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六 )


关于小说中的正派是谁这个问题,读者们的解答一定会是师徒四人和帮助他们的各路神仙以及西天的佛门众人,而与之相对的反派人物那自然也就是在人间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的妖怪们了 。面对这样一部立场鲜明的小说来说,后人将它称为反讽小说,那自然是因为它远不像表面看起来那般简单,所谓讽刺,就是用看似光鲜亮丽的表像去揭露其内核中的黑暗与龌龊 。而小说《西游记》也便是如此,用看似匡扶正义的行为以及那些象征着正确的“大人物”的行为举止来反讽当时社会的封建主义统治 。
“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的设计就带着天生反骨的特性,一出场的他就无父无母,这便与传统礼教不相符合,没有家的人天生就带有些叛逆和不负管教的特性 。以孙悟空的诞生开始,就注定了这部小说的反抗性,大闹天空也是底层小人物对于上层统治者的反抗,是大胆而又飞蛾扑火般的“叛逆”,大闹天空也如同人界社会中的无数次的农民起义一样,都是以失败而告终,都是以统治者的技高一筹而结束 。孙悟空虽然神通广大,无所不能,性格中有着叛逆与天不怕地不怕,但是也遇到难以突破的世俗限制与束缚,最终在如来佛祖的手里栽了跟头,老老实实在五指山下压了五百年,而被教化成功 。这样的剧情的诞生,很大程度还是由于作者的思想境界受到了世俗文化能达到的高度限制 。在长期接受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的压迫下所形成的文化氛围是压抑的、是不自由的,文人的创作从灵感的起源开始就带有刻在骨子里的“正道”观念 。反抗统治者的人注定是会失败的,因为在作者的眼中佛门正道才是正确的,虽然已经有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之下萌生出些许的反抗意识,但是这在历经了千年的“正道”面前却是不堪一击的,孙悟空自诞生以来就注定了要被教化,要服从于佛门正道,最终的结局也是如同作者所希望的那般被封为斗战胜佛 。
“反讽”一词,在《西游记》中拥有着两层含义 。一层是作者吴承恩用天生反骨的主人公孙悟空来讽刺在当时的封建统治的社会中被压迫的人们,渴望有一个英雄会像孙悟空一样带领着他们去反抗、去拼搏、去争夺属于他们的自由 。同时也用小说中那些凶残可恶的妖魔鬼怪来取代了现实社会中压迫底层劳动人民官僚地主,用直观的吃人行为来暗示了现实生活中繁重的劳役赋税和苦力压迫,而小说中愚昧的百姓只能靠牺牲子嗣来换取平安的行为也是在讽刺封建社会中的人们的无知和落后,更是对百姓面对压迫时无能为力的现象的同情与讽刺 。
而这第二层讽刺意味是超脱于作者本身意愿之外的,是后人在解读小说时所产生的关于作者在小说中对于“正道”观念的理解的讽刺 。由于受到当时时代观念的限制与影响,在世人的眼中统治者即是正确的,虽然他们也渴望过反抗渴望过自由,但是封建礼教的荼毒已经让他们从根本上产生了奴性,因此他们在反抗的过程中又有着妥协,这是矛盾,这一矛盾在小说《西游记》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狮驼城中无恶不作杀人如麻的金翅大鹏的结局就是作者关于“正道”的认可的最好的体现,金翅大鹏是个彻彻底底的反派,他丧尽天良,理所应当要受到惩罚与批判,可即使是杀光了整座城池的凡人,如来佛祖对他的惩罚仅仅是让他接管城池,并且不允许再做伤害凡人的行为 。这样的惩罚根本就算不上惩罚,在现代人看来这无疑就是包庇的可耻行为,但是在那个年代的人的心中,这却是正常的行为现象,因为他们没有那种统治者从根本就是不正确的观念,连观念都没有又何来的反抗呢 。最令人头皮发麻的情节设计便是狮驼城就位于前往西天之路必经之路,就在如来所生活的灵山旁,如此近的距离里一座城池的人都被妖怪杀完了,可那些神仙们都无动于衷,一定要等到唐僧一行人到了以后才出手相助,这很难不让人怀疑是在影射当时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手段,先是放任霍乱和凶徒无恶不作,最后再以救世主的身份拯救百姓,让百姓更加崇拜自身,从而加强皇权统治 。这是莫大的讽刺,或许吴承恩在书写《西游记》的时候已经有所意识,只是没有彻底的明白会有这样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意识制度的落后与腐朽限制了文化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