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级的养生:少

最高级的养生:少
文章图片

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
《养老奉亲书》中说:“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
传统中医素来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平时注重保养,不仅能免了吃药的苦,还有利于健康长寿 。
活了141岁的药王孙思邈,也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治未病”、“消未患”等先进养生理念 。
他说:“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次四少,神仙诀了 。”
寥寥数字,道出了最简单也最高级的养生,不过一个字:少 。
01
口中言少,养气
古语有云:“日出千言,不损自伤 。”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明明没有大量运动,只是说了很多话,也会觉得相当疲累 。
中医认为,多言则气乏,会损耗掉身体中大量的元气 。
气是身体的动力,气壮则康,气衰则弱,如果长时间损耗,就会引发疾病 。
第一,走路时不要说话 。
《尚书》有言:“行走勿语,伤气 。”
边走边说,人容易处于亢奋状态,气血上冲,代谢加速,消耗肺气,你会感到浑身疲倦 。
第二,吃饭时不要说话 。
古人说“食不言”,因为吃饭时身体气血主要供于胃部消化,此时说话容易导致气血不足,还会引起消化不良 。
《千金方》中也说:“语而食者,常患胸背痛”,所以一定要谨记吃饭时莫说话 。
第三,睡觉前不要说话 。
古语有云:“卧须闭口,则元气不出,邪气不入 。”
躺下后就别说话,既不消耗元气,也能抵御外邪入侵 。
况且夜谈容易使人精神亢奋,不得安眠,长此以往,脸上就会失去血色而变得萎黄 。
管住自己的嘴,这样不仅可以睡个好觉,舒缓身体,还能颐养心神 。
常言道,祸从口出,少言能避免不必要的是是非非 。
是非争端少了,烦恼也就少了,自然能够心平静气,身体也就好了 。
最高级的养生:少
文章图片

02
心中事少,养性
《养生要集》有言:“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 。”
多思伤神,你心中装的事情越多,越容易折磨自己,得不到快乐 。
明明很简单的问题,不需要纠结挣扎,偏要一想再想 。
想着想着,就把自己沉浸在负面的情绪中难以自拔,难免抑郁伤情 。
就像林黛玉,父母逝去后住在自己的外祖家,受尽宠爱 。
但性子却敏感多思,一有风吹草动就在内心掀起轩然大波,一直郁郁寡欢,最后十七岁时就英年早逝 。
而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从追随孙中山先生,推翻满清统治,到后来前往台湾,一生饱经磨难风霜,但却始终气定神闲活到了85岁的高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