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与紫杉》经典读后感有感( 三 )


深究下去我们会发现,加里布埃尔的政治野心来自于他的阶级意识,他从小就被告知自己只是一个低贱的平民小孩,这个意识如此强烈,以致于变成了一种憎恨,他对上流阶层怀着一股深深的憎恨,正是这种憎恨让他产生了证明自己的欲望,但也是这种憎恨,让他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并甘愿放弃自己光明的政治事业,走上破坏者的道路 。
正如他对休说的,其实这更像是他内心的自白:
“如果你陷在泥淖里,就会痛恨那些在星空之中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你想要把他给扯下来……扯下来……扯到你打滚的猪圈里……”
他在伊莎贝拉婚礼前夕诱骗她与之私奔,很多人读完会问他真的爱伊莎贝拉吗?
我的回答是不爱,他只是在利用她,利用她完成对上流阶层的报复,他要破坏伊莎贝拉和鲁珀特的完美联姻 。
对他来说,伊莎贝拉代表着高高在上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上流阶层,就像天堂里受到祝福的人们,他想把她们扯下来,以此证明她们的平凡,证明她们和自己没什么两样,“我得毁了她,把她拖到我的高度 。”
显然,恨比欲望更具有破坏力 。
因此他把伊莎贝拉安置在那样污浊的环境里,让她参加充斥着三教九流乌烟瘴气的派对,甚至包括加里布埃尔自己的酗酒和堕落,都是为了破坏伊莎贝拉的高贵,“为了击垮她,我什么都做过了 。”
但是他打败不了伊莎贝拉,因为她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她不会揣测,不会问自己为什么,从来不会 。” 她很聪明,但又非常单纯,不会过度思考,也不会对别人有任何偏见,所以,她没有阶级意识,她的心灵和她的出身一样高贵,一尘不染,也无法被玷污 。
正是这种高贵和她对加里布埃尔纯洁的爱,洗涤了他的灵魂,冲淡了他的憎恨,让他放下狭隘的自我,转而投向神的事业,并最终成为克莱门特神父 。
结局可以说是悲剧的,圣女一样高贵的伊莎贝拉死了,而悲剧就是把美破坏给人看,但是又充满了希望:“那不是结束,那是个开始……”
这本书和村上春树的书给我的感觉很像,都是那种乍一看看不太懂,但是细细回味却又觉得后韵无穷,非常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