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夏至吃什么,夏至这天吃什么传统食物

1、夏至这天吃什么传统食物 在中国不同地区夏至有不同习俗,吃的也不一样!
1、凉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民间有“吃过夏至面 , 一天短一线”之说 , 夏至吃面是很多地方的重要习俗 。同时,夏至是新麦时节,刚收割的麦子新磨成小麦粉做成面食,所以夏至吃面也有着食“新麦”的说法 。
夏至吃什么面,南北各有特色,南方的阳春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麻油凉拌面、冷面等 。北方的打卤面和炸酱面 。夏至虽然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却是炎夏的开—始,所以夏至吃面也叫“入伏面” 。
2、吃馄饨
“夏至馄饨免疰夏”“馄饨一吃,不长痱子” 。夏至江南地区还讲究吃馄饨,取的是“混沌和合”之意 。
江南的馄饨有大小之分,大的像银元宝,白胖又敦实,个大馅多;小馄饨皮薄汤鲜,内馅很简单,一点猪肉即可 。炎热的夏天,上海除了有冷面,有冷馄饨,煮好的菜肉馄饨吹凉,浇上浓厚的花生酱,再来点香醋提味 。
夏至有些地方还会吃“夏至饼”,擀面做成薄饼,夹以青菜、豆腐及腊肉等食用;陕西、甘肃等地还会吃粽子;一些地区还有夏至吃蛋的习俗 。
3、喝凉汤
夏至前后,气温升高 , 易闷热出汗 。
南方一杯冬瓜茶,一碗绿豆汤、银耳汤等糖水,就可清凉降暑 。
4、吃夏果
夏至后,杨梅、荔枝、西瓜、桃李等都是好的选择 。
夏至享杨梅 。“夏至杨梅红,小暑杨梅要出虫”,就是说,杨梅的采摘时间就只有一个节气——也就是半个月的时间 。
5、尝鲜菜
“苦夏食苦夏不苦”,夏至可多吃苦菜类蔬菜 , 如苦瓜、香菜等 。
6、吃吃鸭
“防苦夏,吃吃鸭”,鸭肉也很适合夏至节气,鸭肉不论是炒食 , 还是炖食都是鲜香可口 。
7、夏吃鱼
夏天是吃鱼的“黄金季节” , 夏天的鱼肉临近产卵期 , 体内积蓄了较多的脂肪和营养成分,身体肥硕而结实,因此肉的味道最鲜美 。
8、荔枝: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都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两者合吃不热 。
9、过水面:山东各地在夏至的这一天里要吃凉面条的,也就是过水面 , 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里捞面吃,对于小孩子来说是一种游戏,充满了乐趣 。
10、圆糊醮:“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 , 又名圆糊醮 , 以前很多的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丰收 。
11、夏至羹:湖南长沙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 , 民谚说 “吃了夏至羹 , 麻石踩成坑” , “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
12、麦粥:江苏无锡在夏至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 。
13、夏至饼:夏至时夏收完毕 , 新麦上市,有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 。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 , 俗谓“夏至饼” 。

上海人夏至吃什么,夏至这天吃什么传统食物

文章插图
2、入伏吃什么夏至吃什么一、入伏吃什么
1、饺子
在过去的农业社会,入伏的时候,刚好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 。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 , 吃顿白面,在北方 , 入伏天肯定要吃饺子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 , 因为每逢伏天 , 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
煮饺子时 , 粘连和破皮这两个常见问题让人头疼,究竟怎么煮才能保持形状完整呢?其实 , 煮饺子的过程中,水开四次,就熟了 。开水下入饺子 , 当水第1次沸腾时 , 添入少许凉水,待水开后再加凉水 。总共点3回水,开锅4次,饺子就煮熟了,既不会粘连,也不容易破皮 。
2、馄饨
在南方部分地区,如上海等头伏要吃馄饨,其实对于南方人来说,馄饨和饺子几乎是一种食物 。上海人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说法 。
比起水饺 , 馄饨个小皮薄,煮熟后有透明感,另煮馄饨费时短,煮水饺过程则需多次加凉水,方保证熟透 。另外还有一点,水饺重蘸料,馄饨重汤料,在广东地区尤其突出,鸡汤、肉骨头汤是汤底的首选 。我们这边吃馄饨还常配面一起,称云吞面 。
二、夏至吃什么
冬至饺子夏至面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吃面是很多地方的习俗,“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
夏至吃面是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 。正如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是日 , 家家俱食冷淘面 , 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 。”夏至吃面是有说法的,夏至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来 。人们从夏至开始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 。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
夏至过后,进入三伏,山西民间多吃凉面开胃消暑 。山西凉面,又叫伏面,古称“冷陶”,虽非珍馐名点,却源于上古祀日,反映时令变迁,传承千年习俗 , 是一道融入文化遗韵的晋地美食 。清代时“夏至伏面”已发展成为各种花色冷面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夏至,大祀方泽 , 乃国之大典 。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冷淘面爽口适宜,天下无比 。”
上海人夏至吃什么,夏至这天吃什么传统食物

文章插图
3、夏至要吃的传统食物介绍夏至在中夏之位 , 即午位,午属阳;夏至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因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下面为大家带来夏至要吃的传统食物介绍,快来看看吧 。
一、夏至的4种传统食物
1、粽子
西北地区会在夏至当天吃粽子,并且会取菊用灰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夏至到来,阳气一天天萎缩,阴气一天天生长,这个时候要送走旧的阳气 , 粽子里的糯米、红枣,从中医角度来看是象征阳的东西,人们把它们包起来吃下去,就是和阳的季节告别的意思 。“吃粽子,最早是一种仪式性的吃 。”
2、凉面
山东各地在夏至的这一天里是要吃凉面条的,也就是过水面,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里捞面吃,对于小孩子来说已经不只是吃饭了,更是一种游戏,充满了乐趣 。
3、面条
“冬至饺子夏至面 。”这句俗话说的是老北京另一民俗 。因为地处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是麦子,在新麦收获之时,人们用新面制作喜面是喜庆丰收的最好方式 。吃面条不但营养丰富能满足人们的口腹需求 , 而且吃着巧手制出的众多样式的面条,还能给生活带来多样的乐趣 。
4、圆糊醮
以前的时代里人不分贫富都在夏至日的时候祭其祖,俗称“做夏至”,祭祀祖宗除了要一些常规的贡品之外,还会特别加上一盘的薄丝饼 。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 。
“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的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丰收 。因此浙江绍兴依然有夏至吃圆糊醮的习惯 。
二、4个地区的夏至传统食物
1、北京夏至要吃面
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大吃生菜、凉面了,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 , 但是又不至于会因为过于寒凉而损害身体健康 。因此每逢夏至将近的时候,凉面等食物就开始大卖了 。
2、江苏无锡夏至吃馄炖
江苏无锡的人在夏至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然后午餐吃馄炖 , 有“混沌和合”的意思 。民间还有吃了馄炖之后为孩子量体重 , 希望孩子体重增加,身体健康的习俗 。
3、浙江绍兴夏至吃圆糊醮
以前的时代里人不分贫富都在夏至日的时候祭其祖,俗称“做夏至”,祭祀祖宗除了要一些常规的贡品之外,还会特别加上一盘的薄丝饼 。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 , 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 。
【上海人夏至吃什么,夏至这天吃什么传统食物】“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的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 , 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丰收 。因此浙江绍兴依然有夏至吃圆糊醮的习惯 。
4、岭南夏至吃狗肉
狗肉在民间来说一直都是滋补的佳品,而岭南地区更有夏至吃狗肉的’习惯,“吃了夏至狗 , 西风绕场走”,也就是说夏至这一天吃了狗肉的话,身体就会强壮到足以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了 , 身体更加的健康 。
除了吃狗肉之外,还有吃荔枝的习惯,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都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两者合吃不热 。但是哈秀我在这里提醒一句,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吃狗肉行为不应该推崇 。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适量 。
夏至的习俗
夏至“忌雨”的习俗,其实就是一种气候期盼 。古时农家把夏至半个月分为头时(前三天)、二时(中间五天)和末时(后七天),农人最怕的就是“时中下雨”和“时末打雷下雨”(《清嘉录》) 。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反映了古代农民“靠天吃饭”的无奈处境,因为夏至半个月打雷下雨,多半具有梅雨特征 , 对农作物生长弊多利少;而夏至半月台票过后,正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时节 , 作物开始需要水分了 , 所以农家都盼望分龙日(即农历五月二十日)以后,老天能及时下雨 。至今,我国许多农村还流传着这样的气象谚语:“二十分龙二十一雨,石头缝里都是米 。夏天前后,也是农忙之时,北方收麦、打场、收粮,南方则种稻插秧,至于捕鱼活动,在各地都很活跃 。
夏至防疰夏
“疰夏”是一种季节性病症,主要源于天气预报的暑热和体质的虚弱 。古人预防疰夏一般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立夏”开始,这一时段的习俗很多 , 比如上海人就有立夏之日吃茶叶蛋的风俗;第二阶段则从夏天开始,有关“夏至防疰夏” , 各地都有一些“吃”的风俗 , 近人胡朴安在《仪征岁时记》中记载道:“夏至节,人家研豌豆粉,拦蔗霜为糕,馈送亲戚,杂以桃杏花红各果品,谓食之不疰夏 。
浙江金华地区夏至有祭田公、田婆之俗
在夏至节 , 浙江金华地区有祭田公、田婆之俗 , 即祭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 。为防止害虫发生夏至节 。夏至共十五天,其中上时三天,二时五天,末时七天,此时最怕下雨 。而在多旱的北方则流行求雨风俗 , 主要有京师求雨、龙灯求雨等,祈求风调雨顺 。但是,当雨水过多以后,人们又利用巫术止雨,如民间剪纸中的扫天婆就是止雨巫术 。
有些地方把本来是巫术替身的扫晴娘也奉为止雨求晴之神 。过去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还多祭祀二郎神,即李冰次子,因为民间供奉他为水神,以祈求风调雨顺 。天旱了 , 请二郎神降雨;雨多了 , 请二郎神放晴 。其时还有许多禁忌 。
上海人夏至吃什么,夏至这天吃什么传统食物

文章插图
4、夏至按照民俗习惯吃什么?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 , 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 。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 。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 。《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 , 鹿角解 , 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 , 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
夏至的习俗
夏至“忌雨”的习俗,其实就是一种气候期盼 。古时农家把夏至半个月分为头时(前三天)、二时(中间五天)和末时(后七天),农人最怕的就是“时中下雨”和“时末打雷下雨”(《清嘉录》) 。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反映了古代农民“靠天吃饭”的无奈处境,因为夏至半个月打雷下雨,多半具有梅雨特征,对农作物生长弊多利少;而夏至半月台票过后,正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时节,作物开始需要水分了 , 所以农家都盼望分龙日(即农历五月二十日)以后,老天能及时下雨 。至今 , 我国许多农村还流传着这样的气象谚语:“二十分龙二十一雨 , 石头缝里都是米 。
“疰夏”是一种季节性病症 , 主要源于天气预报的暑热和体质的虚弱 。古人预防疰夏一般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立夏”开始,这一时段的习俗很多,比如上海人就有立夏之日吃茶叶蛋的风俗;第二阶段则从夏天开始 , 有关“夏至防疰夏” , 各地都有一些“吃”的风俗,近人胡朴安在《仪征岁时记》中记载道:“夏至节 ,  人家研豌豆粉,拦蔗霜为糕,馈送亲戚,杂以桃杏花红各果品,谓食之不疰夏 。
有句古话:冬至饺子夏至面 , 到夏至这天吃面,因为这时的小麦成熟,所以顺应时节,吃面 。
凉伴、喝粥
上海人夏至吃什么,夏至这天吃什么传统食物

文章插图
5、节气饮食:上海夏至要吃什么?季节变换一直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时间段,每当季节交替的时候通常伴随着较大的温度变化,而人的身体又是敏感的,如果我们在这时候掉以轻心,那么就容易不小心染病 。通过饮食来调节身体机能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今天就要介绍上海地区 夏至 时节怎么进行合理饮食 。
《夏至九九气候歌》说:“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 , 雪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出汗如沐?。晃寰潘氖澹反髑镆段瑁涣盼迨模肆共蝗胨拢黄呔帕?,上床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文武百官要放假三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 。
吃饺子、烙饼、面条可以补充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 。夏天温度高 , 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助养生 。生主要掌握三个要点:多酸多甘、新鲜干净、补气去火 。
“夏季暑湿,适宜清补”,三伏天酷热高温 , 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 , 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 , 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夏天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 。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 。
夏至后的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 。养心可以多喝牛奶 , 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 。
夏至除了清淡饮食 , 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 。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劳乏、消炎退热、清心明目、促进食欲等作用 。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属于清泻类食物 , 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