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日和》的读后感大全( 五 )


“这些其实不是婚姻里最重要的部分吧 , 对于当时的我 , 是放弃了自由选择了婚姻吧 。“我思考着回复了这句话 。
她接着说:“为什么你不可以看成是归宿呢?你有什么自由哇 , 你有多少自由哇” 。
我放在筷子回应道:“我有好大的自由呢 , 我可以自由自在 , 不为家庭而活 。而且即使结婚了 , 也不代表着依靠 , 相反会增加软肋 。“
小妹没有再说话了 , 她听不懂 , 年少的她还沉浸在对美好恋爱的幻想中 , 对她而言 , 恋爱是美好的 , 婚姻是恋爱结出的甜美果实 。
她又回到了自己的小世界 , 拿着手机和对方聊着 。仅仅是喜欢也能让一个人散发出异彩的呢 。
所以 , 为什么婚姻给人的幸福感、满足感和愉悦感 , 远不如恋爱时带给人来的多呢?
稍微跑了一点点题 , 虽然说上面那番话看似关联不多 , 但实际上已经与本书有着诸多关联了 。毕竟这本书的读者群体 , 已婚的相较未婚的要来的感受更深一点 。
此书的六个故事 , 如果每个故事浓缩成一个词 , 我认为是“认同“、“身份”、“自我”、“新鲜”、“安全感”、“排序” 。
《晴天》-认同 。故事以妻子为了将家中闲置的家具卖出去从而学会了网上拍卖 , 因买家留言而让自己整个人焕发光彩 , 从此开始各种家中找有价值的闲置进行网络拍卖 , 也因网上拍卖开始了自己过去从未尝试的事物和体验 。其中有一个最让戳人的场景是 , 家人对妻子的变化并没有太多发现 , 对于妻子 , 仅仅是她应该存在于此 , 操持这里的女主人的概念而已 。而妻子通过网络拍卖所得到的认同 , 是来自网络上 , 两个人陌生灵魂的心心相惜 , 故此 , 当她找不到有价值可以拍卖的东西 , 将手伸向丈夫的旧件 。或许对于妻子而言 , 这些旧件 , 同丈夫是一样的 。只是短暂的使用 , 不怎么挡路也不怎么碍眼的存在 。所以当最后老公和孩子送上了生日礼物时 , 妻子赶紧行动了起来 。或许并不是害怕丈夫不开心 , 而是这是丈夫的物品啊 。这种思路的变化 , 与本书的《来我家吧》算是对应的 , 表现出的两种情形 。
《此处是青山》-身份 。故事很简单 , 从男主外女主内 , 转换成女主外男主内 , 通过旁人带有鼓励的可怜来表现出这一关系的变化 。所有的故事里 , 我个人认为 , 这个故事将女性的柔韧力表现的较好 , 可以与《丈夫与窗帘》组合观看 , 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开放式结局 。此短篇我只想说 , 当两个人身份互换的时候 , 虽然视角是从男性的角度写的 , 但所体现出来的家庭妇女缩影 , 实在是让人唏嘘 , 也更让人感慨 , 男女关于主外主内的纠结点在哪儿?在外工作是一份工作 , 在家工作 , 也是一份工作不是吗?为什么呈现出两种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