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源》读后感1000字( 五 )


还有可能当时的人们天天耳濡目染、耳熟能详,就不再写进书里 。
而如今时过境迁,斯人已去,现在的我们已无缘在当时的人文社会中去熏陶,再去看古人的书,自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 。因此很多人对于《茶经》的研究都是浅尝辄止 。
图片来自网络
而作者终南散人凭借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借助易经、八卦、二十四节气和星象等传统理论,深入分析茶的本性,解释《茶经》 。这是真正做到了溯本求源,把书中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呈现出来,让人更加深刻地理解茶文化的真诣 。二
书中的“齐物之道”和“齐物四境”的内容,向读者展示了古代先贤对一个事物的认知过程和修身养性的方法,从中也可以看出,古人求知的认真程度真的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
《礼记?大学》中指出:“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我想这里的“格物”与“齐物”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 。
图片来自网络
陆羽在品茶的时候,应该不仅仅是尝一下茶的味道而已,他在仰观俯察,在思考,在感受,他从茶中来感受自然的力量,即阴与阳的交融过程 。
而这种精细入微的体察本领,就是陆羽跟随邹夫子学习的“齐物之道” 。
一切事物的本源都是相同的,可以通过“修身养性,内炼自身;外观万物,阴阳于道”,无论是通过茶、字、书还是其他万事万物,都能“借物修真,证阴阳之理”,直达世界的本质 。
这也是给当今身处浮躁社会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和静心修炼的绝妙方法 。

陆羽所著《茶经》中的一句话让很多茶人把茶与德联系起来:“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后世之人看到 “精行俭德之人”,便认为这里提到的是只有品德高尚之人才适合喝茶,并由此兴起了“以茶养德”的风气 。
而本书的作者则通过断句,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这句话,认为这是陆羽在说制茶人的“德”,这个“德”就是自然规律,即“茶人制茶要符合茶叶自己的天然规律” 。这个天然规律就是“不因利为、不违物性、不逆天时” 。
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陆羽所说的茶德并不高深,“难就难在要去除功利心” 。陆羽专门写了一篇《毁茶论》,里面也指出茶德、茶道必将毁于茶人的功利心和娱乐性 。

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在快节奏的生活之中,很多人深陷各种媒体平台碎片化的信息中而不断迷失了自我 。而如今的茶,也逐渐发展成陆羽所担心的那样,沾染了浓厚的俗气 。
很多人追求的是茶的商业价值,以“物以稀为贵”不断囤积名贵稀有的好茶,以期卖出更好的价钱;
或者以喝贵茶来彰显自己的名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