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诗 顾城的画(口袋本)》读后感100字( 三 )


当然,这不是重点 。
我想向你推荐的,是另外一首同样用了黑暗、眼睛、光明这三个意象的诗,叫《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
初读这首诗是在中学时代,十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是我的心头好 。
这首诗很长,我最喜欢的那句就是“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了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
比起《一代人》,这首诗流传没那么广,但我觉得更能反映诗人的理想情怀 。如果说前者激励了一代人去探寻光明,那后者可能传递着为光明献身、造福大众的信仰 。
我在一部纪录片中看到一段烈士说过的话,与此诗颇有异曲同工之感——“我愿做地下的泥土,让人们践踏着,走向光明的彼方 。”
说这话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上海交大的学生运动者穆汉祥,他牺牲后的第七天,上海解放了 。
我想,这是另一个版本的“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所用词句不同,但情怀和气魄大同小异 。
如果你对上面的安利没兴趣,也可以看看其他的 。
比如,我认为顾城对景物的描写非常精准,无论写实还是写意 。
写雨穿过叶子和花下到地里,“花都死了/一朵死在高处/叶子高兴极了/它们向阴暗以外移动/停在光那儿”,这跟我见到的一模一样,花总是在风雨中凋零,而叶子往往经过冲刷依然傲立,甚至更加清新 。
写直塘月色,“十几里水/十几里月色/水在天上/天在水里”,九个汉字的排列组合,轻松勾勒出了一幅天水相接、月色溶溶的画面,中国人对这种写意式的景物描写不陌生,可难得运用得如此练达 。
再比如,顾城一直葆有绝妙的想象力 。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星月原来是这样来的,我从未想过,却觉得这个想法美丽又合理 。
写这首诗的时候顾城12岁,后来的很多年他都保持着这个年龄段的充沛想象力 。
下雪是树木哭了(《最凉的早晨》) 。
星空是自己如海的忧愁,星星是积雪在眼前漂流(《剥开石榴》) 。
花凋落的原因是裁剪新衣服累憔悴了,写了一夜诗泪流尽了,看见露水的孩子心蕊化了,又或是对月亮发脾气把头发拔了(《花是这样落的》) 。
我最喜欢的一个想象,是在妈妈发愁怎么做果酱时,“我说:别加糖/在早晨的篱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红太阳”(《安慰》) 。
顾城的浪漫也令人惊叹 。
“我吃果子/只是为了跟花/有一点联系” (《要用光芒抚摸》) 。
第一次读这首诗,我一下子被击中了,是了,当你有了心上人但还未曾表明心迹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不过是为了跟对方建立一点联系,哪怕是一点旁人无法察觉的联系呢,自己也会忍不住暗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