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100字( 九 )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八):热爱生活的人终将被生活热爱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100字】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看着父亲每天从很远的地方搬回来一根又一根的木材,劳拉央求着母亲,让她同意自己跟爸爸去老大 。
可是,劳拉太小了,她去只能看着父亲干活,什么也做不了,劳拉只好跟在妈妈屁股后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天一天地,看着父亲用运回来的木材砌好了墙,做好了窗,打好了家具,一个温馨的家又呈现在面前,再也不用睡在马车里了 。
这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经典童书《草原上的小木屋》中的故事片段,这本书问世以来,就被世界各地的家长和小朋友喜欢,因为无论是谁,都能够从书中体会到爱 。
《草原上的小木屋》来自作者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的“小木屋”系列,在这一系列中,这本书位列榜首,是被广泛阅读和喜爱的一本 。
书中讲述了劳拉一家人在向往自由的爸爸的带领下,从一个越来越吵,人员聚集的大森林出发,不远万里,向一望无际的西部大草原迁徙的故事 。
故事讲述了他们迁徙过程中的种种艰辛和到达目的地后遭遇的一切:要命的热病、凶险的草原大火、陌生的印第安人和饥肠辘辘的狼群 。
他们一家人相依为命,彼此依靠,互帮互助,一起勇敢地面对这些困难,并最终获得安稳幸福的生活 。
作者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从小生活在草原上,两岁就跟着父母四处迁徙,十三岁之前就已经到过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堪萨斯州的大草原、明尼苏达州的梅溪……她在家里排行老二,有一个14岁失明的姐姐和一个9个月就夭折了的弟弟 。
生活的苦,不断地撕扯着劳拉,让她小小年纪就承担了那个年龄不应该有的痛苦和无助,但凭着乐观强韧的精神,她结婚、生子,度过婚后的苦日子,把孩子们都拉扯成人……最终,在大部分人要退休养老的年龄,她开始了自己的写作,十年时间,完成九部小说,把日子过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
生活的磨难教会了劳拉生活的真谛,而这本《草原上的小木屋》,就饱含了劳拉的智慧和童年经历的欢愉 。从书中我们能看到:一个勇敢的人,是不会被生活击败的 。作为给孩子的书,它也是要在第一时间跟小朋友们说:宝贝,别怕 。
当然,书中的美好远不止此,它向孩子们传授了各式各样的“野外生存技能”,也细腻地触及了儿童成长时期的敏感内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教会孩子善意与尊重、合作和理解 。多年来,《草原上的小木屋》被世界各地的家长和小朋友喜欢,因为无论是谁,都能从中体会到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