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来人二首其二原文、作者,北来人二首原文翻译

1、北来人二首原文翻译《北来人二首》的原文及翻译如下:
1、《北来人二首·其一》
原文: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
翻译:聊起了汴京旧事,使人头上的白发增多 。皇帝陵寝前的石马残败 , 荒废的宫殿外铜驼泣下如河 。推算胡人的气运难以长久 , 边地传来的情报大多错讹 。我这个旧时京城的女子无比凄凉,仍保留着宣和年间的梳妆衣着 。
2、《北来人二首·其二》
原文: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
翻译:十口之家一起分散离开,如今只剩我如孤雁南飞 。在荒废的寺庙里种菜充饥,生活贫苦还穿着当年沦陷时的旧衣 。豪华的府第里歌声钟声腾沸,战场上很少有探骑来回 。我就这样老死在福建,见不到皇上的车驾回归 。
【北来人二首其二原文、作者,北来人二首原文翻译】《北来人二首》是南宋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 。第一首写北都旧恨,描绘了汴京陵园残破,宫殿荒芜,但民心仍然眷恋宋朝 。第二首写南来新恨 , 言自己历尽千辛万苦,逃到南方,最使人难以忍受的是眼见宋朝官员只知歌舞宴乐 , 不问边情 , 诗人满腔恢复国土的愿望,化作烟云 。
这是一个从北方、从金人统治下南逃的人,怀着沉痛的心情,诉说故都及其附近荒凉景况和自己的悲惨经历 。诗歌通篇都是这位“北来人”说的话,诗人没有出面铺叙事件、描绘场景,也没有穿插任何评判的语言,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完全可从北来人的叙述中体会出来 。

北来人二首其二原文、作者,北来人二首原文翻译

文章插图
2、2.根据《北来人二首》,说说诗人是什么时期的人,要具体到南宋还是北宋…《北来人二首》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 。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
是这两首,对么?
刘克庄的诗 。
显然是南宋,只有南宋,才有“北来”,从北方来,这个说法 。指建炎南渡,随宋室逃到南方,或者之后,陆续从金国区域内,来到南宋的北方人 。
北来人二首其二原文、作者,北来人二首原文翻译

文章插图
3、北来人二首原文翻译(1)东都,指汴梁,北宋以汴梁为东都 。
(2)寝园二句,是说北宋皇帝的陵园和宫殿都已遭破坏 。石马是皇帝陵墓道中的陈列物 。
(3)胡运两句 , 是说金人的`命运算来不会长久 , 可对于敌情又得不到准确的消息 。占,卜卦;边情,边疆上的消息和动态 。
(4)凄凉两句,是说汴梁虽然沦陷多年了,但人民仍然不忘故国,保存着汉族的风俗 。
(5)妆髻,发式 。
(6)宣和(1119-1125),徽宗年号 。
一提起东都汴梁的事来,就使人平添许多愁绪,想来北宋皇帝的陵园和宫殿都已是断碑残垣,那立在殿前的铜驼,还在昭示着亡国的悲哀 。料想着金人的命运不会长久,派人去打听消息 , 得来的都是一些谣言 , 对于敌情又得不到准确的消息 。伤感凄凉的旧京女还保留着宣和时期的发式 。
《北来人》是刘克庄在北宋亡国后,所写的感悟诗,诗中流露出亡国之恨,与遗民之悲 。将当时亡国后的心迹刻画的十分到位,“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是以物感人,触景生情,“胡运占难久”是一种美好的期望,作者将亡国之恨通过旧京女的妆髻还保留着宣和的发式,报答人民对于故国的怀念 。
北来人二首其二原文、作者,北来人二首原文翻译

文章插图
4、僧舍小山三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此老绝潇洒,久参曹洞禅 。胸中有丘壑,左手取山川 。树小风声细 , 岩深日影圆 。江湖不归客 , 相对一茫然 。——宋代·晁冲之《僧舍小山三首》 僧舍小山三首此老绝潇洒 , 久参曹洞禅 。
胸中有丘壑,左手取山川 。
树小风声细,岩深日影圆 。
江湖不归客,相对一茫然 。晁冲之,宋代江西派诗人 。生卒年不详 。字叔用,早年字用道 。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 。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 。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早年师从陈师道 。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 , 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 。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 , 拒不接受 。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 。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 。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晁冲之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 , 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宋代·刘克庄《北来人》北来人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
饥锄荒寺菜 , 贫著陷蕃衣 。
甲第歌钟沸 , 沙场探骑稀 。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海鳄波鲸夜不啾,故人谈剑剡溪头 。言深夜半犹疑昼,酒冷凉生始觉秋 。水国芙蓉低睡月,江湄杨柳软维舟 。自怜作赋非王粲,戛玉鸣金有少游 。——明代·袁崇焕《话别秦六郎》话别秦六郎
海鳄波鲸夜不啾,故人谈剑剡溪头 。
言深夜半犹疑昼,酒冷凉生始觉秋 。
水国芙蓉低睡月,江湄杨柳软维舟 。
自怜作赋非王粲,戛玉鸣金有少游 。将军精悍姿,齿齿碎铁石 。在昔童稚中,但闻饱经术 。纵横骋柔翰 , 丹雘间金碧 。有司塞明诏 , 敝邑屈词伯 。芹香春水生,冠玉侍重席 。脱略章句陋,搜抉穷理窟 。未及文化成,其如王土窄 。丈夫报主原,岂必蒙清秩 。苍然请去位,满面秋栗烈 。纠合熊虎群,旌旆扬广陌 。正当摩厉闲,一鼓拔勍敌,屯兵沔水源,千里斧截截 。浩荡排烟旻,西极安屼嵲 。奈何国无人,腐儒秉旄钺 。赏予入私门,金汤授盗贼 。公时奋臂争,反遭献玉刖 。三军视马首,痛哭下天壁 。功成坐龃龉,愤怒须插戟 。中宵拔剑起,肃肃整劲翮 。吐气风云生,搴旗陷坚列 。贯穿死生地,蹀血天地黑 。势虽众寡悬,形未雌雄决 。路穷断首尾,众尽乃手格 。岂知龙虎逝,黯淡山川色 。百万尚震惊,呜呼死诸葛 。长城但自坏 , 千里痛稠结 。肉食无远谋,野史有直笔 。酒酣歌节士,皛皛霜日白 。——宋代·安如山《曹将军》曹将军
宋代安如山
∨ 将军精悍姿,齿齿碎铁石 。
在昔童稚中 , 但闻饱经术 。
纵横骋柔翰,丹雘间金碧 。
有司塞明诏,敝邑屈词伯 。
芹香春水生,冠玉侍重席 。
脱略章句陋,搜抉穷理窟 。
未及文化成,其如王土窄 。
丈夫报主原,岂必蒙清秩 。
苍然请去位,满面秋栗烈 。
纠合熊虎群,旌旆扬广陌 。
正当摩厉闲,一鼓拔勍敌,
屯兵沔水源,千里斧截截 。
浩荡排烟旻,西极安屼嵲 。
奈何国无人,腐儒秉旄钺 。
赏予入私门,金汤授盗贼 。
公时奋臂争,反遭献玉刖 。
三军视马首,痛哭下天壁 。
功成坐龃龉,愤怒须插戟 。
中宵拔剑起,肃肃整劲翮 。
吐气风云生,搴旗陷坚列 。
贯穿死生地 , 蹀血天地黑 。
势虽众寡悬 , 形未雌雄决 。
路穷断首尾,众尽乃手格 。
岂知龙虎逝,黯淡山川色 。
百万尚震惊,呜呼死诸葛 。
长城但自坏 , 千里痛稠结 。
肉食无远谋,野史有直笔 。
酒酣歌节士,皛皛霜日白 。▲
北来人二首其二原文、作者,北来人二首原文翻译

文章插图
5、北来人赏析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 。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
凄凉旧京女 , 妆髻尚宣和 。这是一个从北方、从金人统治下南逃的人,怀着沉痛的心情,诉说故都及其附近荒凉景况和自己的悲惨经历 。诗歌通篇都是这位“北来人”说的话,诗人没有出面铺叙事件、描绘场景,也没有穿插任何评判的语言,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完全可从北来人的叙述中体会出来 。这样的叙事诗,显然是从杜甫“三吏”、“三别”一类的诗化出 。这两首五律,记录了一个从金人统治的北方南逃的人的血泪控诉 。
第一首描述北宋都城汴梁被占后的状况 。开头“试说”二字含义深婉 , 隐约透露主人公不愿说、不忍说的悲抑心境 。从而表明他的诉说是应别人的要求,不得已而为之的 。这样,一箭双雕,写说者也就写了听者 。听者身居东南 , 心里却老是惦记着北方的骨肉同胞 , 急欲知道他们的近况;对于故都汴梁,更是魂牵梦萦 , 一往情深 。面对这样的问讯者,“北来人”诉说着,带着撕心裂肺的痛苦,以致白发频添,忧伤至极 。接着正面写东都,交代忧伤的原因 。宫殿、铜驼 , 是都城内的景物,石马是北宋诸帝陵园中的景物 。然而,陵园内的石马已残破不堪,长眠于此的北宋诸帝死后还要蒙受亡国之耻 。官门外的铜驼倾倒在荒烟蔓草之中,回忆昔日的繁华景象,亡国之痛和身世之悲一齐涌上心头,不禁泣下如雨 。诗人选用这些最富特征的事物,涂以想象的浓烈色彩,对人于金人之手的都城面貌进行了艺术概括,用笔简洁而境界全出 。“寝园残石马 , 废殿泣铜驼”,上句一个“残”字显示了陵园的悲惨变化;下句一个“泣”字则寄托了京都居民的哀痛,彼此映照,情景相生,感慨万千,低回不已 。故都虽已残破不堪,而遗民的复国信念却始终没有动摇过,以致把边境传来的于南宋不利的消息,当作谣言,不愿听信 。那些旧日京师的妇女,如今虽已素发飘萧,境况凄凉 , 但衣着妆束仍是当年模样 。故国之思,终未消歇 。
第二首由“北来人”介绍自己南逃的际遇和感触 。一家十口同时离开北方,为的是过上安稳日子 。不料频罹祸患,亲人相继丧生,如今独自一人,伶仃孤苦,犹如失群的孤雁 , 竟至无处栖身,被迫寄宿荒凉的寺院,吃的是自家种的蔬菜,穿的还是从中原带来的金人服装 。个人的遭遇已然不堪忍受,国家的境况更加令人沮丧 。南来以后看不到卧薪尝胆、秣马厉兵的图强之举,那些深院大宅里的当权者,整日歌舞宴乐,不问边情,不忧国事,长此以往,恐怕连偏安的局势也难维持,收复失地更是遥遥无期 。“老身闽地死 , 不见翠銮归!”结语哀痛绝望 。
此诗在表达上有三个特点,其一是诗人不转述中间环节,让主人公直接面对读者说话 , 这样 , 读者便会感到诗中所陈都是诉说者的亲身所历 , 语语发自肺腑 。其二是运用对比的手法,以中原遗民思念故国与南宋小朝廷权贵歌舞升平相对比,褒贬之意不言而喻 。其三是以叙事代替抒情 。诗中也有直接抒情的语言,如开头的“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和结尾的“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等 , 但纵观全篇,叙事是其基本手段,从东都说到南国,依次点染,脉络分明 , 其中提到的人和事都具有某种典型性,融汇成一体 , 寄托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深长情意 。总之,这两首诗注重写实 , 却不失之板滞,原因在于以情疏导 , 质朴之外,更见自然流动,颇能体现诗人自己的风格 。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 , 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1353-13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