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夜吃什么,冬至大如年,冬至夜吃啥

1、冬至大如年,冬至夜吃啥冬至大如年,冬至夜吃汤圆,九层糕,年糕,腊肉 。
冬至吃什么,很多人想到的应该都是饺子、汤圆等,但实际并非如此,由于地域的差别,不同地区冬至节的食俗也是不一样的 。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 。“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 , “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 “圆”意味着“团圆”“圆满” 。冬至吃汤圆 , 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
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 , 以示不忘老祖宗 。
冬节“补冬”在台湾也成俗 。冬节前日,晚饭过后,各家在厅堂搓圆 。古例搓圆时禁忌口出不祥语 。搓圆仔后要补冬,米糕是补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龙眼干肉,咸米糕有羊肉糕及红米糕 。补品还有雄番鸭、公鸡、猪肚鳖炖八珍或十全大补 。
年糕年糕 , 年高年高 。吃年糕,就是讨一个“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彩头 。从清末民初起,杭州人到了冬至这一天 , 都要吃年糕 。听过最极致的吃法 , 是一天三顿,一顿不落,年糕变着法儿地吃出花样: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蒸年糕,中午是油冬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 。
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 。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 。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些腊肉腊肠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 。
腊味已经再也不仅仅只有腊肠,腊鱼、腊肉、腊鸭、腊鸡等也被搬上了餐桌,那一煲煲油汪汪、香喷喷的腊味煲仔饭更是轻易地俘虏人们那颗不断追求美味食物的心 。
广西地区冬至吃豆腐包,把豆腐炸成一个空心的,把肉放进去 , 蒸熟 。在常州,一直流传着冬至前夜吃胡葱炖豆腐的习俗 。并有“吃了热一冬、不吃冻一冬”的谚语 。  
每逢冬至,南京家家户户吃小葱烧豆腐 。有一种“逗富”、“长旺”的寓意 。与南京类似,泰州、扬州、南通等地的冬至日习俗大抵如此 。
冬至大如年,冬至夜吃的东西随地域不同,冬至晚餐样式也不一样 。在山东冬至要吃羊肉 。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面 。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 。杭州人喜欢在冬至吃年糕庆祝 。湖南长沙株洲等地,冬至的习俗则是吃八宝糯米饭 。
在山东冬至是要吃羊肉的,这个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民间渐渐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
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面的风俗与节气、气候、农事有关 。冬至过后即是数九寒天,每隔九天数作一九 。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 。
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 , 香气宜人 。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 。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
杭州人喜欢在冬至吃年糕庆祝,每逢冬至制作年糕用来祭祖或者馈赠亲友 。在饮食上,三餐都会准备不同风味的年糕 。例如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 , 肉丝炒年糕等等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图一个念念长高的吉祥寓意 。
冬至大如年 , 冬至夜要吃饺子、汤圆、赤豆糯米饭、鸡汤 。
1、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 , 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 现今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现今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
2、在北京,有句谚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 。对于有着“好吃不如饺子”习俗的其他北方人来说,也普遍有冬至吃饺子和馄饨的风俗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之一 。广东潮汕人把冬至称为冬节 。冬至的时候,他们也有吃汤圆的习俗 , 而且有吃过冬节圆,就算大一年的说法,意思是说,吃了冬至的汤圆 , 便又长了一岁 。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在江南一带尤为盛行 。
 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 。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 。我国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 。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 。古代养生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农历)中 , 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黄帝内经》中亦有记载:“冬者,万物闭藏 , 水冰地坼 。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 。使志伏匿 , 内守勿离,去寒就温,缓步于庭 , 动无劳骨 , 勿泄乎阳 。”
其实地域不同,冬至晚餐样式是丰富多样的 。在山东冬至是要吃羊肉的,这个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 , 赞不绝口 。民间渐渐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 , 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

冬至前夜吃什么,冬至大如年,冬至夜吃啥

文章插图
2、南方冬至吃什么 南方冬至吃汤圆1、南方冬至吃汤圆 。
冬至吃汤圆 , 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 。南北各地还有不少汤圆的名品 , 如宁波汤圆馅多皮薄,糯而不粘,长沙姐妹汤圆洁白晶莹,香甜可口,如今不仅冬至吃,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汤圆 。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较为盛行 。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 。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
2、南方冬至吃豆腐 。
广西地区冬至吃豆腐包,把豆腐炸成一个空心的,把肉放进去 , 蒸熟 。在常州,一直流传着冬至前夜吃胡葱炖豆腐的习俗 。并有“吃了热一冬、不吃冻一冬”的谚语 。
每逢冬至,南京家家户户吃小葱烧豆腐 。有一种“逗富”、“长旺”的寓意 。与南京类似,泰州、扬州、南通等地的冬至日习俗大抵如此 。
3、南方冬至吃糍粑 。
按照江浙一带的传统,冬至会舂糍粑,参与的人非常多,很隆重 。在云南 , 冬至也有吃糍粑的习俗 。而每逢祭祖或重大节日,或红白喜事,都要做糍粑,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 , 如今常见的汤圆就有些不屑的被称做“小糍” 。
4、南方冬至吃赤豆糯米饭 。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吃狗肉:在冬至这一天 , 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
冬至前夜吃什么,冬至大如年,冬至夜吃啥

文章插图
3、冬至夜吃什么窍门1、饺子
冬至吃饺子很多人都并不陌生了,在我国北方和部分的南方地区 , 冬至这天都有吃饺子的习惯,饺子不仅好吃,还很营养,里边可以包裹着各自营养的馅料,可以做猪肉馅料汁、羊肉馅饺子等等,寒冷的冬天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饺子,也是非常暖身滋补的 。除此之外,冬至吃饺子还有着美好的寓意,谚云:“十月一,冬至到 , 家家户户吃水饺 。”,饺子外形类似“耳朵”,冬天很寒冷,民间也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 。寓意:温暖健康 。
2、羊肉(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也是很多地区都有的饮食习惯,南北地区都有 , 羊肉温暖滋补,是冬季进补的好食材,羊肉中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 冬至九寒天吃点暖身驱寒又滋补的食材,羊肉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冬天有两次吃羊肉的大日子,一为立冬 , 一为冬至 。羊肉的吃法也有很多 , 可以炖羊肉煲吃,也可以炖羊肉汤喝,寒冷的冬天来上一碗羊汤带来的温暖,足以抵挡一冬的严寒 。除此之外,冬至吃羊肉还有一个美好的寓意 。
3、冬至面
冬至这天部分地区的人有吃冬至面的习惯 , 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 在安徽冬至吃冬至面已经是一种习惯了,以前的冬至面比较简单 , 就是热乎乎的鸡蛋挂面,大冷天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 , 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 。现在的冬至面也是花样百出了,随意搭配,冬至吃上一碗也算是应了个节气了 。
4、汤圆
南方很多地区都有冬至吃汤圆的习惯,可咸可甜的那种,用磨糯米粉,搭配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料,包裹的汤圆,也都是各有风味 。寒冷的冬至天,来上一碗热乎乎软糯的糯米汤圆吃 , 别提有多舒服 。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圆滚滚的 , 还有团圆美好的寓意 。
5、酒酿糯米丸子
南方部分地区还有冬至吃酒酿的习惯,姑苏地区的人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 。酒酿的吃法也有很多,可以直接喝也可以拿来煮酒酿鸡蛋汤、酒酿糯米圆子都是非常美味的吃法,冬季寒冷吃它能驱寒暖身,是日常不错的美味 。
冬至前夜吃什么,冬至大如年,冬至夜吃啥

文章插图
4、南方冬至吃什么风俗食物冬至 , 俗称“冬节”,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在一年中黑夜最长白昼最短的一天里,大家一定要吃好喝好,把自己用美食温暖起来 。
南方冬至风俗食物吃汤圆、烧腊、甜丸、吃汤圆、九层糕、红豆糯米饭、姜母鸭、年糕、冬酿酒、打边炉等 。我认为在冬至怎么多吃的风俗中,最值得一提有5个,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南方冬至吃的风俗之一:吃姜母鸭🌹🌷
当属闽台一带冬至有吃姜母鸭的风俗,当地人会在这一天用正番鸭佐以姜汁,炖一锅滋补鸭汤,一来驱寒强身,二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 以讨吉祥 。
【冬至前夜吃什么,冬至大如年,冬至夜吃啥】姜母鸭这道美食发源于泉州,而后传至闽南地区乃至台湾地区 , 是泉州地区一道传统的名小吃,具有滋而不腻,温而不燥,香气扑鼻的特点,因而成为了闽台地区冬季进补首选的美味佳肴 。从姜母鸭这个名字,也可以略窥蕴藏其中的闽语特色 。“姜母”也就是老姜,在这道菜里又特指三年以上的老姜 。俗话说 , 人老精,姜老辣 。三年以上的姜,大概被认为老辣得已经成了精,故称为“姜母” , 贴切之中又带有一点市井的俚趣 。
追溯姜母鸭的由来 , 根据《中国药谱》及《汉方药典》的记载,古代冬至的时候,皇帝在皇宫中 , 请了众多的名医,专门研究滋养补品 , 以保证皇帝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到了商代的时候,皇宫中的御医吴仲研究出一道菜,以中药调配而成的皇宫中独家秘方,并用麻仁油炒红面番鸭肉,再加老姜、烧酒炖煮 。这道菜味道鲜美,食用后精神抖擞,筋脉通畅,因而大受皇帝赞赏 。因其还具有滋补养生 , 延年益寿的功效,后被奉为冬至滋养进补圣品 。
🌷🌹南方冬至吃的风俗之二:吃汤圆🌹🌷
在南方,冬至盛行吃汤圆,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 , 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 。在冬至这天 , 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 。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 , 名‘汤圆’” 。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 。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
吃汤圆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 , 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吃汤圆 , 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 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
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 , 再全家围坐吃汤圆 。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 , 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
🌷🌹南方冬至吃的风俗之三:番薯汤果🌹🌷
在南方宁波的传统习俗中 , 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 。“番”和“翻”同音 , 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 。
汤果是宁波人冬至必吃的食品 。宁波人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 。汤果跟汤团类似 , 都取“团圆”、“圆满”的意思 , 只是汤果要小一些,里面没有馅 。
宁波人过冬至,旧时各家以芦穄粉搓圆子,叫芦穄汤果 。后渐改为糯米粉圆子,加番薯粒,叫番薯汤果 。先供灶神,再全家吃 。俗称“冬至小年夜”,俚语“冬至大如年,皇帝佬倌要谢年” 。这天长辈嘱咐小孩不可啼哭 , 大人也不打骂小孩 , 不可摔坏东西,否则视为不吉利 。
🌷🌹南方冬至吃的风俗之四:吃糍粑🌹🌷
冬至天气寒冷,而南方的冬至有吃糍粑的习俗 。糍粑主要有糯米制成,颜色白皙,口感香糯甜蜜 。糍粑的吃法多样,可以烤熟或煎熟后吃,也可以炒着吃 。南方的冬至吃糍粑来自一个传说 。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 , 楚国的臣子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了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 。他来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 , 成了吴国的有功之臣 。不久 , 他实现了自己的宏愿,率领吴兵攻破了楚国京都郢都,掘楚王墓鞭尸以报仇雪恨 。
不出伍子胥所料,他去世后不久,越国勾践乘机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 。当时正值冬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 , 饿殍遍野 , 国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难 。在此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暗中拆城墙挖地,人们惊奇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 。
原来 , 这是伍子胥在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的备荒粮 。人们不禁感叹道,伍子胥真有先见之明!大家将糯米砖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 。后来,在楚天一带,人们每到冬至,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祭奠伍子胥 。
🌷🌹南方冬至吃的风俗之五:吃冬节圆🌹🌷
“家家捣米作团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吃冬节圆是南方台湾冬节必不可少的节日食俗,冬节的前一、二天 , 家家户户便忙开磨米浆等活儿 。到了冬节前夕,每家每户的主妇就张罗着把一个大簸箕摆放在厅堂,把滤干的米浆揉成团,全家大小围坐一起,有说有笑地搓起冬节圆,此情此景简直不逊于除夕守岁 。簸箕中的冬节圆有大有小,有红有白,十分耀眼 , 老辈人习惯说“冬节圆搓得参差不齐不要紧,这是父子公孙圆 , 是全家大大小小 , 团团圆圆的象征呢!”小孩子则喜欢用现成的米团为材料捏造鸡、狗、猪等家禽家畜 , 尽情玩个痛快 。农家人为图个“六畜兴旺” , 做家长的也不会对小孩横加干涉 。
冬节一大早,主妇们用红糖、姜母熬冬节圆,然后盛于碗祭拜列祖列宗 。全家大小跪在祖先牌位前,由长辈述说自己的“根”在何处,以使子孙世代不忘 , 永世牢记祖先 。除厅堂祀祖先外,还供奉井头、灶头、地头,祈祷家庭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对此,清代重修的台湾《凤山县志》中记载:“冬至家作米丸,祀祖先,礼神毕,卑幼贺尊长者,节略如元旦 。”《台湾民间信仰小百科·节庆卷》中也记载:“台湾人冬至节俗,重要的包括吃汤圆添岁以及祭祀祖祠等等……”大人小孩起床后早餐就是吃冬节圆 。
说来有趣,我国大多数地区民间计岁大多以春节为准,而台湾同胞却以吃冬节圆为准,故有民谚“吃了冬节圆添一岁” 。所以,就连婴儿也要象征性地给他们舔舔甜汤圆,喂喂圆仔汤 。对于远离家门或因条件限制不能赶回家的亲人,其家属还得给他们晒留米浆 , 等到他们回来时全家人共搓团圆庆团圆 , 谓之“补岁” 。
冬至节的时候,还会吃很多传统食物,有地地区还会蒸馒头,吃年糕,打糍粑等等,都是和当地的饮食风俗习惯有关 。其实不管吃什么,大家的初衷都是一样的 , 都是为了迎接冬至年的到来,庆祝新的一年的来临 。
说起冬至,你会想起什么画面呢?杜甫说:“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汪曾祺写:“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这一年中最漫长的黑夜,要回到家里,跟亲人一起度过 。那么大家知道南方各地冬至这一天要吃什么食物吗?
1、烧腊
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 。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 。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些腊肉腊肠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 。腊味已经再也不仅仅只有腊肠 , 腊鱼、腊肉、腊鸭、腊鸡等也被搬上了餐桌,那一煲煲油汪汪、香喷喷的腊味煲仔饭更是轻易地俘虏人们那颗不断追求美味食物的心 。
2、糍粑
按照江浙一带的传统,冬至会舂糍粑 , 参与的人非常多 , 很隆重 。在云南,冬至也有吃糍粑的习俗 。而每逢祭祖或重大节日,或红白喜事,都要做糍粑,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如今常见的汤圆就被有些人称做“小糍” 。糍粑通常是用捶子将糯米捣成团制作而成,喻示着家庭能够和睦团结;而它的味道十分香甜,喻示着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够多一点甜蜜 。而全家大清早一起打糍粑则象征着来年可以有一个好的收成 。而这一切,都象征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
3、豆腐
广西地区冬至吃豆腐包,把豆腐炸成一个空心的 , 把肉放进去,蒸熟 。在常州,一直流传着冬至前夜吃胡葱炖豆腐的习俗 。并有“吃了热一冬、不吃冻一冬”的谚语 。每逢冬至,南京家家户户吃小葱烧豆腐 。有一种“逗富”、“长旺”的寓意 。与南京类似 , 泰州、扬州、南通等地的冬至日习俗大抵如此 。
4、红豆糯米饭
在我国的江南水乡,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 , 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不过 , 这个疫鬼最怕红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红豆糯米饭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
5、姜母鸭
最有特色的冬至食品 , 当属闽台一带的姜母鸭,当地人会在这一天用正番鸭佐以姜汁,炖一锅滋补鸭汤,一来驱寒强身,二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以讨吉祥 。厦门人喜欢在冬至吃姜母鸭进补 。姜母鸭是用整块老生姜(不用切),去炖正番鸭,据说姜对身体很好 , 可以暖胃补肾 。做法还有很多,比如还可以用四物(当归、黄芪、熟地、白芍)去炖,或者枸杞、人参炖,枣是一定不可缺少的,黑枣、红枣都可以,中医认为 , 枣能补气、补肾 。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冬至不管吃啥,总归是整桌家宴的一部分 。团聚,是冬至永远的主题 。祭祖扫墓,看望亲人,设席宴饮 , 如果家中有人外出未归,则留出空座 , 摆上碗筷 , 加些饭菜,思念不会缺席 。
南方冬至吃汤圆 , 寓意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北方是吃饺子
冬至前夜吃什么,冬至大如年,冬至夜吃啥

文章插图
5、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盘点12个不同饮食习俗冬至12个不同饮食习俗如下:
1、饺子 。饺子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 , 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 。在北方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而且饺子,在北方冬至的时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主食 。
2、羊肉汤 。汤汁发白,肥而不腻 , 无膻味,在全国各地均有各具特色的地方名吃 。而且冬至喝羊肉汤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这种风俗习惯主要在四川地区 。
3、赤豆糯米饭 。赤豆糯米饭能够补养人体正气,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老一辈的长沙人都知道,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糯米饭 。
4、汤圆 。汤圆是中国汉族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 。汤圆的种类繁多,根据中国各地的饮食文化不同制作方法和用料都不尽相同 。冬节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 , 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冬节丸” 。
5、麻糍 。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 。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浙江金华一带有冬至吃麻糍的风俗 。
6、擂圆 。擂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盅口大小的团子,煮熟后放在豆黄粉里拌滚 。擂圆糯软香甜,配上大鱼大肉等大菜,自然吃得又饱又有味 。它是台州的传统美食,在冬至,家家户户都要吃擂圆,有着圆圆润润与团圆之意 。
7、馄饨 。冬至吃馄饨,夏至吃面条,这是苏州人根据时令形成的一种饮食习惯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
8、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 , 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
9、烧腊 。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 。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 。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些腊肉腊肠吃一顿 , 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 。
10、九层糕 。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 , 猪,牛与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 , 以示不忘老祖宗 。
11、年糕 。年糕年糕,年高年高 。吃年糕,就是讨一个“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彩头 。从清末民初起 , 杭州人到了冬至这一天 , 都要吃年糕 。
12、豆腐 。广西地区冬至吃豆腐包,把豆腐炸成一个空心的,把肉放进去,蒸熟 。在常州 , 一直流传着冬至前夜吃胡葱炖豆腐的习俗 。并有“吃了热一冬、不吃冻一冬”的谚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