南岸—帝汶 。⑧他认为尽管马欢《瀛涯胜览》中“南渤里国”条称:帽山“其山之西 , 亦皆大海,正是西洋也,名那没梨洋”,但这个位于今苏门答腊岛北部的南渤里本身以及昆仑、龙牙门、旧港等均应包括在西洋范围 。郑和时,据马欢《瀛涯胜览》、巩珍《西洋番国志》观点应列入西洋 。费信《星槎胜览》所以仍作东洋,乃抄袭元代《岛夷志略》不足为据 。就东、西洋分界线而言,他认为:明代前期,我国以粤江口今珠江口—加里曼丹岛西岸南岸—帝汶一线,此线之东为东洋,之西为西洋 。⑨
两者分岐,区别在于:前者主张采用马欢《瀛涯胜览》以马六甲海峡以东属东洋,后者主张按张燮《东西洋考》以马来西亚的文莱以东为东洋 。争议的焦点,就在于文莱以西、加里曼岛南端—帝汶(古名地闷)以西,马来半岛东侧、马六甲海峡以东 , 以及爪哇岛、努沙登加拉群岛以北围成的海域,即包括南海的西南部、爪哇海、佛里勒斯海算西洋还是东洋 。我迄今的总倾向是算东洋而不算西洋,理由是《瀛涯胜览》毕竟是与郑和同行远航者的当时著述,而《东西洋考》则是郑和首航后二百年的后人著述 。但陈的某些分析辨证如按针路航向而定等观点,我是很欣赏的(限于篇幅和文章命题不在此展开讨论,待以后有机会专文论之) 。
然而,按照《瀛涯胜览》划分的东、西洋,郑和船队各次远航都是经过“东洋”海域,并且访问“东洋”不少国家如渤泥(今加里曼丹岛的文莱,或指西岸)、满剌加(今马六甲)、爪哇、旧港(今印尼国苏门答腊岛东南部之巨港)、苏门答腊、阿鲁(两者均在苏门答腊岛北岸)等,《明史·郑和传》也视渤泥、爪哇属东洋 。所以有的文章主张写“郑和下东西洋”而不说“郑和下西洋”,不无道理 。除此以外,我们还有一个“郑和七下南洋”问题,也需讨论解决 。
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 。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 。清朝时期也指自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称为“南洋”(江苏以北沿海称北洋) 。
南洋概念与西洋、东洋、北洋相对应 。西洋指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印度洋地区,还包括欧洲或更远的地方,清朝一度特指欧美国家;东洋特指日本 。
扩展资料
北洋
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 。如“北洋水师”、“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北洋通商大臣” 。这些词均源自以李鸿章为创始者,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一系政治力量在北洋地区的政治、军事、商业活动 。
北洋之说最早出现在宋朝,主要指黄海、渤海区域 。后来在清朝1791到1821年间,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长江以北的均为北洋,是包括江苏、山东、直隶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 。北洋的存在源于其政治因素,正是如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的存在以及其势力范围而被约定俗成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洋
南洋”是中国古代的地理称谓,不仅仅是新加坡等国家 , 而是泛指东南亚 。在清代到民国初年,也称江苏以北的沿海省份为“北洋”,江苏以南的沿海省份和海域为“南洋” 。广义上指东南亚,狭义上指印尼的爪哇岛. 泛指东南亚,如新加坡 , 印尼 , 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 。具体来说是东南亚国家 特别是马来群岛附近.
南洋指的是哪个国家,南洋是指哪里,有哪些国家?

文章插图
5、以前说的南洋到底是什么地方?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 , 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 。
东洋在汉语中主要表示“日本“ 。字面上的意思是东面的海洋 。除了代表日本以外,在日语中还代表东亚地区 。近代出现的“东洋”可能源自日本 。
北洋: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 。如“北洋水师”、“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北洋通商大臣” 。这些词均源自以李鸿章为创始者 ,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一系政治力量在北洋地区的政治、军事、商业活动 。
西洋,泛指西方国家,多指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而在古代是古中国人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地理概念 。最早出现在五代,不同时代含义不尽相同 。元明朝时期的西洋是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沿岸地区,晚清用西洋一词指欧美国家 。
扩展资料:
清末设“南洋大臣”管理诸项事务 。当时中国国力昌盛 , 经过千年积累南洋诸国多仰慕中华,有南洋青年摇船去中国沿海纹中华文字于身 , 乘船归来其国长老者见字让位其居于上座 。
东洋是中国古代人的一个地理区域概念 。东洋的名称来源于宋代的东大洋海 。在元人陈大震所著《大德南海志》中,又将东洋分为大东洋与小东洋两部分 。大东洋指今日加里曼丹岛以南至澳洲的海域;小东洋指今日靠菲律宾诸岛与加里曼丹岛海域 。
北洋之说最早出现在宋朝 , 主要指黄海、渤海区域 。后来在清朝1791到1821年间 , 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长江以北的均为北洋,是包括江苏、山东、直隶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 。
北洋的存在源于其政治因素 , 正是如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的存在以及其势力范围而被约定俗成 。
西洋的古代概念:
1、五代 五代时期历史笔迹《西山杂记》记载 , 五代时泉州蒲有良到占城,出任西洋转运使 。
2、宋朝 宋朝时开封府犹太人因“进贡西洋布于宋” , 获宋帝下旨“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 。
3、元朝 元朝时西洋指印度南部沿海地域 。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岛夷志略》多处提到西洋:古里佛条:“当巨海之要冲,去僧加剌密迩,亦西洋诸国之马头也”、昆仑条提到“舶往西洋”,大八单条有“国居西洋之后”,天堂条记载“西洋也有路通” 。
4、明朝 初期明朝继承了宋朝、元朝关于西洋的概念,明实录记载洪武二年,刘叔勉出使西洋锁里国:“海涛间关凤涛万里 , 三年夏才至西洋” 。《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元年“西洋剌尼回回哈只马哈没奇剌泥等来朝,贡方物” 。由此可见在明洪武年间,西洋只包含具体的国度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洋
1、“南洋”是中国古代的地理称谓,不仅仅是新加坡等国家,而是泛指东南亚 。
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 。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 。清朝时期也指自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称为“南洋”(江苏以北沿海称北洋) 。
2、东洋在汉语中主要表示“日本“ 。字面上的意思是东面的海洋 。除了代表日本以外,在日语中还代表东亚地区 。
西洋,泛指西方国家,多指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而在古代是古中国人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地理概念 。最早出现在五代,不同时代含义不尽相同 。元明朝时期的西洋是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沿岸地区 , 晚清用西洋一词指欧美国家 。
扩展资料:
南洋概念与西洋、东洋、北洋相对应 。西洋指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印度洋地区,还包括欧洲或更远的地方 , 清朝一度特指欧美国家,东洋特指日本 。
南洋一词目前大陆罕用 。但中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名称仍然沿用南洋一词,中国的名称如厦门南洋学院、南洋模范中学 。东南亚的名称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 。还有一些企业也使用南洋一词 。
下南洋: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 , 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 。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 , 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 。因此这种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 。
下南洋,可以追溯到汉代,但根据其特点和意思主要指的是明朝到清末 。
下南洋是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一带 。
下南洋:南洋包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等地 。指流民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 。下南洋的流民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区 , 但福建、广东人占绝对多数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洋
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 。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 。清朝时期也指自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称为"南洋"(江苏以北沿海称北洋) 。
【南洋指的是哪个国家,南洋是指哪里,有哪些国家?】最早南洋之名,源出古代年间,该地地处南海之滨,天遥地远,海氛弥漫,登临潮州府城楼时 , 南望一片汪洋而故名 。其后第一次出现南洋名字,则详见于《澄海县志》“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建寨城堡于南洋下社” 。
饶宗颐在《潮州府志略·大事记》中也同样记载:“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指挥俞良辅筑创南洋水寨城于苏湾都”(南洋寨城在今莲下镇槐东村内) 。虽说相传北宋时期,已经有人在此定居,但查阅史料,走访众多故老硕彦,从他们的记忆中 , 尚未发现以前南洋有其它名称 。
那么,按照公元1370年筑建寨城至今2016年计,南洋之名至迄今已经有646年之久了 。
扩展资料
(1) 清末至民国时期,划分我国沿海地区为南北两洋区,称山东以南的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各省为南洋;江苏以北的山东、河北、辽宁各省为北洋 。
【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上》:"南洋起厦门,包汕头、台湾、潮阳、甲子门、四澳、虎门、老万山、七洲洋,直抵雷环为一截 。"
(2)亚洲东南部国家和地区 。
【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泰西各强敌,越国鄙远而来 。今而南洋各岛,悉为占据 。则边鄙已同接壤,郊垧无异户庭也 。"
【示例】:茅盾《过封锁线》:"客人们一次一次追问,才知道他是南洋华侨 。"
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 。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 , 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 。清朝时期也指自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称为“南洋”
北洋指江苏以北的山东、河北、辽宁各省 。
西洋指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印度洋地区,还包括欧洲或更远的地方 , 清朝一度特指欧美国家;
东洋特指日本 。
扩展资料:
清末设“南洋大臣”管理诸项事务 。(南洋水师的“南洋”是相对于北洋水师的“北洋”而言 。北洋水师主要活动于长江口以北的渤海、黄海、东海一带 , 南洋水师活动于长江口以南的东海、南海 。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南洋”还指东南亚地区,那时华侨去东南亚谋生称为“下南洋” 。事实上南洋水师的也可以到东南亚去巡游的 。“西洋”在明朝时指印度洋一带,到清朝时指欧洲 。后来把日本称为“东洋”是相对于西洋而言 。)
当时中国国力昌盛,经过千年积累南洋诸国多仰慕中华,有南洋青年摇船去中国沿海纹中华文字于身 , 乘船归来其国长老者见字让位其居于上座 。
参考资料:南洋(中文地理词语)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