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裁缝经典读后感有感( 四 )


然而,当越来越多有专业研究背景的作者开始熟练掌握通俗读物的写作套路之后,一些作者在试图保持这种专业的精神的同时,一方面写出更加“接地气”的读物,另一方面试图将“人物”与“历史”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而新锐作家禹风就认为:“作家的三观和见闻 。没有真正的理性认识或缺少人生体验的写作终归死水微澜 。”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里说,“文学史上素朴地歌咏人生的安稳的作品很少,倒是强调人生的飞扬的作品多,但好的作品,还是在于它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的 。”
禹风就是用朴素做底,写活了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的一群挣扎,生活的人 。禹风故事的语言更通俗易懂,更白描,更像一位娓娓道来的讲故事的人在你面前讲述过往,沧桑,人情,事态 。用安稳踏实地绵密扎实让读者读下去,浸进去 。
《大裁缝》则就是基于真实历史背景下的合理虚构,有分析,有逻辑,更有作者自己的反思 。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看似简单,实则最难写好的白描手法,更是抓住了读者的心的佳作!
贪心如我,能一读再读的书,近年已经少有,但《大裁缝》一定还会出现在我的重读名单里 。
相较于看客对上海的旧印象:珠光宝气、香水梧桐,其实最上海的还是市井里的一衣一饭、琐碎家常 。即使身在老上海,先入五感的不是百乐门的舞曲,而是“风里一丝丝苏州河潮气,咸菜大汤黄鱼味道,氤氲四缭” 。《大裁缝》则是对日常世界的从容还原,有情致,有余韵,有值得反复咂舌的好味道 。
丝丝缕缕的生活气息实则就是一个时代最为真实动人的地方 。特殊年代带着破茧之前的阵痛袒露国人的生存哲学 。小说用一种宛如成长的缓慢的洞见方式,赋予整个故事知性的美感,道出一个时代绵长隽永的演变,
禹风是个说故事的好手,他的文笔如一幅幅水墨画,黑白色彩,白描似的笔触,却使文章充满了浓烈厚重 。历史,命运,民族,人性,权力,欲望,亲情,等级,战争……血泪以薄纸托着,不腥气,不辣喉,温吞吞,小口小口咽下,不知觉已沉醉其中 。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三代人的人生是由从落魄和辉煌堆砌出来的,有热血洒脱得让人佩服的乔新吾,也有长袖善舞,左右逢源的乔百祥 。北上的人,南下的人,终归应了血统里的民族骨气 。
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尽情地演绎着生死与离别的哀愁,权力与金钱的角逐,鲜血与泪水的挥洒 。他们如同一颗颗微不足道的尘埃,在上海这片天空下曾快乐过、痛苦过、爱过、恨过、拥有过、也失去过,当另一个时代来临之际,这些尘埃便逐渐消散,最终归于沉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