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读后感100字( 二 )


谁在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没想过逃离?现代社会宣扬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出家对于方泉也是一种出逃吧 。甚至用出逃都不合适 。方泉一开始是为了补贴家用才去做空班,在檀香萦绕,在庄严肃穆的一次次吟诵中,方泉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才想真正去做一个出家人 。这种价值是虚无缥缈的,它是世人为了万事顺遂而对神灵的一种祈求,方泉通过误打误撞,或者是天意中,使人们操心的事情有了好的结果,方泉享受着人们的膜拜,他沉溺于这种价值 。
如果方泉真的抛妻弃子为了名利转身皈依佛门,这是会被众人唾弃的,方泉与众不同的是什么,是他身上真的有对佛的虔诚 。当他独处时竟也能早睡晨起做功课,他的这种佛性,让我找不到责难他的理由 。无论经过怎样的一番挣扎与取舍,他的确离开了家人,丢下了妻子,大囡,二囡还有方长 。但由于整本书都是穿插着方泉零碎的打工以及各种空班的进行,我竟觉得在这样的现实生活和对内心的拷问中,他的出家是水到渠成,我无法责难他 。从另一个角度讲,或许只有方泉真正成为一名僧人,才能实现我寄予在他身上的逃离现实的愿望 。因为毕竟是小说,或许在看见方泉出家的那片刻之间,不讲伦理的是他,会被道德责难的是他,出逃的却是我 。
《出家》读后感(三):我看见了我
在未阅读时看简介:“主人公方泉迫于生计去寺庙里做假和尚,阴差阳错面临了是否要真的出家当和尚的选择 。”心想,大概又是个在佛教中得救赎的故事吧?红尘之人,不堪烦扰,为生计偶然入寺庙做法事,换点油米钱,过程里接触佛法,解了心里的烦忧,干脆彻底皈依佛门 。
读进去,发现根本没有什么佛法 。一来二去,又以为是个类似《围城》的故事 。在红尘时万般忧愁,归依佛门,仍是万般忧愁,又想红尘 。却也不是的 。
张忌写方泉的世俗生活,写得很真 。当然不是说,让人相信确有其人的真,而是说,不离谱,不戏剧,没有各方冲突又宛如神兵天降地得救 。
方泉的日常,就是一般人的生活 。他携妻子进城,做活,挣钱,养女儿 。他想要儿子,也想要这种,所谓的香火延续 。是吃苦的,然而也不至于走投无路 。要养孩子,也是养得下来,甚至要儿子,也得了 。除此,还蛮有些混社会的灵活 。比如知道送牛奶的同时,捡瓶子卖,知道给报社的负责人送生煎,换个送报纸的工作,同一时间就有了三份收入,划算得紧 。但要说最划算的,还是当和尚,坐空班 。咿咿呀呀念一天,钱就到手了,拿来换柴米油盐,换女儿的学费,拿来存上,做将来给儿子买房的支援 。但当假和尚,也要有天赋,方泉就很会念楞严咒 。老和尚都念不顺当的,他念得利索,且念得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