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连续的时代》读后感1000字

《不连续的时代》读后感1000字
文章图片

《不连续的时代》是一本由[美]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424图书,本书定价:99.00,页数:202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不连续的时代》读后感(一):我的眼前是一张大大的海报
在我死后 我的眼前是一张大大的海报 不是你的名字 不是你的模样 不是你的话 只是感觉像你又不像你 你的具体不在永恒进程里 你的全部人类在琥珀里 哪里有什么同代人或群嘲的沿革 在我死后 我要用自己的一无所有 逃无可逃失无可失 用尽力气看着这张海报 就是感觉像你又不像你 这是我恨过又爱过唯一的凭据 这是我承包黑笔的曲折 《黑笔》大炮
《不连续的时代》读后感(二):德鲁克过时了吗?
据说美团内部在向王兴汇报问题的时候,兴哥的灵魂一问是:“这是一个新问题还是旧问题,如果是旧问题那么谁解决过” 。我们都以为技术爆炸、原有的社会组织跟不上新的生产形式、政府政策与新技术发展不匹配、知识分工出现新分支...这些问题都是20世纪末新技术革命以来,互联网带来的新问题 。殊不知德鲁克在70年代面对世界的工业化浪潮,提出了几乎涵盖以上所有问题的社会观察和思辨性探讨 。这本70年代的书落伍了吗?我认为没有 。不要指望大师能一语成鉴,前看一百年后看一百年 。工业化也不是一瞬间在世界各国普及的 。先发经济体英美法,后来居上的德国、日本、瑞典,都有自己不同的技术发展选择和特殊的国家组织方式 。工业化带来的效率爆发怎么维护普通人民公平的稳定的社会秩序?德鲁克给出来一系列思考 。看不懂当年的浪潮,那么也看不懂现在的浪潮,更看不懂未来 。德鲁克绝对没有过时 。
《不连续的时代》读后感(三):鲁鲁修
德鲁克于1939年发表自己的第一本书,而这本书成书年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 。当知识人蜂拥成为心腹喉舌时,德鲁克在人群中提出以“责任”为灵魂本末的管理学,将自己的理念贯穿始终,将自己的责任发挥极致 。我们难以想象在“未来主义”的怂恿下,德鲁克能敏锐的捕捉到社会光怪陆离中的先河之故,由此美国开始了管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同时国际惯例也增添了更为宽容开明的新主题 。在1983年的序里德鲁克说,本书研究的主题是大陆漂移如何形成新大陆,而不是战争如何形成新疆界 。开始我以为他这种掐头去尾的说辞更恰切说是敷衍,只是知识人一贯作风 。但是在第一遍看书的时候我看到了文眼于是眼前一亮 。将彼此不同但已经存在的东西自然的一体化,就是管理学真正的意图吧 。德鲁克说在他成书后的近20年又已经发生了好多事 。如果一对恋人因为时局暂时分开,估计早已彼此另结新欢 。时间能够改变的全部在德鲁克慢慢接受的过程中促成了也检验了他的理论 。所以这位多产的管理学大师,而不是成功学大师,也是时代更替与环境变换的见证者和促进者 。可是,今日波及全球的遭殃罹难,像他所提出的超级都市和跨国公司,又有一份反讽在里面 。在紧张的空气中原本以为会因此受益无穷,但读一遍下来又觉得是隔靴搔痒 。对于不成熟的部分他省略留下不讲,几乎全部都是什么只开了一个头 。以前讨论的是社会如何为工人提供一个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待遇,以保证其整体社会运转的连续性 。但现在失业率和并发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我们又怎么体现个体的尊严,和全部人类不要彼此消磨、互相厌烦、共同做对方的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