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的《刀锋》:不活在别人的眼里,是人生最好的自律( 三 )


拒绝的理由很简单,也很现实,她希望婚后可以出入高级聚会,可以买漂亮的名牌衣服 。
她出去旅游要坐豪华游轮,要住高级公寓,而不是坐二等舱和九流的公寓,而这些,仅靠拉里3000块钱的年金,是支付不起的 。
拉里和伊莎贝尔的婚姻黄了,他们和平解除了婚约 。
伊莎贝尔要求的生活,注重物质的享受,可是人活着,需要的不仅仅是面包啊 。
面包对于拉里来说,只是生命饿了的时候填饱肚子的东西,至于吃得精美不精美,他并不在乎 。
伊莎贝尔在乎别人的看法,害怕被人瞧不起,可是对拉里来说,相比于别人的看法,自己更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
人活着,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为自己活的 。
毛姆的《刀锋》:不活在别人的眼里,是人生最好的自律
文章图片

毛姆的《刀锋》:不活在别人的眼里,是人生最好的自律
文章图片

很多年后,当我们回想起现在的生活,我们也许会发现,人生很多烦恼,都是因为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
我们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待,有人说你好,就有人说你不好 。
就像拉里,有人说他自由率性,就有人说他不负责任,因为是男人就得工作养家 。
但你做的事情,是不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只有你自己知道,因为如果你屈服于大众的看法,将自己的一生草率地投入到某件事情里,才是真正的不负责 。
和伊莎贝尔解决婚约后,拉里继续在欧洲闲逛,他努力看书,努力学习,斯宾诺莎、荷马史诗等等他都读过了 。
为了读懂《荷马史诗》,他自学希腊文,他念了法国文学中几乎所有种农药的作品 。
他想弄清楚,究竟有没有上帝,想弄清楚为什么邪恶会存在?
也想知道人的灵魂是不是真的不死?还是身体的死亡就是终点?
可他没有在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没有找到人生的终极目标和意义 。
目标非在实践中不可得到,若不投入到生活中去,书籍就是废纸,最多只能用来安慰自己 。
连续两年,每天看书超过八个小时,拉里觉得,应该做一做体力劳动 。
他去煤矿做工人 。
拉里疯了吗?别人要不是为生活所迫,是不愿意去煤矿工作的,因为那工作又苦又累又脏,他选择最艰难的工作 。
一段时间后,上司让他做机器修理工,这份工作比较轻松 。
后来,同事对他说:“我要离开这里,要不要跟我一起走?”
“去哪里?”
“去旅行,穿越比利时,再到德国,沿着莱茵河走,可以找个农场度过夏天 。”
他们走了,一路走一路看,最后在一个农场成为工人,同时学习德文 。
他还去了印度,跟随瑜伽士学习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