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拜师流程 古代拜师要准备什么东西,古代拜师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1、古代拜师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古代拜师流程)1、古代拜师送的礼物 。
2、古代拜师礼过程 。
3、古代拜师时应该说什么 。
4、古代的拜师礼物 。
5、古代拜师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
6、古代拜师的规矩 。
1.古代拜师要准备六种礼物,分别是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干瘦肉条 。
2.芹菜寓意勤奋好学,莲子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云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干瘦肉条寓意弟子心意 。

古代拜师流程 古代拜师要准备什么东西,古代拜师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文章插图
2、古代文人拜师时需要带的礼物叫什么古代文人拜师时需要带的礼物叫“束脩” 。
“束脩”就是一束肉干,又称肉脯,有点类似现在的腊肉 。古时候肉是奢侈品,人们吃一次肉不容易 。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 , 只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才能吃上肉 。因此,古时候把有地位的人称为“肉食者”,就是这个道理 。
孔子有云: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有教无类之胸襟宽广 , 乃为后世之学不止 。只要肯学习,并付出代价和努力的 , 老师都要给与教导,实与学生的自觉性等主观能动性相关 。
扩展资料
古代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礼物,除了束脩外,还有5种 。分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 , 业精于勤;莲子,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 。
如今,没有人把“束脩”作为学费交给老师,当然,更不提倡给老师送礼什么的 。然而,我们需要了解“束脩”一词的来历,它有利于我们阅读古文,也让我们了解敬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参考资料
人民网-中国古代拜师得“送礼”
叫束脩 。
古人对老师是十分尊敬的,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 。因此,在孩子入学拜师时,人们一般都要给老师送上珍贵的“束脩”作为见面礼 。《论语·述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这说明早在孔子的时候 , 就有送“束脩”投师的礼俗了 。
“束脩”就是一束肉干 , 又称肉脯 , 有点类似现在的腊肉 。古时候肉是奢侈品,人们吃一次肉不容易 。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只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才能吃上肉 。因此 , 古时候把有地位的人称为“肉食者”,就是这个道理 。
古代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礼物,除了束脩外,还有5种 。分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 , 业精于勤;莲子,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 。
扩展资料:
1、随着时代的发展,送给老师的见面礼不一定就是“束脩”了,也可以用其他礼品来代替,如唐朝就有人送酒肉或者丝绸之类的东西,以代替“束脩” 。东西虽然变了,但“束脩”作为给老师见面礼的名词不但没有改变,连后来给老师送的学费、酬金或者工资也都称为“束脩”了 。
2、所谓的拜师典礼,就是先向老师鞠躬,然后再奉上“束脩”,这样孩子才算是正式入门求学了 。《晋书·慕容廆载记》:“平原刘赞儒学该通,引为东庠祭酒,其世子皝率国胄束脩受业焉 。”《唐摭言·两监》:“龙朔二年九月 , 敕学生在学 , 各以长幼为序 。初入学,皆行束脩之礼 。”《宁海林贞妇方氏墓志铭》:“训饬诸子从师问学,束脩不足,脱簪珥继之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拜师礼
人民网_中国古代拜师得“送礼”
向老师赠送六礼束修
拜师收徒依照中国古代拜师礼内容有:
一、弟子向老师赠送六礼束修 古时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 , 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
二、行跪拜,双手献茶之礼 。
三、老师回赠礼品 。
古代拜师流程 古代拜师要准备什么东西,古代拜师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文章插图
3、古代拜师礼仪步骤1.先正衣冠,学生整理仪容仪表 。2.步入学堂后,举行拜师礼 。先叩拜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 。再拜先生,三叩首 。3.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脩 。4.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擦干 。5.先生用朱砂给在学生眉心处画红点 。6.师父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 。
关于拜师礼
传统的拜师礼仪,一般由徒弟师傅二人完成 。也有一些由新入门弟子与已入门弟子,师母等人一起参加 。
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一入师门,全由师父管教,父母无权干预 , 甚至不能见面 。
六礼束脩,亦即古代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六种礼物 , 分别是: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干瘦肉条 。
古代拜师流程 古代拜师要准备什么东西,古代拜师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文章插图
4、春秋时期,学生拜师要给老师什么给作为见面礼?急春秋时期,学生拜师要给老师“束脩”作为见面礼 。
束脩,古代民间上下级、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 。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被称为“束脩” 。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 。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脩之礼,并由国家明确规定,不过礼物的轻重 , 随学校的性质而有差别 。
教师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 。束脩的致送,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 。如: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 。——《礼记·少仪》 。受新生之束脩,频为改换 。——张鷟《监尹勤奏学生多无经业举送至省落第并请退还本邑以激励庶望生徒进益》(《全唐文》卷一七三) 。
扩展资料
束脩 , 历来解释不同 。可以将它理解为“十条腊肉” 。
弟子要拜师 , 总要有拜师典礼 。所谓的拜师典礼,就是先向老师鞠躬,然后再奉上“束脩”,这样,孩子才算是正式入门求学了 。《晋书·慕容廆载记》、《唐摭言·两监》、《宁海林贞妇方氏墓志铭》中的“束脩”指的都是给老师送的见面礼 。东西虽然不多,但已经能显现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了 。
随着时代的发展,送给老师的见面礼不一定就是“束脩”了,也可以用其他礼品来代替,如唐朝就有人送酒肉或者丝绸之类的东西,以代替“束脩” 。东西虽然变了,但“束脩”作为给老师见面礼的名词不但没有改变 , 连后来给老师送的学费、酬金或者工资也都称为“束脩”了 。
弟子拜师,送上挚礼,是应该的;但是礼过重、过轻,都有失中道 。孔子在对拜师礼的制定上,也表示了中道原则 。
“十条腊肉”,是孔子规定的拜师礼 。朱熹认为“束修其至薄者”,意思是这“十条腊肉”不算什么厚礼 。我以为“十条腊肉”可能也不算薄礼 。“肉食者鄙”的说法 , 以及孟子对老人能够吃上肉的社会的向往,说明肉类食品,不是常见的食品 。
远古物质并不丰富,恩格尔系数高,古人吃肉不易 。但“十条腊肉”也不应该是了不得的厚礼,即使一般穷苦人家,稍作努力,还是应该拿得出这个挚礼 , 不然,孔门就不会有那么多出身寒门、生平寒微的穷学生,如颜回、子路、卜商、冉求、仲弓、原宪、伯牛等 。
【古代拜师流程 古代拜师要准备什么东西,古代拜师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孔子并不嫌贫爱富,相反,他坚持了“有教无类”的平等原则,将许多贫寒的弟子培养成了君子 。那种动辄说孔子是贵族代言人之类的按断,其实是极不负责任的说法 。
《朱子语类》说到本章云:“古人空手硬不相见 。束修是至不直(通值)钱底,羔雁是较直钱底 。真宗时 , 讲筵说至此,云:‘圣人教人也要钱’ 。”说得有趣 , 可以参阅 。
束脩在(西周)春秋以前就存在了 。但也有不同意见,例如:自行束脩以上 , 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在谈到孔子时,刻意比较了他与希腊大哲苏格拉底这两位老师的风范 。结论之一是:苏格拉底有教无类,并且不收学费;孔子也是有教无类,但是他曾公开声明:“只要交了学费,我是没有不教的 。”
反而,我们看到“自……以上”的句法出现两次,都是在《周礼·秋官司寇》里,原文是“自/生齿/以上” , 亦即从“长出牙齿”(约一岁)以上的小孩,才可以登录在户口上 。在此 , 明明指的是“年龄” 。
那么,孔子的意思可能是“自/行束脩/以上”了 。古代男子十五岁入学,所备之礼即为束脩,行此礼之男子的年龄可用“行束脩”称之 。因此,东汉郑玄为“束脩”所下之注语即是:“谓年十五已上”(见《后汉书》卷六十四,《延笃传》注) 。
春秋时期,学生拜师要给老师束脩给作为见面礼 。
古代的拜师礼之中,学生需要赠礼,以表心意 。束脩在春秋以前就存在了,孔夫子就曾曰“自行束脩以上者 , 吾未尝无诲焉” 。意思为弟子拿着肉作为见面礼来拜见师父,自己也一定会传授知识的,后来就逐渐演变为“六礼束脩” , 即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六种礼物 。
六礼束脩分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 , 业精于勤),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

古代拜师礼:
1、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 。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 。
2、行拜师礼 。一般是师父、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红包和投师帖子 。
3、师父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 。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 。
那时节老师是个神圣的职业 被很多人当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古时候人们缺乏知识想学东西就去找老师但老师很少 而且人家不愿意教你你也没办法 所以当然要送见面礼 给老师留下好印象了
束脩: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 , 名曰“束修” 。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 。学费即是“束修数条”,束修就是咸猪肉,后来基本上就是拜师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学费 。
古代拜师流程 古代拜师要准备什么东西,古代拜师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文章插图
5、古代拜师流程仪式可参照一古代学堂的拜师礼仪
一、拜学堂师
(此学知之师也 。乃学堂安排,不具传道、就养之责 。)
1、前一日夜洒扫庭除 。
2、校长立门东,学生序立於后 。(门庭不够者,学生可立门内 。)
3、师至 , 校长迎,再揖 。师再揖 。(不拜者,从俗也 。从俗者 , 责轻自礼卑也 。校长迎者 , 师者皆尊,不因责轻而礼疏 。校长者,君也 , 所以礼贤下士者也,以尊人为尊也 。再者,一则殆,三则烦,是以先王用中焉 。)
4、校长、师三揖让至堂 。校长立东侧,师立西侧,学生随后,向先师像四揖 。(礼先师者,传先师至道也 。师未必业儒,然先师则学者皆当尊也 。揖者,从俗也,不欲骇众学生也 。四者 , 与先师如久别也,或谓加隆 。师在西者 , 犹宾也,尊之 。)
5、校长请师居中正位,自退於东 。(教士之堂,师者为主也 。或问校长亦师若何?曰时也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其教士之时自为主,而延师之时自下人 。)
6、校长帅学生再揖 。师答一揖 。(校长者,帅学生以尊师者也 。师答一揖者,示礼也 。平日答颔首可也 。)
7、师讲课,或学生序退 , 校长延师叙话 。
(不陈束修者,学堂自有常俸,岂敢乱陈以邀誉?不献戒尺者,师自有其治道,而学堂亦有制度,遵行可也 。)
二、拜师礼
(此传道之师也 。学生慕师之道,求为受业弟子 。师当有传道、通财之德;弟子亦具尽言、就养之道 。)
师允,乃正坐 。(允者,慎也 。坐者,尊也 。正者,敬也 。)
弟子四拜 。(四者,加隆也 。拜者 , 行古之道也 。)
师答一拜 。(礼无不答也 。)
礼毕 。(礼简也 。或问束修 。曰:不用 。礼以为挚也 。受业於师,斯文有继,默契也,心也 , 何暇?或问戒尺 。曰:受业弟子者,崇道也,何假?或问师之弟子、尊长及校长何在?曰:传道是师者与学生自家事,不必他人 。或问先师 。曰:礼,应在学堂上,先师牌位居中,师居西东向 。然或有情势不能,故从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