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條件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的條件经典读后感有感
文章图片

《人的條件》是一本由Hannah Arendt 漢娜?鄂蘭著作,商周出版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500,页数:4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人的條件》读后感(一):人不應該行禮如儀地活著
英文private(私人)與privative(缺如)是同源詞,故private一詞揭示了自我行為的某種不完整,而這種不完整,正是鄂蘭所指的缺少了人類生活真正不可或缺的事情、缺少了成就比生命本身更加恆久的事物的可能性——這種缺乏就是「行動」 。
鄂蘭在《人的條件》中嚴肅且詳盡地釐清了「勞動」、「工作」及「行動」三者的概念,指出勞動只是沒有其他謀生工具的人的義務,因此無須過分歌頌勞動 。反而,強調用於「謀生」的勞動,會令人忽視參與社會這一更高價值的「行動」 。
柏拉圖以降,人們貶低「行動」的價值,覺得政治事務是日常生活的一種妨礙、不受其影響才是自由,又往往斥之為遊手好閒、愛管閒事、徒託空言 。鄂蘭指出,生活越是不費力地變成消費者或勞工社會的生活,它就越加難以意識到生計的促迫 。當痛苦和辛勞(生計的外在顯現)難以察覺的時候,情況更是如此 。其危險在於,這樣的世界惑於其日益多產的富庶,沉醉於不舍晝夜的歷程的順暢功能,再也沒辦法認識到它自身的徒勞無功——生命的虛擲,「他們的勞動終了之後並不固定或體現永久的對象 。」
孟德斯鳩說:「專制政府最醒目的特徵在於它是奠基在孤立之上——專制者孤立于他的臣民,以及透過相互的恐懼和猜忌讓臣民彼此孤立 。」當人們迫於生計,卑微地各自埋首於勞動的死循環裡,不憚辛勞不憚煩,沉醉於形而下世界,逢迎諂媚世俗生活的需求,因而忽略行動——那麼思考的時間、精力和權利就不得不讓渡出去,假手於人,「行動」就愈發成為少數特權階級的壟斷經驗,而非每個人的經驗,為專制提供肥沃的成長土壤,而人也會降格為「勞動的動物」 。
「就算它是最高等的,」鄂蘭說,「也不過是動物」 。
《人的條件》读后感(二):像個人一樣活著
英文private(私人)與privative(缺如)是同源詞,故private一詞揭示了自我行為的某種不完整,而這種不完整,正是鄂蘭所指的缺少了人類生活真正不可或缺的事情、缺少了成就比生命本身更加恆久的事物的可能性——這種缺乏就是「行動」 。
鄂蘭在《人的條件》中嚴肅且詳盡地釐清了「勞動」、「工作」及「行動」三者的概念,指出勞動只是沒有其他謀生工具的人的義務,因此無須過分歌頌勞動 。反而,強調用於「謀生」的勞動,會令人忽視參與社會這一更高價值的「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