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芬芳读后感精选( 三 )


《我本芬芳》读后感(三):影子
最近把《秋园》、《浮木》以及这本《我本芬芳》看了,悲伤与无力感如同海啸般冲向心头,让人喘不上气 。《我本芬芳》讲述了惠才六十年的婚姻故事,她是一位勇敢的女子,顽强、上进、善良,在她身上,可以看到秋园的影子 。
在《秋园》里,有这么一个片段让人感触很深:秋园在婚姻大事面前,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读书 。“让他送我读书,等我中学毕业了再结婚 。”多么纯粹的愿望,承载着一个女孩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己未来的憧憬 。
《我本芬芳》的惠才,也想读书 。惠才掏心掏肺地告诉吕,自己吃了这么多苦,唯有书没读够 。吕也答应了她,送她去读书 。
至于后面的故事,我就不剧透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秋园和惠才对读书的执着令人敬佩,哪怕生活再苦再痛,好奇心和求知欲给予人前行的力量 。
苦痛和绝望一次又一次撞击着支离破碎的生活,秋园和惠才直面过死神,但她们选择活下去 。有的时候,活下来比死去更需要勇气 。
《我本芬芳》中有许多描写内心挣扎的片段,让人看到惠才自己与自己的拉扯 。她反反复复和内心的绝望作斗争,一次又一次将自己从死神面前拽回来,让她勇敢活下去的不仅仅是骨肉亲情,也许还有骨子里对生的渴望吧,就像秋园一样 。
秋园是不幸的,惠才也是不幸的 。
自己的女儿也在经历了一段不幸的婚姻,做母亲的,会非常伤心吧?但这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往事随风,过往皆是遗憾 。
惠才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吕冷落,她内心的孤独无处安放 。吕也是可怜人,可想而知,他的内心也许也是悲凉寂寞 。吕无法理解惠才,也无法与她共情,两个人好像处于不同维度的世界,两人之间有一墙厚厚的玻璃,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心中满是泪水 。
不知道书外的我们,会不会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 。
是否有那么一些瞬间,我们内心的话语无人倾听,数不尽的苦痛只能独自扛起,这些难以释怀的片段,也许是我们孤独旅程的缩影 。每个人都要面对内心的孤独感,有些人找到了排遣的方法,有些人则沉溺在深渊中无法自拔……
不管是在婚姻还是生活中,如何面对自己的孤独感,只能自己摸索方法,毕竟,每个灵魂都是独特的 。
在惠才身上,可以看到秋园的影子 。
在《我本芬芳》里,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
《我本芬芳》读后感(四):婚姻变奏曲
“女人生活的头二十年是极其丰富的,她要经历月经、性欲、结婚和怀孕的体验,她发现世界和自己的命运 。在二十岁时,作为家庭主妇,永远和一个男人联结在一起,怀抱里有一个孩子,这就是她一成不变的生活 。真正的活动,真正的工作,是属于她丈夫的特权:她只能做些使人疲乏不堪的、但永远不能令她满足的事 。”——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II》 —— ? 婚姻是怎样的 。年轻的少女或许都有梦想过 。惠才在难以入眠的夜里也想过吧 。她渴望有个温暖的家,有个善解人意的丈夫,讲一些夫妻需要互相体贴爱护之类的话 。然而,直到本书《我本芬芳》的尾声,惠才还是等不到丈夫吕对她说愿意下辈子还和她在一起 。吕的摇头和大声说“不愿意”让与吕共度六十年婚姻生活的惠才内心五味杂陈 。两个悲伤孤独的人本应更加相爱,可是并没有 。时过境迁,现在相爱也来不及,重新选择也来不及 。? “想不到你会对我不好 。” 还未满二十岁的惠才,在江西求学重遇大自己两岁的同学文枝 。一次偶然去找文枝聊天和帮忙,惠才认识了同和文枝在医院工作的吕医师 。吕给人的印象就很冷淡 。也许他在和同事或学生面前聊天才放松自在吧 。惠才和他的初遇并没有什么感情火花 。“出身不好”却成了惠才远程和吕同病相怜的理由 。她关注这个飘逸潇洒的男人,认定他后来坦白身世是对她的信赖和爱 。在那个年代,惠才还想要多读些书,为自己将来多打算一点 。结婚?还未满二十岁的她从来没考虑过 。也同是因为大环境的风云变幻,惠才着急自己的未来 。上学读书成了她的遗憾 。她的出身让她慌了阵脚 。文枝让她考虑和吕结婚,说是吕会帮助她的 。第一次的“听信”,惠才老实写下了自己的出身 。第二次的“听信”,她嫁给了认识两个多月都还没知根知底的吕 。惠才有没有想过后悔,想过吸取教训?可能命该如此,她没有反驳 。承诺的话太轻易了 。连惠才都没反应过来,她已经嫁作他人妇 。“此刻,惠才仍不知他年纪多少、性情如何,只知道他和她一样出身不好 。不过,他的长相是她喜欢的,何况他还答应送她读书 。” 婚后的辛酸凄苦,她都因为孩子一个个的出生成长而坚强着 。“为母则刚”说起来容易,里面包含的心酸,惠才会懂的 。? 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家人的结合 。吕透露过养父母离世后,亲父母拒绝收留他 。他对他们的恨,始终都无法抹去消散 。惠才想去探望吕的父母,好通知他们结婚的事 。吕只是指了路,没有干涉惠才去找他们,但也没有送她一程去老家 。并没有 。惠才在吕的姐姐家和父母家感受到的家人温情,远比她那空落落的家好得多吧 。即便他们方言不通,挽留惠才的心意还是能感受到的 。山里人的质朴可见一斑:(惠才)临走前,吕父从鸡笼里抓出一对大白鸡,一公一母,用竹笼装好,要惠才带回家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对大白鸡后来的去向,让吕和惠才生了间隙 。) 说实在的,尽管吕和父母有永远都解不开的心结,可是当作为读者的我读到姐姐和吕的父母的热情款待,会产生一个想法 。吕的父母大概是有什么苦衷才在吕那次回来的时候拒绝收留他 。他们还有姐姐有其他的亲戚 。当时亲戚的出身会影响到身边的亲人 。言不由衷的事,可能是有的吧 。我倒是选择偏心信赖吕的父母是有苦衷的 。(原生家庭确实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当后天环境和改变也是有希望转变的吧 。吕对父母的态度,难道在一定程度上不是他自己不肯放下成见吗?他后来自己也认为,对别人一定要好,对自家人怠慢一些无所谓 。这是典型的生性凉薄吧 。) ? “他会对我好的,他会对我好的 。” 之前读完了《第二性》,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女性不要自认“女人生来就是受苦的” 。同样的,惠才一次次的伤心难过都是不值得的 。吕不值得 。结婚之后,是惠才想着要出去工作来贴补家用 。而突如其来的怀孕,打碎了她想要继续学习和工作的美梦 。倘若吕在惠才怀孕时能变得比新婚前更体贴,那这段婚姻还算是日渐美满 。可是,当惠才生下大女儿后,她请求吕帮帮忙哄毛毛,吕冷脸拒绝: “再说也不能搞得你娇生惯养 。” 我在这里做个假设噢,吕这样生性凉薄的人,只有惠才认了命地留在他身边 。如果她不是已经生儿育女,一走了之离开这段没有温情的婚姻也是极有可能的 。“惠才总是欺骗自己,勉强自己,只想把日子往好里过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观念在她脑中根深蒂固,无法动摇 。她老盼着吕会改变,会对她好一些 。” ? “唉,我总觉得结婚不应该是这样 。” 当惠才想把日子往好里过的时候,吕单身时候养成的习惯就把他们推回原来的窘迫状况 。同样的,吕斤斤计较又多疑的性格,使他们的婚姻生活陷入一次次僵局 。前面提到的一对大白鸡被偷了 。吕跟惠才有两个月没说话 。直到最后惠才懂了,吕不相信她,认定她把大白鸡卖了换钱,谎称被偷来隐瞒 。再一次,兔子被偷了,惠才没能捉住偷兔子的人 。吕反应激烈,大声质问惠才是好人还是坏人,为什么好人会怕贼,贼是坏人,惠才怎么不能起来捉贼 。(这段看得我好气,火气都上来了 。吕你一个大男人不帮忙捉贼也不安抚受惊的妻子,只会嘴上质问她 。男人是这么好当的吗?!谁不怕贼会反击会让人得不偿失 。“你行你上”真的是我的第一反应了 。) 还有一次是惠才的弟弟提着一只鸡来家里过年 。吕大力翻炒锅里的肉,打烂了锅 。肉掉下去了 。心里有气的人就这么憋着生闷气,但又不摊开说 。弟弟是个明理人,懂得姐夫是什么意思 。“那你弟弟从湖南来这里过年,就空手提了只鸡,又算得什么礼?” “你把我父母给的两只白鸡卖了,不也是为了寄钱回家?” 结婚真的不该是这样的 。一方有话又不好好说,说不过或不想吵就脚底抹油,这算什么? ? “这么多年来,读书的愿望早已破灭,整日就是带孩子、做饭、洗衣,窘迫又孤独 。忙不完的家务放不下的担子,生活像磨盘似的一成不变地转动,人又怎么快活得起来呢?” 惠才和吕的婚姻磕磕绊绊的 。还好三个孩子都碰上好运气,发奋读书 。他们仨寄回家里的信件是惠才反复阅读 。这些温暖人心的信,怕是惠才这辈子最大的收获 。惠才曾经因为一句评价她已经跟大两岁的文枝看上去相差不大的话而暗自难过 。本来比实际年纪年轻的脸,爬上了不少岁月的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