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说不的独角兽》读后感1000字( 五 )


和《我真的有意见》的对话形式不一样,《只说不的独角兽》故事性更强 。它通过讲述独角兽和它三个朋友相遇相识的故事,启发了我们为人父母对成长的又一次思考 。
《只说不的独角兽》发生在爱意环绕的爱心森林里 。独角兽因为常常说不而被称为“不角兽”,在获得家人同意后,他开始了“哪儿都不去”的旅程 。在这趟旅程中,它认识了经常说“什么”的耳背熊,只会说“那又怎么样”的不屑狗,还解救了总说“就要”的就公主 。四个人个性迥异,却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
当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亲子共读时,会发现,孩子们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想法,但他们总能凭借真实的自我赢得友谊 。他们并不需要家长的过多指引与干涉,相反,需要更多可以自主成长的空间 。而这一切都是他们自我意识成长所需要的重要土壤 。
当孩子说不的时候,不管他们的真实意图是在反抗父母指示,还是单纯只是不想做某件事,这其实都意味着,他们的自我正在茁壮成长 。
父母们可以回想一下,在我们自己的成长路上,认识自我,是不是也是通过对别人说不而开始的?
绘本中独角兽一直说不,家人非常不理解 。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想尽各种办法吸引独角兽,希望独角兽能答应去做他们提议的事情,说一声是,但独角兽却说,他只是希望自己一个人静一静 。
随后,他在自己的独处时光中,自由自在地玩耍,并收获了快乐 。
孩子们可能会受限于自己掌握的词汇与表达能力,而不太能清楚表明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觉醒,他开始有了对自己喜欢什么的认知 。
在这种时候,父母唯有诚挚询问、真心聆听,并反复多次、仔细确认及引导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是假如他们仍然只说不,那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给他们充分的私人空间 。
毕竟,说完不后,孩子们接下来就会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欢做的事 。
说不,有时候可能让父母无法快速理解孩子,但有时候却是孩子们赢得友谊的法宝 。
比如书中当耳背熊知道独角兽要去“哪儿都不去”的时候,他问独角兽能不能一起去,独角兽打量了一下它,然后说:“我不介意” 。
再比如不屑狗问独角兽要不要做朋友的时候,虽然前面它们争吵了很久,但独角兽说:“我不反对” 。于是它又获得了一段新友情 。
这里面的“打量”、“争吵很久”,其实就是独角兽在思索,面前这个小动物是否适做自己的朋友呢?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独角兽会逐渐认识到自己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也开始学着欣赏别的小动物 。
所以,我们不必过于担心,孩子因为总说不而显得不积极、无法找到朋友,相反,他可能凭借着强烈的个性,吸引一群志趣相投的小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