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节日是什么,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1、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龙舟节、吃新节等,其中苗年就相当于他们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他们会在苗年的头几天清扫房屋、准备年货、置办新衣 , 然后在苗年三十晚上聚餐、守岁,再在第二天祭祖、拜年 。节日早晨 , 人们通常会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还会在牛鼻子上抹酒,以表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 。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
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他们的节日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 。但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 , 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根据所在地区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

苗族的节日是什么,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文章插图
2、苗族传统节日是什么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 一般在秋后举行 。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 。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来自: wenxue.cccen/…9
苗族有什么节日习俗?苗族是一种民族文化非常丰富的民族,可以到苗族地区感受一下不同的民风 ,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 。苗族的节日主要有这几种 。
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 。过年时 , 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 。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 。每逢农唬四月初八 , 苗族人都身着盛装群集于贵阳市喷水池边 , 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 。
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 , 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 。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
踩花山节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 。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 。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 , 传授生产技术 , 祝愿五谷丰登 。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 。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
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 。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 。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
姐妹节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 ,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 。节日里 , 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 。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 。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
苗族和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侗族苗族在服饰上是非常接近
侗族男装多以青黑色亮布为主DD一种以天然燃料靛蓝染色的布料,裹包头,裤腿裹绑腿,偏北的侗族与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侗族女式的发型是偏髻,偏于左侧DD这是与苗族很大的区别,苗族的发髻是盘于头顶脑后
侗族某些的银饰与苗族接近,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侗族有银帽,但是没有银角 , 侗族银物中有类似汉族妇女的步摇等装饰
侗族女装有裙装和裤装之分,裙装是百褶裙,与苗族类似,但是上衣侗族服饰有唐代遗风,是开襟露出抹胸 , 不过一些支系也与苗族服装类似,在交通发达的地区,侗族的服饰就是汉服
苗族有什么节日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 。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 。但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节日名称:苗族龙船节 节日时段: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 中国的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区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苗族人口数为894.01万人 。苗族使用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苗族信仰万物有灵或多鬼神,祀奉祖先,崇拜自然,认为神灵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无论消灾除病或求子求财等都祈求神灵与祖先保佑 。祈求消灾除邪时,由巫师驱鬼,祭神祭祖活动极为隆重 。农历五月初五是汉民族的端午节,人们划龙船以纪念诗人屈原 。苗族在农历五月间也有龙船节(龙舟节),在节日中划着龙船竞渡 。苗家龙船 苗族龙船节是有其特殊来历的 。相传,在陡水河一带 , 有一条凶残的大黑龙,残害老百姓,无恶不作 , 人们极为痛恨,千方百计要除掉它 。河畔住着一家渔民,老渔夫和儿子相依为命,以渔猎为生 。有一年的农历五月间,小伙子在打鱼时被黑龙抢走了 。老渔夫听到消息十分悲愤,决心要除掉这个害人的恶魔,拯救儿子 。于是,他毅然带着钢刀和火种,深入龙穴与黑龙进行殊死的搏斗,鏖战了整整九个昼夜,把黑龙斩成三截,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并把龙穴烧掉 , 以防后患 。不料,陡水河上浓烟滚滚,龙尸顺流而下,把河两岸变得天昏地暗 。幸亏有位苗家姑娘到河边挑水,不慎将舀水用的木勺掉进河中 。她用扁担去捞木勺,扁担一碰上木浮,顿时发出哗啦的声响,天空顿时明亮起来,黑暗逐渐消失,大地重现光明 。为纪念老渔夫除恶扬善的义举和苗家姑娘驱逐黑暗的功德,苗民把每年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这几天作为在陡水河上划龙船竞渡的传统节日 。不过,苗家的龙船与汉族端午节划的龙船不甚相同 。汉族的龙船是一条整体的长形的船 , 而苗家龙船节划的龙船是由母船和子船相并而成的 。它们分别是用三根粗细不一的杉树挖空而成的独木舟 。中间的叫母船 , 又称主船,比较长;两边的叫子船 , 又叫附船,比较短 。在母船的船首装饰着一人多高的大龙头,龙头是用柳木精心雕刻而成的 , 上面作了非常精美的彩绘,还有栩栩如生的龙眼和龙须 。因此,整条龙船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有趣的工艺品 。到了比赛的那一天,参赛的龙船都装扮得焕然一新 。船上插着各色彩旗,水手们身着青色对襟衣、蓝布裤,头戴上插银片斗笠,持桨分立两边 。指挥的鼓师屹立于船头,显得格外威风 。一声令下,鼓师擂起节奏极强的鼓点,水手们唱起龙船歌 , 在河中穿波破浪、奋力争先 。这时,江面上出现的场面颇为壮观迷人 。一条条龙船活似真龙一样 , 在江面上飞速前进 。两岸观众的欢呼声、喝彩声交织在一起,格外振奋人心 。身着盛装的苗家汉子奋力划桨 。苗家在欢度龙船节的时刻,还保存一些独特的、优良的传统习俗 。一是在赛龙船之前,一定要把秧插完,干好农活 , 不然参赛时会被人瞧不起;二是平日发生过一些矛盾的人,一上龙船必须握手言欢,团结一致;三是比赛的组织者在终点地方放出一只肥大活鸭,让抵达终点的水手追逐捕捉,形成一幅十分有趣的画面 。龙船节,苗家家家户户都十分重视 。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龙船,制作精美,还为保护龙船而建船房 。在陡水河畔,往往可以见到一幢幢长长的瓦顶木架房,那就是船房 。比赛一结束 , 龙船进库 , 以免雨淋日晒 。因此,苗家的龙船可以用十几年或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
苗族有哪些节日?素有“百节之乡”之称的贵州凯里苗族,月月有节日,季季有 ***。规模较大的有过苗年、吃新节、闹冲节、爬坡节、牯藏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大都开展跳芦笙、跳铜鼓、斗牛、赛马、唱歌、斗雀等 *** 活动 。
过苗年
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别 , 挂丁片区于农历十月上中旬,寅日杀猪 , 卯日打粑,杀鸡杀鸭 , 晚上守午夜 , 辰日凌晨祭祖,祭耕牛,祭农具,鸣放鞭炮,迎接新年 。清晨祭山神,敬水神 。午日接亲嫁女 。并举知各种 *** ,如跳芦笙、踩铜鼓、斗牛等活动,一般9天时间 。凯棠片区于十二月十六日后卯日晚,第二天接亲嫁女,回门,走亲家 。
吃新节
挂丁片区在农历六月头卯或二卯,凯棠片区在六月十六日以后的卯日,地午、翁项、旁海、平乐在七月中旬卯日 。一些在七月半 。节日期间,举行3至5天 ***,内容有游方、跳芦笙、斗牛、赛马等 。“吃新节”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 , 各地过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内 。过节这天,被邀请的客人身穿节日盛装,挑上礼品,牵着斗牛前来作客 。祭过祖后 , 宾主频频举杯预祝丰收 。第二天开展斗牛、赛马、跳芦笙等活动 。夜幕降临,屋内飘出老人们的酒歌声,芦笙场上荡漾着青春的笑语和欢乐的旋律,芦笙声、酒歌声、情歌声、飞歌声弥漫在苗寨的夜空里 。
闹冲节
农历二月子、午日于鸭塘境钉耙山脚举行,参加 *** 人数很多 , 活动有斗牛、对歌、跳芦笙等 。
爬坡节
农历三月子、午日,分别于开怀虎挡坡和格冲别对坡举行 。农历六月底,香炉山爬坡节,更为热闹 。登高一呼,四而呼应 。
游方节
“游方”又称“友方” , 是凯里市境内的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娱乐的一种形式 。苗族小伙子和姑娘们往往通过这种活动结识朋友、物色对象或倾吐爱情 。为了选择一个称心如意的终身伴侣,有的小伙子往往要爬山涉水到十几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村寨去游方 。
游方一般是在农闲季节(如:从秋收结束到第二年插秧前等)、传统节日(如:苗年、吃新节、芦笙节、斗牛节、爬坡节、翻鼓节、闹春节、对歌节等)和赶场天进行 。在苗寨游方,一般都有固定的“游方场”、“游方坡”或“游方评” 。这些场所,或在寨子前后的桥边树下,或在村庄左右的平缓的草坡上 。
为了参加游方,姑娘们穿着盛装,头戴银饰,插上几朵鲜花,颈上套着银项圈,手上戴着银手圈 。她们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才艺,表现自己美丽的容貌和身姿 , 以吸引小伙子的爱慕 。
姊妹节
“姊妹节”又称“吃姊妹饭”,是清水江中游沿岸苗族青年特有的社交性节日 ***  , 有的村寨在农历的二月十五日过 , 有的村寨在农历三月十五过,以台江施洞地区最有特色 。过节的时节,家家都要准备不少由红、黄、白、黑、绿五色糯米饭搅拌在一起的“姊妹饭”以饷宾朋 。白天,江边、路边、沙滩上、草地上人山人海,入夜,江边的沙滩上、草地上,高亢的飞歌声、浑厚古朴的大歌声和情歌声交织在一起,在宁静的夜里传到很远很远 。
牯藏节
系苗族重要的祭祖活动,13年杀牛祭祀一次 。每届历时三年 。“牯藏节”是最具特色、最能体现苗族民族文化的节日 , 活动内容既有庄重肃穆的祭祀 , 也有欢快的娱乐,是一个既娱神又娱人的活动 。
苗族有哪些节日习俗苗族是一种民族文化非常丰富的民族,可以到苗族地区感受一下不同的民风,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 。苗族的节日主要有这几种 。开年节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 , 也称作“客家年” 。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按照风俗 , 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 , 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 。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四月八苗族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 。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着盛装群集于贵阳市喷水池边,吹笙奏笛 , 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 。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 。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 , 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踩花山节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 。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 , 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 。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 。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 。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龙船节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 。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 。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 , 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姐妹节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 。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 。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 。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 。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 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
其中最有名的是龙舟节 。
这是苗族的一种水面划船比赛的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的台江、施秉两县交界处的清水江两岸,和注入这段河的台江巴拉河两岸,黔东苗语称为“哈仰勇”(qabniangxvongx) 。在这里的平寨、廖洞等六七十个苗族村寨,每家都有一至两条划船比赛用的龙船 。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 , 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这五天 , 居住在河两岸的苗族群众轮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龙舟竞赛 。在湖南湘西的凤凰、泸溪、吉首、保靖、花垣等地,也流行划龙船,而且分男队、女队、男女混合队比赛,场面非常热闹 。苗族的龙船节,虽是以赛龙船为主要内容的节日 , 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娱乐和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中老年人探亲访友、交谈年景和生产经验的节日 。
苗族主要有哪些传统节日、和民族风情?民族节日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⒈农事活动节庆;⒉物质交流节庆;⒊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⒋祭祀性节庆;⒌纪念性、庆贺性节庆 。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动月(鼠或子月)1D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 , 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D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 。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 , 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 。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 。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 。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芈姓),亦称屈原节、歌师节 。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汉籍称为六月六、六月?。⒊孕陆冢ù舐笫欤?。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 。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 。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 。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 。9月(狗月或戌 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 。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饮食习惯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 。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 。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 。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 , 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 。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 , 酸汤家家必备 。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 , 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 。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 , 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 。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 。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 。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婚丧习俗招郎招郎主要流行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和湘桂交界等地区,以城步苗族最为盛行 。大山区苗族妇女享有较高的地位 , 一般不外嫁,留在家中“讨丈夫”,无儿无女的人家 , 也往往要“接”一个女儿 , 长大后,“招郎上门”,延续家族,而让男子出嫁,称为“招郎” 。“招郎”入门后 , 女家长辈称其为子、为侄,忌称女婿、侄郎;同辈称兄道弟,忌称姐夫、妹夫;小辈称伯伯、叔叔,忌称姑爹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彩色糯米饭 。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贵州一带苗族现今保存有完好的悬棺葬和洞棺葬 , 据说此举是为了方便苗家后人打回中原时将已故祖先带回故土入土为安 。服饰特色苗族少女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
苗族的节日是什么,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文章插图
3、苗族有什么节日苗族的节日非常多,有苗年、春节、龙船节、四月八节、吃新节、芦笙节、花山节、赶秋节、踩鼓节 。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苗族,它还保留着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以及习俗 。这些节日都是苗族特有的节日,有机会去苗族要去体验一下 。从农历的正月到腊月,苗族月月有节日,寨寨有喜庆 。这些节日 , 有的源于季节变化,有的源于祭祀祖先,有的源于农事活动,有的源于重大历史事件 , 有的源于宗教活动和传说故事 。
每次赶节,男女老少都要盛装前往 。节日的前天晚上,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除了准备节日食物外,做母亲的还要忙着给女儿梳妆打扮 , 穿上流光溢彩的绣花衣和百褶裙 , 插上银光闪闪的头饰,戴上缤纷摇曳的银圈、银链、银牌 。自己也要精心收拾一番,将头发一遍一遍地往上梳,挽成一个头髻盘在脑后,再将头帕一圈一圈地往上包,绕成一朵漂亮的鹅冠秋菊 。
赶年场的介绍
农历正月新年伊始 , 湘西苗族最热心的是赶年场 。所谓“年场”,就是在春节休息封场期满后的第一个场,即新年过后的第一次赶场 。苗区墟场周期为5天,各地赶年场时间不一致 。如正月初六开场,这正是花垣麻栗场的逢场期,附近的苗族人民便把赶麻栗场视为赶年场 。
到了初七,又正是赶雅桥场的日子,雅桥场又被视为赶年场 。到了初八,便是吉卫的赶年场 。总之,各墟场新年伊始的第一场 , 都在赶年场之列 。人们或进行货物交易,或参加和观看打秋千、舞狮子、耍龙灯、上刀梯等活动 。青年男女们则多借此机会物色情侣,谈情说爱 。歌郎歌娘更是大显身手,三五结伴,说古道今,引吭高歌,相互唱和,或盘根问古 。
苗族的节日是什么,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文章插图
4、苗族的风俗节日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1、苗年:主要盛行在贵州,广西两省苗族聚居区 。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 。苗年前后历时九天,这是苗族人民民间最隆重的节日 。
2、春节:是我国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共同欢渡的节日,在我国黔东南的苗族把春节叫“汉年”与传统的“苗年”共存,那些不过苗年的苗族地区,主要还是过春节 。
【苗族的节日是什么,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3、龙船节::是苗族水面划船比赛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在贵州台江,施秉两县的清水,巴拉河两岸 。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这五天 。
4、四月八: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黄平,松桃,湖南湘西等地苗族为纪念苗族英雄亚宜的传统节日 。
5、吃新节:是每年农历六 , 七月间稻谷抽穗时,苗族家家户户在午日或辰日聚会欢渡“吃新节” 。各地过节的时间不一 , 节期一般为2天~5天 。“吃新节”是苗族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 。
6、芦笙节:是贵州舟溪一带苗族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节日 , 一般在农历正月,二月或三月或七月举行,持续四~五天时间 。
7、花山节:又名“踩花山”,“踩花场”,“踩场”,“踩山”等 , 流行于贵州西北,四川南,云南东南部的苗族地区,此节因苗族的住地不同,所以过山节的日期和名称也不一样 。
8、赶秋节:每年的立秋之日 , 时间一天 。这一天青年男女聚集在村寨山?。?唱歌跳舞,寻求伴侣好不热闹 。
9、踩鼓节:是苗族青年男女,在每年农历二月的笫一个猪场天,自动聚地在当地规定的歌场上踩鼓 。
10、祭尤节:此节时间为农历10月的笫二个牛场天 。祭尤节是苗族的古老传统节日 。
苗族的节日是什么,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文章插图
5、苗族有什么节日苗族的节日有苗年、龙舟节、吃新节、赶苗场、赠带节、羊马节、赶秋节等 。其中苗年就相当于他们的春节 , 他们会在苗年的头几天清扫房屋、准备年货 , 然后在苗年晚上聚餐、守岁 , 再在第二天祭祖、拜年 。过苗年 。一是为了悼念五千多年前在部落大战中罹难的苗族始祖蚩尤,二是庆祝一年劳作的收获,三是祭祀祖宗神灵及苗族视为保护神的枫木、竹木、岩妈、水井等 。
赶苗?。焊厦绯〉碧欤鹤迦褐谝睬寐啻蚬牡矫绯≈?nbsp;, 并耍龙舞狮以示庆贺 。苗族群众穿上节日盛装以示隆重 , 男青年带上芦笙和近两米长的腰鼓 , 女青年带上心爱的信物,围成圈,尽情欢跳对歌 。互有好感的男女 , 则悄然独处,单独交流,互赠信物 。
赶秋节:赶秋节为每年立秋日举行,当天苗族人民都要停止农活,身穿节日盛装,邀友结伴,多达万人以上,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参加或观看各种文娱活动 。人们唱苗 , 吹唢呐、舞狮子、打花鼓、打猴儿鼓、上刀梯、荡八人秋,热闹异常 。
赠带节:赠带节流行于叙永县下东一带 。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日举行 。届时,方圆数十里的青年男女 。如双方中意,便可互赠腰带,作为订婚礼物,事后反悔者 , 可索回腰带,解除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