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的《刀锋》:不活在别人的眼里,是人生最好的自律

孔子说: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
毛姆写《刀锋》的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功成名就,享誉世界,也不用再为金钱担忧,小说初稿完成时,他说:
写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乐趣,我才不管其他人觉得这本书是好是坏 。我终于可以一吐为快,对我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 。
于他而言,这本书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用在意别人的看法是好是坏,他只是想写自己的东西 。
为什么叫刀锋?
《奥义书》里说:“剃刀边缘无比锋利,欲通过者无不艰辛,是故智者常言,救赎之道难行 。”
在书中,拉里也是一个不在乎别人看法的人,他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活,哪怕那种方式在别人的眼里,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他也不在乎 。
实际上,活在别人的眼里,无论你做得多好,都无法让所有人满意,总有人在诟病你 。
而活在自己的心里,好不好,自己知道就行 。
毛姆的《刀锋》:不活在别人的眼里,是人生最好的自律
文章图片

毛姆的《刀锋》:不活在别人的眼里,是人生最好的自律
文章图片

战时,拉里服役于空军,见惯了生死,前一天还在一起聊天的战友,突然之间就生死相隔 。
一次遭遇战中,战友为救他不幸牺牲 。
在战场上,拉里两度受伤,表现出色 。
退伍回家后,监护人建议拉里读个大学,被拉里拒绝了 。
监护人以为他是饱受战争折磨,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可是一年过去了,不少业界老板雇佣拉里,都被他婉拒了 。
拉里的未婚妻伊莎贝尔是豪门千金,对婚姻和事业都有明确的规划 。
丈夫不说要功成名就,最起码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以支付小资生活的开销 。
可是拉里呢?
拒绝了很多好的工作机会,整日就在闲逛,虽然每年有3000块钱的年金,足以应付简单的生活,可是这种生活让伊莎贝尔受不了 。
为了以后的生活考虑,伊莎贝尔建议:“你可以去律师事务所或念医学院啊 。”
拉里回答:“那不是我想做的事情 。”
伊莎贝尔问他:“那你想做什么呢?”
拉里说:“闲晃 。”
但伊莎贝尔认为,“男人就该工作,这才是人生的目的,也才是造福社会的方法” 。
当然,这种说法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
拉里身边的人都这么劝他,可是拉里并没有被这一“流行”的观念所绑架,更加没有乖乖去找一份工作 。
伊莎贝尔尽管很不情愿,但她还是愿意等等拉里 。
因为她觉得,也许一两年后,拉里就会变得成熟,就会改变现在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会回来好好工作,和她成亲 。
人应该怎样生活,实际上不是别人可以决定的,每个人都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