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民的生活和风俗,藏族的民风民俗 藏族有什么特色的风俗活动

1、藏族的民风民俗 藏族有什么特色的风俗活动藏族的饮食风俗
1、 藏族的农牧民把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青稞酒作为主要食品 。
2、 糌耙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搅拌在一起,用手捏成小团来食用 。
3、 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一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均匀融合而成的 。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 , 不可一日无酥油茶 。
4、 青稞酒是由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美酒,是藏族男女老少皆宜的饮品 。
5、 藏族人民喜吃肉类食品和奶制品,很多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 肉类食品可以使藏族人民在严寒的环境下保持足够的热量 。
独特的藏族服饰
①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为肥腰长袖大襟长袍 。穿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被 。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居旅行 。
②藏区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 。久而久之,脱一袖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 。
藏族男女都喜爱饰品 。
①各地藏族男女特别讲究饰物,有头饰发饰鬓饰耳环项链胸饰腰饰戒指等 。造型美观,多为自然形状 。
②妇女都喜欢戴珊瑚玛瑙项链和银质佛盒 。
③男子普遍佩戴各种腰刀火镰等饰物也有戴耳环戒指和手镯的 。
藏族的民居
1、 藏族民居,风格古朴粗犷 。石头砌成墙体,端庄稳固壮实,外墙和门窗都用彩绘精心装饰渲染,气度不凡 , 而木质的出挑却显得轻巧灵活,与厚重的墙体相得益彰 。
2、 门窗的檐下悬挂红蓝白三色布幔 , 屋顶墙的脚线及转角部位则装饰有红白蓝黄绿五色布条 。五种颜色寓示火云天土水,以此来表达吉祥的愿望 。
3、 室内一般分三层,以柱子计算房间数 。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
藏族的礼仪
1、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 。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 。
2、 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 , 向空中抛撒三次 。
3、 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一口 , 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 。
4、 饮茶时 , 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 。
5、 藏族讲究食不满口 , 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 。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 , 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 。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 , 表示吉祥 。
藏族饮食禁忌
1、各种肉食禁忌
在食肉方面 , 藏族禁忌较多 。一般人只吃牛羊肉,而绝不吃马驴骡狗肉,有的人连鸡肉猪肉和鸡蛋也不食用 。
鱼虾蛇鳝以及海鲜类食品,除部分城镇居民(大多为青年)少量食用外,广大农区和特区的群众一般不食 。
兔子肉部分地方可食 , 但孕妇不得食用,据说违禁食用生下的孩子会成豁嘴 。
即使是吃牛羊肉,也不能吃当天宰杀的鲜肉,必须要过一天才食 。当天宰杀的肉称为“宁夏” , 人们认为牲畜虽已宰杀 , 但其灵魂尚存,必须过一天后灵魂才会离开躯体 。
对鸟类山鸡藏族从不捕食,尤其如“拉恰贡姆”这样的雪山鸡藏族人视之为神鸟,忌讳捕猎 。
2、禁食鱼肉
忌食鱼肉的情况较为复杂,忌食与否与地域密切相关 。
在藏东地区,人们几乎不食鱼,也不能触摸蛇蛙等动物,认为鱼蛙这些水生动物是龙神的宠物,若伤害或触摸会染上疾病 。人们一般认为藏族不食鱼是受佛教不杀生观念的影响所致,而藏东地区不食鱼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 。
西藏腹心地区雅鲁藏布江流域广阔范围内的藏族先民曾从事渔猎生产活动,普遍存在食鱼习俗 。
3、食蒜禁忌
在饮食禁忌中,藏族人对吃大蒜有较多的禁忌 。大蒜作为调味品平时人们亦食用,但如果要去转经拜佛朝拜神圣之地则绝对不可食蒜,忌讳食蒜后的臭气玷污和熏脏了圣洁之地 。有人说吃蒜的当天不能去佛堂庙宇 , 有人说需3天后才能去,还有的认为“吃大蒜之后,七天内不宜参拜庙宇寺院和其它圣洁的地方 。因为为了清除大蒜的恶臭是需要时间的 。”一些信仰虔诚的群众几乎不食蒜 。
4、火灶禁忌
藏族对火灶有神圣的敬畏之情,认为火塘中有灶神 。需小心伺候 , 绝不能亵渎得罪灶神 , 否则会带来灾难 。严禁跨越火灶,忌讳往火灶里吐痰在灶中烧骨头皮毛等物 。火塘要保持干净,不能将不洁的东西放在火灶旁,坐在灶边时,不得把脚搁到灶上,清扫垃圾不能将垃圾投入火灶内烧,也忌讳直接在火上烤肉 。
行人外出时 , 需祈祷灶神以求护佑 。在野外用三块灶石搭建的火灶,离开时也需清理干净 , 每块灶石上置放少许茶叶或食物,以示对灶神的祭奉 。忌讳在灶石旁大小便放屁,否则会激怒灶神导致违禁者生殖器上长疮甚至绝后 。

藏民的生活和风俗,藏族的民风民俗 藏族有什么特色的风俗活动

文章插图
2、藏族民族风俗有什么藏族的礼仪习俗
1、磕头与鞠躬
——磕头: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时的一种礼仪 。磕长头,要两手合掌高举过头 , 自顶、自额、至胸拱揖三次,然后匍伏在地,伸直双手划地 , 如此反复进行 。在寺庙中磕短头,可合掌连拱三次,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一顶,表示诚心忏悔 。拜谒活佛、长者 , 磕短头表示尊敬祝福 。——鞠躬:藏民在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 。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 。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 。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并用 。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 。这种致礼方式多用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 。
2、献哈达 哈达是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一种生丝织品,是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必备品 。婚丧嫁娶、迎来送往、求请致谢、致敬祝贺、朝佛膜拜等都离不开哈达 。哈达长短不一 , 长者一、两丈,短者三、五尺 。献哈达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是藏民生活中普遍而又尊贵的礼节 。敬献哈达作为藏民社交中的礼仪,有一定的方式和讲究 。敬献动作因客人身份而异: 对尊者,长辈,要双手将哈达举过头顶; 对平辈,只要双手捧献于对方手上; 对晚辈则系在他们颈上 。接收哈达时,须将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接过哈过后,从头绕过,挂于脖颈,以表示最深 切的谢意 。
3、喝茶 藏民族重礼节、讲友谊 。藏族在认为“有茶喝就幸福”的同时,形成了许多有关茶的礼仪 。到藏家作客,主人会斟上香浓的酥油茶敬客 。客人接茶后 , 可慢慢饮啜,细细品尝 。客人每次饮茶后,主人会很快将置于桌上的茶碗添满,使茶碗保持盈满状态 。客人至,一般需饮茶3碗 , 只喝一碗就不吉利 , 藏谚道:“一碗成仇!”喝茶时不能必出“唏、唏”的声音,更不能将碗里的茶全部喝光,否则会被视为没有教养 。同样,藏家吃饭,也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 。4、饮酒 甘孜州许多地方都有先茶后酒或先酒后茶的习惯,不能同茶同酒 。请喝青稞酒,是藏区的一项普遍习俗 。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 , 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 。主人敬上青稞酒后 , 客人首先用右手无名指蘸点酒 , 转碗面向自己弹一下,这们连续蘸三次弹三下,谓之一敬天 , 二敬地,三谢主人,然后再端杯畅饮 。
藏族的生活习俗
1 , 婚丧习俗:
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 。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才能享受塔葬 。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 , 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 。生前作过坏事的人 , 即用土葬 。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 。天葬寄托于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 。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拉萨北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 。
2,饮食习惯:
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 。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 , 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 , 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 。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 。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 。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
3,民族禁忌:
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拉"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 , 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 , 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 , 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 , 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 , 火盆,经筒,经轮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
4,服装特色: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 。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 , 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 , 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
5,民族礼仪:
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 , 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 。酒席上 , 主人端起酒杯先饮一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 。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 。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 。用羊肉待客 , 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 。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 。
藏族的日常禁忌
1、藏族人禁吃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方也不吃鱼肉、飞禽等 。由于宗教信仰关系,一般反对捕杀野生动物 。
2、西藏主要的旅游景点是寺庙 。目前,西藏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藏民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 。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时针方向行走 。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的时候,身后会跟着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羊被称做“放生羊”,不可对这些羊进行骚扰 。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 , 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录像、照相等 。
3、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
4、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 , 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
5、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
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用来给客人倒茶 。
7、黄昏时 , 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
8、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9、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
10、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
11、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
 
藏民的生活和风俗,藏族的民风民俗 藏族有什么特色的风俗活动

文章插图
3、藏民的生活和风俗有哪些?藏民的生活和风俗有哪些:
1、服饰:
藏族男女多蓄辫,喜戴首饰 。男子头发编成独辫盘在顶上,也有的剪短如盖 。女子成年后开始蓄辫 , 有的梳成双辫,有的梳成许多小辫披在背上,并在辫梢或特制的发架上挂上饰物 。男女都喜戴呢帽或细皮帽 。
2、饮食:
农区的主食糌粑是用炒熟的青裸或豌豆磨制成面粉,用茶水拌食 。藏族人民喜欢酥油茶和奶茶 。酥油茶是将酥油与热茶倒入特制的木筒捣拌而成 。牧区的主食为牛羊肉 。
藏族的历史沿革:
藏族的历史是祖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藏族最早聚居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在聂拉木、那曲、林芝、昌都等地区考古发掘中,曾发现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
根据古藏文历史文献记载,西藏山南地区最早由氏族组成了称为“博”的六牦牛部诸部落,在《后汉书•西羌传》中,称为“发”羌 。6世纪时,山南地区的雅隆部落首领成为当地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赞普”(王),已经进入奴隶制社会 , 并与汉族和西北地区诸族部有直接的往来 。
藏民的生活和风俗,藏族的民风民俗 藏族有什么特色的风俗活动

文章插图
4、藏族有哪些风俗习惯?藏族的风俗习惯是指中国藏族人民的一系列风俗习惯,包括婚丧、饮食等习惯 。
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 。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 , 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 。比如祭山神、转山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
我们现代藏族同胞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 , 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流传下来的 。比如藏族同胞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等 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雍仲本教的传统 。藏族同胞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遗俗 。
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 。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 , 才能享受塔葬 。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 。生前做过坏事的人 , 即用土葬 。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 。天葬寄托于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 。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死者家属在天亮前 , 要把尸体送到拉萨北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 。不经允许一般是不欢迎人们去观看的,因为这不太好 。
藏民的生活和风俗,藏族的民风民俗 藏族有什么特色的风俗活动

文章插图
5、藏族的生活习俗藏族非常讲究礼仪,藏族人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都要磕头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 。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 。藏族人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马、驴、骡鱼、虾、蛇、鳝等食品,尤其忌吃狗肉 。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建筑艺术等方面,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
藏族名称
“藏”为汉语称谓,自称“番”,(藏语音为“博巴”) 。藏语对居住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称谓:居住在西藏阿里地区的人自称为“堆巴”,后藏地区的人自称为“藏巴”,前藏地区的人自称为“卫巴” , 居住在西藏东境、青海西南部和四川西部的人自称为“康巴”,居住在西藏北部及川西北、甘南、青海的人自称为“安多哇” 。“巴”、“哇”藏语意为“人” 。
藏族他称亦很多:唐宋时称“吐蕃”,元代称“吐蕃”、“西蕃” , 明清时期称“西蕃”、“图伯特”、“唐古特”、“藏蕃”、“藏人”等 。
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 。据考古发现,早在0多年前 , 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 。一般平民的名字没有姓,只有名 , 名是四个字 , 如“多吉次旦”、“单增曲扎”等 。为了称呼方便,人们只用两个字来简称,如“多吉次旦”简称“多吉”、“单增曲扎”简称“单曲” 。用一、三两字或前两字、或后两字作简称的较常见,但没有见用二、四两字作简称的 。
【藏民的生活和风俗,藏族的民风民俗 藏族有什么特色的风俗活动】平民起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愿望 。一种是用自然界的物体做自己的名字的,如:达娃(月亮)、白玛(莲花);也有用小孩出生的日子作为名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