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北户千茎竹晚日东园一树花的意思,春风白居易这首诗的含义

1、春风白居易这首诗的含义白居易《春风》这诗的意思如下:
春风先吹开了京城花园中的早梅,继而让樱杏桃李也竞相绽放,令人感到生机盎然 。春的来临同样也给乡村送去了欢笑,春风拂过 , 田野里开放的荠花榆英欢呼雀跃,欣喜地称道:“春风为我而来” 。
白居易(唐)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白居易
冷碧新秋水 , 残红半破莲 。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 。
[唐]白居易
青松高百尺,绿蕙低数寸 。同生大块间,长短各有分 。长者不可退,短者不可进 。若用此理推,穷通两无闷 。椿寿八千春,槿花不经宿 。中间复何有,冉冉孤生竹 。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时绿 。虽谢椿有馀,犹胜槿不足 。
[唐]白居易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觜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 , 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
[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 ,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
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 , 偶题东壁
[唐]白居易
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 。南檐纳日冬天暖 , 北户迎风夏月凉 。洒砌飞泉才有点,拂窗斜竹不成行 。来春更葺东厢屋 , 纸阁芦帘著孟光 。
[唐]白居易
食饱拂枕卧,睡足起闲吟 。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 。既可畅情性,亦足傲光阴 。谁知利名?。?无复长安心 。
[唐]白居易
经旬不饮酒 , 逾月未闻歌 。岂是风情少,其如尘事多 。虎丘惭客问,娃馆妒人过 。莫笑笼中鹤,相看去几何 。
[唐]白居易
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 。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 。岂比十年老,曾与众苦并 。一照旧图画,无复昔仪形 。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 。况使他人见,能不昧平生 。羲和鞭日走,不为我少停 。形骸属日月,老去何足惊 。所恨凌烟阁 , 不得画功名 。
唐代:白居易
春风先发苑中梅 , 樱杏桃梨次第开 。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
春风先吹开了京城花园中的早梅,继而让樱杏桃李也竞相绽放,令人感到生机盎然 。春的来临同样也给乡村送去了欢笑,春风拂过,田野里开放的荠花榆英欢呼雀跃,欣喜地称道:“春风为我而来!”
把村花村树描绘成为有感情的生命,尤其农村百花火热的迎春之情 , 写得极其真切,创造了一种“神似美” 。并通过将荠菜这个可爱的小生灵和梅花、桃花等相提并论,说明了春天是无私的:对花而言,春风过处,不管是园中名卉还是村头野花 , 都不会错过春风带给自己的花信;而春风也从不厚此薄彼,使它们呈现一派欣然的景象 。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 又号醉吟先生 , 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 , 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 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 , 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唐代:白居易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古诗文网APP客户端立即打开
春风先吹开了京城花园中的早梅,继而让樱杏桃李也竞相绽放,令人感到生机盎然 。
春的来临同样也给乡村送去了欢笑,春风拂过,田野里开放的荠花榆英欢呼雀跃,欣喜地称道:“春风为我而来!”
wxguwendao
【春风北户千茎竹晚日东园一树花的意思,春风白居易这首诗的含义】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把村花村树描绘成为有感情的生命,尤其农村百花火热的迎春之情 , 写得极其真切,创造了一种“神似美” 。并通过将荠菜这个可爱的小生灵和梅花、桃花等相提并论,说明了春天是无私的:对花而言,春风过处,不管是园中名卉还是村头野花 , 都不会错过春风带给自己的花信;而春风也从不厚此薄彼,使它们呈现一派欣然的景象
《春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把村花村树描绘成为有感情的生命 , 尤其农村百花火热的迎春之情,写得极其真切,创造了一种“神似美” 。并通过将荠菜这个可爱的小生灵和梅花、桃花等相提并论,说明了春天是无私的:对花而言,春风过处,不管是园中名卉还是村头野花 , 都不会错过春风带给自己的花信;而春风也从不厚此薄彼,使它们呈现一派欣然的景象 。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
春风先吹开了京城花园中的早梅,继而让樱杏桃李也竞相绽放,令人感到生机盎然 。春的来临同样也给乡村送去了欢笑 , 春风拂过,田野里开放的荠花榆英欢呼雀跃 , 欣喜地称道:“春风为我而来!”

春风北户千茎竹晚日东园一树花的意思,春风白居易这首诗的含义

文章插图
2、关于竹子的诗句及意思1. 关于竹子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关于竹子的诗句是什么意思1.关于竹子的诗句和解释
竹石·郑燮 (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
3.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 。
4. 尔:那 。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 , 也吹不倒它 。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 。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 , 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 , 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
2.关于竹子的诗句
1、清代郑燮《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翻译: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
2、宋代陆游《东湖新竹》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
官闲我欲频来此 , 枕簟仍教到处随 。
翻译:竹初种时,用棘条编成篱笆 , 小心谨慎保护好新竹,新竹长成,碧绿浓荫,倒映在水之涟漪中 。夏日的清风吹过地面,好像秋天提前而至 , 赤日当空 , 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热 。
笋壳脱落时,听到簌簌悉悉的声音,竹子拔节时,初现疏疏落落的倩影 。退归闲暇的时候,我经常来这里,来的时候仍然随身带着枕头和竹席,好随地安眠 。
3、唐代吕太一《咏院中丛竹》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
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 。
翻译:窗外的丛竹挺拨直立,青翠中预示来年的春寒 。竹子的坚贞为人欣赏,因为竹笋还未长成长竿 。
4、唐代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危桥属幽径 , 缭绕穿疏林 。
迸箨分苦节 , 轻筠抱虚心 。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
翻译: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 , 它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 。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 。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的竹韵 。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哳乱鸣 。料想苦竹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 , 正好给我们的休憩提供了绿荫 。
5、清代郑燮《新竹》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
翻译: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
3.关于竹子的诗句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裴迪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 。
出入惟山鸟,幽深无世人 。慈姥竹 李白 当涂县北有慈姥山,积石俯江 , 岸壁峻绝,风涛汹涌 。
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
翠色落波深 , 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 , 新梢才出墙 。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
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
差池下烟日,嘲哲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
竹径 李得裕 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余 。檀栾被层阜,萧瑟映清渠 。
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 。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
新竹 元稹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飘凝粉 , 萧萧渐引风 。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
新栽竹 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 。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
见此激上色 , 忆得山中情 。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
勿言根未固 , 勿言阴未成 。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 。
最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酬人雨后玩竹 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
晚岁君能赏,苍苍尽节奇 。洗然弟竹亭 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 , 平生结交深 。
具怀鸿鹄志 , 苦有 鸟 鸟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葺夷陵幽居 李涉 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 。
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苦篁调啸引 李贺 谁说轩辕在时事,伶伦采竹二十四 。伶伦采之自昆丘,轩辕诏遗中分作十二 。
伶伦以之正音律,轩辕以之调元气 。当时黄帝上天时,二十三管咸相随 。
唯留一管人间吹,无得不能得此管,此管沉埋虞舜祠 。玩友人庭竹 施肩吾 曾去旋州看种玉,那似君家满庭竹 。
客来不用呼清风,此处挂冠凉自足 。新竹 韩愈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
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出五六 , 当户罗三四 。
高标凌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迸出疑争地 。
纵横乍依行 , 烂漫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含泪 。
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题刘秀才新竹 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
不是山阴客 , 何人爱此君 。初食笋呈座中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 。
皇都陆海应无数 , 忍剪凌云一寸心 。题郑长侍厅前竹 贾岛 绿竹临诗酒,婵娟思不穷 。
乱枝低积雪,繁叶亚寒风 。萧飒疑泉过 , 萦回有径同 。
侵庭根出土,隔壁笋成丛 。竦影纱窗外 , 清音室瑟中 。
卷帘终日看,欹枕几秋同 。万顷歌王子,千竿伴阮公 。
露光怜片片,雨涧爱蒙蒙 。解谷蛮湖北,湘川霸水东 。
何如轩槛侧 , 苍翠袅长空 。官舍竹 王禹称 谁种潇潇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庭竹 释智圆 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 。
暑天闲绕烦襟尽 , 犹有清风借四邻 。咏金竹 蒋堂 百镒先寒一径深,潜疑造化铸成林 。
贪夫或有凭栏者 , 不见修篁但见金 。竹 宋祁 修修梢出类,辞卑不肯丛 。
有节天容直 , 无心道与空 。紫竹 梅尧臣 西南产修竹 , 色异东筠绿 。
裁箫映檀唇 , 引枝宜凤宿 。移从几千里 , 不改生幽谷 。
种竹斋 司马光 吾爱王子猷,借斋也种竹 。一日不可无,潇洒常在目 。
雪霜徒自白 , 柯叶不改绿 。殊胜石季伦 , 珊瑚满金谷 。
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王安石 一径森然四座凉,残阴馀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
金竹 吕陶 渠江有竹,其色深黄 , 里人目为金竹 。修竹已可爱 , 况复如黄金 。
天地与正色,霜雪坚比心 。云芝生有节,栗玉种成林 。
回首渭川远,山间绕翠阴 。竹轩 沈辽 古人爱修竹 , 潇洒临幽轩 。
劲节有高致,清声无俗喧 。春日斗琐碎,秋风撼琅干 。
谁知渭川富,千亩可悬冠 。咏竹 韦骧 此君坚直本天然,岂学妖花艳主轩,筠带轻霜凝不落 , 干搓圆玉碧无痕 。
非春长自繁枝叶,有地终须大本根,谁为裁音荐清庙,定胜嘉木就牺樽 。咏竹 文同 竹 。
森寒,洁绿 。湘江边,渭水曲 。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虚心异草木,劲节逾凡木 。
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 。月娥巾披净冉冉 , 风女声笙竽清肃肃 。
林间饮酒碎影摇金,石上围棋清阴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但寻松菊 。
若檀栾之操则无敌于君,图潇洒之姿亦莫贤于仆 。书舍竹 蔡确 窗前翠竹三竿,萧洒风吹满院寒 。
常在眼前君莫厌,化成龙去见应难 。员当谷 苏辙 谁言使君贫 , 已用谷量竹 。
盈谷万万竿,何曾一竿曲 。和师厚栽竹 黄庭坚 大隐在城市,此君真友生 。
根行辰日斫,笋要上番成 。龙化葛陂去,风吹阿阁鸣 。
草荒三径断,岁晚见交情 。新竹 惠洪 琅干数本倚墙阴,新笋均条忽作林 。
昨日小轩添得境,却烦佳月碎筛金 。种竹子题爱心亭 范成大 洒扫宣华舍此君 , 烟中月下绿生尘 。
他年上叶清风满,莫忘今年借宅人新竹 朱熹。
4.关于 竹子 的诗句加上解释.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xie 同谢)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此诗已被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收录)
这是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全诗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 , 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
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
我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
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的感情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苏轼为僧人惠崇的画题诗的前两句 。桃花既在竹外 , 可知竹多桃花少 。竹子一片,桃花疏疏落落三两枝 , 横出竹林外,临水而开 。苍翠竹幕上点缀着数枝腥红桃花,分外艳丽 。春来冰开 , 群鸭戏水,冷暖只有鸭子首先领略,这是诗人对鸭子感受的揣测 。实际上诗人把鸭子人格化了,像人一样知寒知暖,并设身处地为之着想 。画中既有竹子桃花的自然景色的静穆 , 又有鸭子戏水的活泼动态,动静和谐,一幅画图宛然呈现眼前 。
对竹思鹤
瘦玉萧萧伊水头 ,  风宜清夜露宜秋 。
更教仙骥旁边立, 尽是人间第一流 。
注:仙骥,即仙鹤 。
这是一首咏竹诗,实际上是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情趣
诗以水衬竹,并置于风清露白的秋夜,烘托出竹的瘦劲之骨、萧萧之韵,并配以想象中的白鹤 。诗人向往的是一种孤高不群、清雅脱俗的情趣 。
意思是:远边的云慢慢的飘着在那清水之上,轻风许来夜露慢慢的滴下,我和自己心爱的仙鹤在一边站力,也许这就是人间第一流的美事 。。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杜甫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
幽栖真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
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 。“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 。“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特征 。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 , 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 。
“色侵书帙晚”一句描绘竹子的形象,描写的是竹影,“侵”的动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 。
理解诗的主旨要紧扣住诗的最后一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因为咏物诗往往寄寓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即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
5.关于竹子的诗句
衡阳道中二绝
宋·范成大
空山竹瓦屋 , 犹有燕飞来 。
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
宋·范成大
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 。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襄西果园四十亩
唐·杜甫
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 。
唐·杜甫
桤林碍日呤风叶 , 笼竹和烟滴露梢 。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
唐·白居易
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清·蒲松龄
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
子猷时一至 , 尤喜主人贤 。
清·吴昌硕
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 。
寄罢筼筜当独惆怅,何时归去看新篁 。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唐·陈陶
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 。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 , 高节清风曾见 。
予告归里 , 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
明·陈良规
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
6.有关竹子的诗句
咏竹 (齐.谢眺)
窗前一丛竹 , 清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
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
赋得阶前嫩竹 (陈 . 张正见)
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 。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
咏竹 (唐.李峤)
高簳楚江濆 , 婵娟含曙气 。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 。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
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 (唐 . 令狐楚)
斋居栽竹北窗边 , 素壁新开映碧鲜 。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 。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 。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 。
秋日白沙馆对竹 (唐 . 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
初食笋呈座中 (唐 .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 , 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 。
咏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 , 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
竹风 (唐.唐彦谦)
竹映风窗数阵斜 , —人愁坐思无涯 。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 。
春日山中竹 (唐.裴说)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
咏竹 (唐.张必)
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载 。凌霜尽节无人见 , 终日虚心待凤来 。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 。朱门处处多闲地 , 正好移云抚翠苔 。
霜筠亭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
赋园中所有 (宋.苏辙)
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 。斸根种幽砌,开叶何已猛 。婵娟冰雪姿 , 散乱风日影 。繁华见孤深 , 一个敌千顷 。令人忆江上,森耸缘崖劲 。无风箨自飘,策策鸣荒径 。
新竹 (宋.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 。
咏东湖新竹 (宋.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
野竹 (元.吴镇)
野竹野竹绝可爱 , 枝叶扶疏有真态 。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 。虚心抱节山之河 , 清风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
新笋歌 (明.岳岱)
满林黄鸟不胜啼,林下新笋与人齐 。春风闭门走山兔 , 白昼露滴惊竹鸡 。雨中三日春已过,又近石床添几个 。竞将头角向青云,不管阶前绿苔破 。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
竹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
7.竹子的象征意义诗句 关于竹子的古诗有哪些
竹石 (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宋.苏东坡)宁可食无肉 , 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
咏竹(傅庞如)破土凌云节节高 , 寒驱三九领风骚 。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 。
咏竹(七律)茅舍小桥流水边,安居落户自怡然 。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 。
身负盛名常守节,胸怀虚谷暗浮烟 。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 。
庭竹唐·李中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
竹唐·郑谷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 。
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 , 数枝穿翠好相容 。
唐·杜甫绿竹半含箨 , 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
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篱竹(清)郑板桥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
竹(清)郑板桥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 , 玲珑碎空玉 。
咏竹(明)李日华逗烟堆雨意萧森,峭石摩挲足散襟 。记却洒瓢深草里,醉醒月出来寻 。
白居易《访陶公旧宅》垢尘不污玉 , 灵凤不啄膻 。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 。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
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 。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 。
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 。连征竟不起 , 斯可谓真贤 。
我生君之后 , 相去五百年 。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 。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
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 。慕君遗容利,老死此丘园 。
柴桑古村落 , 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 , 但余墟中烟 。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唐.杜甫《咏春笋》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
――唐.杜甫《咏竹》宁可食无肉 , 不可居无竹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
――宋.陆游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明.徐渭《风竹》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恍男楦芄?nbsp;, 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题画竹》 待到深山月上时 , 娟娟翠竹倍生姿 。
――清.王慕兰《外山竹月》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 宋·范成大衡《阳道中二绝》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 。
——宋·范成大《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 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 。—— 唐·杜甫《将别巫峡 , 赠南卿兄襄西果园四十亩》 桤林碍日呤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
——唐·杜甫 《堂成》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 唐·杜甫《竹》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
——唐·白居易《食笋诗》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 。——清·蒲松龄 《竹里》 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 。
—— 清·吴昌硕《咏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清·郑板桥《竹石 》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 。
唐·陈陶 《长竹》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清·郑板桥《竹石》写取一枝清瘦竹 , 秋风江上作渔竿 。
清·郑板桥《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 。——明·陈良规《咏竹著》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裴迪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 。
出入惟山鸟,幽深无世人 。慈姥竹 李白当涂县北有慈姥山 , 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 。
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
但令无剪伐 , 会见拂云长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柳宗元危桥属幽径 , 缭绕穿疏林 。
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
差池下烟日,嘲哲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
竹径 李得裕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余 。檀栾被层阜,萧瑟映清渠 。
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 。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
新竹 元稹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飘凝粉 , 萧萧渐引风 。
扶疏多透日 , 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
新栽竹 白居易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 。何以娱野性 , 种竹百余茎 。
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 。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
勿言根未固 , 勿言阴未成 。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 。
最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酬人雨后玩竹 薛涛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
晚岁君能赏,苍苍尽节奇 。同郭参谋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 刘长卿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 。
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 。
开花成凤实,嫩笋长渔竿 。霭霭军容静,萧萧郡宇宽 。
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 。
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洗然弟竹亭 孟浩然吾与二三子,平生 。
春风北户千茎竹晚日东园一树花的意思,春风白居易这首诗的含义

文章插图
3、杜甫的《绝句》的诗意?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西岭:西岭雪山 。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
泊:停泊 。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 , 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 , 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 。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 一时不去拟题 , 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 。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 。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 , 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 , 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 , 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 , 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 , 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 , 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 , 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 , 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 , 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 。这就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的手法 。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 , 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但同时 , 诗人以这种感受,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种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积雪则更为困难 。于是,诗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 。因此,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 。“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诗人要排遣那种长期受到闲置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 。这与《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 , 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现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 。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 , 想念故乡 。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 。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 。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 , 已经大大消减了 。他应该知道,“致君尧舜上 , 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很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刚结束流亡的生活 , 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 。“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 。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 , 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 , 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表示希望不大 。这是第一层含义 。第二,这只停泊在门前的东吴船并非从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 。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 。不直言长安而说“东吴”,原因是,诗人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和路径之难,来暗示他的抱负难以得到施展;另外 , 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借东吴代指孙权,不仅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尧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 。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 , 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 , 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 , 自然 成行 。晴空万里 , 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 。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 。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 。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 , 它才清晰 可见 。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 。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 。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 。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 。因为它们来自“东吴” 。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 , 直达长江下游时,就 会觉得很不平常 。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 。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 。诗人身在草堂 , 思接千载 , 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 。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 。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 。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 。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
《绝句》(其一)诗意: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
绝句(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①迟日:指春天 。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湿又软 。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时常双双出没 。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 , 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 , 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 , 还有一种动态美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 , 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 , 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 。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
这组五言绝句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 , 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暮春,当时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
《绝句》(其一)诗意: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 , 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
绝句(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 , 沙暖睡鸳鸯 。
①迟日:指春天 。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湿又软 。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时常双双出没 。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 , 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 , 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 , 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冲融 , 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 , 是那样悠然自适 。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 , 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
这组五言绝句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暮春 , 当时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
杜甫绝句的诗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1、西岭:西岭雪山 。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
3、泊:停泊 。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
6、“绝句”是的名称 , 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 。诗人偶有所见 , 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 , 用“绝句”为总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 , 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 , 想念故乡 。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 ,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 ,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 , 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 , 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 。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 , 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 , 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着名的诗都用绝句 。绝句就是四句 , 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 , 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 。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
1、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 , 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
2、此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 , 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 。
3、杜甫的绝句全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代宗应宝二年(763),安史之乱平定了,杜甫回到成都草堂 。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 , 一挥而就 。这幅“春景图“,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映衬成趣,明丽开阔;人与物俱适 , 动与静结合;一派生机,千里春色 , 不仅描绘了祖国山川之多娇,又表现了诗人心情之怡悦 。
春风北户千茎竹晚日东园一树花的意思,春风白居易这首诗的含义

文章插图
4、王安石和陆游的诗中哪两句描写了春节的习俗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百节之首,是合家团圆的日子 , 也是举国欢庆的日子 。春节期间,神州大地一派张灯结彩的节日喜庆气氛 , 春节是小孩子们翘首以盼的节日,也是大人们走亲访友的日子,更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以春节为主题而展开 。
春节现在已然成为中国最重要和最具文化内涵的节日 , 更是推动内需消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
那么宋代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有哪些与现在不一样的习俗呢?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 , 写的就是正月初一元日这一天里人们过春节的场景和春节的习俗,我们可以通过这首诗一探宋代春节的的原貌 。
王安石的《元日》,原诗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元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
“元日”是什么意思呢?元日在古代是指农历正月初一 , 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开始的日子 , 元日是人们除旧布新、辞旧迎新的日子 。
“元日”意思就是一年初始的日子,隋朝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写道:“正月一日为元日,亦云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 。”
古代元日也叫“元旦”,“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晋书》载:“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
元日的叫法很多:先秦时期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两汉时期称为“三朝”、“岁旦”、“正旦”等;魏晋南北朝则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唐宋元明时期称为“元旦”、“元”、“岁旦”、“新正”、“元日” 。其中“元日”和“元旦”是使用最广泛、流传最久的两个称谓 。
这种称谓一直沿用到清末,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以西历 , 所以便统计”,逐渐使用公历纪年,也就是阳历 , 于是就将阳历的一月一日规定为“新年” 。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区别两个新年 , 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 , 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
【从王安石的《元日》中,一窥北宋时期的春节习俗和文化】
这首诗作于元日当天,全诗描写了元日这一天除旧迎新的三个习俗 , 更深一层地表达了王安石力推新法的信心和喜悦心情 。
王安石在熙宁二年担任参知政事,变法随即开始,同年十二月官拜宰相 。这首诗就创作于熙宁三年正月初一(元日),也预示着改革的春风即将吹进千家万户 。
(一)元日第一个习俗,燃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 , 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这也预示着新的一年来到了 。燃放爆竹就成了具有强烈的节日仪式感的事情,燃放爆竹是辞旧迎新的一种仪式、一种信号 。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元日的爆竹声中,或许王安石对变法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
那么在元日燃放爆竹又有着怎样的寓意和内涵呢?“爆竹”,其实最初的爆竹就是指燃烧竹子,因为竹子燃烧时会发出噼里啪啦的爆裂之声 。
古人认为燃放爆竹可以驱邪避害,所以到了元日的这一天 , 人们就会燃放爆竹 。
《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 。《春秋》谓之端月 。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关于《荆楚岁时记》后文会有详细的介绍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爆竹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爆竹由最初的燃烧竹子逐渐变为竹子与火药的结合体 , 火药在爆竹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中国古代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 。隋唐时期的炼丹家在反复的实验过程中 , 发现将硝石、硫磺、木炭这三样东西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之后,可以引起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于是这一承载着古人智慧的发明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
火药的发明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火药逐渐被普及和广泛使用 。聪明的古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这样一经点燃,竹筒会发出更大的声响,单纯的燃烧竹子被慢慢取代了 , 但是“爆竹”这一名称却被保留了下来 。
中国古代记述神话故事传说的《神异经》里记载:“西方山中有焉,长尺余 , 一足 , 性不畏人 。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惊惮,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 。”这是文献中最早关于火药的记载 。
到了北宋时期,民间开始普遍使用纸筒和麻茎包裹火药,并且将包裹火药的纸筒和麻茎编串起来,做成“鞭炮”,其名还叫爆竹 。
正月初一燃放爆竹逐渐流行起来 , 逐渐形成了春节的一个传统 。其实这也是古人对安泰生活的向往 。
关于宋代的人们在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有很多的记载 。《通俗编排优》也记载:“古之爆竹 , 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 。后人卷纸为之 。称曰‘爆竹’ 。”
和王安石同时代的史学家刘敞在《爆竹》诗中写道:“烈火琅玕碎,深堂霹雳鸣”,这两句诗描写的就是爆竹燃放时红红火火、热烈喧闹的场景 。
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也描写了除夕夜北宋都城开封燃放爆竹的场景:“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 。”
由此可见在春节燃放爆竹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而且在宋代成为了全国普遍意义上的庆祝活动 。
春节燃放爆竹更多的是为了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红红火火的爆竹在噼里啪啦的爆裂声中也夹杂着人们的欢声笑语 , 这是快乐幸福的时刻 。
现在人们在婚嫁、房屋修建、庆典、开业时,主客也会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
(二)元日的第二个习俗,喝屠苏酒
“春风送暖入屠苏” , 这句紧承上句,写的是一家人欢聚一堂,喝酒庆祝节日的喜庆氛围 。
现在人们过春节不会再饮屠苏酒,但是在春节的餐桌上,酒水还是必不可少的,甚至用各种各样的饮品代替酒水 。
中国的餐桌文化多多少少还是和酒有些关系的,一杯酒饱含着浓浓的情意 。用酒来招待客人更是主人热情好客的表现,如果不胜酒力 , 以茶代酒也是很好的 。
“屠苏”就是指屠苏酒,是古人喝的一种药酒,将屠苏草等药材浸泡到酒中,到岁时节令拿出来喝 。古人认为喝屠苏酒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就相当于现在的保健酒之类的 。
喝屠苏酒还有吉祥的寓意在里面,能使阖家欢乐安康,这也包含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这里就轮到南朝宗懔著述的笔记《荆楚岁时记》正式登场的时间了,这本书的内容记载的是当时江汉荆楚地区元旦至除夕的岁时节令、习俗习惯、风物故事的地 。宗懔在《荆楚岁时记》序中如是说:率为小记,以录荆楚岁时,自元日至除日凡二十余事 。
这本书一经问世 , 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 也促进了岁时节令文化的交流 。隋朝杜公瞻还为此书做了注解,并且将书中所记的荆楚江汉一带典型的南方节令风俗和北方的节令风俗做了比较 。
宗懔《荆楚岁时记》和杜公瞻的注解同时流传,从而将中国大江南北的风俗习惯融汇于一书当中 。
许多荆楚地区的节令风俗也流传到北方,一些北方的节令习俗也流传到南方,这本书对中国节令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是有着不言而喻的现实意义的 。
如在《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了元日这一天饮屠苏酒的习俗: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 , 以次拜贺 。进椒柏酒,饮桃汤 。进屠苏酒 , 胶牙饧,下五辛盘 。
过春节饮屠苏酒的风俗在南北朝后期至隋唐时期也传播到了北方,而且风靡全国,并且一直延续到宋代 。
和王安石同时代的苏辙在《除日》诗中也生动地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 , 不觉年来七十余 。”
南宋诗人陆游也曾写道:“半盏屠苏犹未举 , 灯前小草写桃符 。”
南渡之后的诗人何汝樵,在《元旦》诗中也深情地怀念着家乡那一杯在元日喝的屠苏酒:“故里屠苏酒,新年柏叶盘 。嗟哉老兄弟,谁与共清欢 。”
家人在元日欢聚一堂,推杯换盏,真是“其乐融融 , 其情恰恰” , 这温馨的时刻让人们更多了一份对家的眷顾,多了一份家的凝聚力 。
宋代人在元日这一天饮屠苏酒的生动场景,这更多了一份人们对元日美好期盼和浓重的节日仪式感 。
(三)元日的第三个习俗,门上贴桃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曈曈”二字是形容旭日东升、阳光普照的样子,这一天天气温暖晴朗,“千门万户曈曈日”更显示出了一派节日祥和的新气象 。
“新桃”和“旧符”采用了古诗文中常见的互文见义修辞手法,也就是上下两句和一句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其实说的是一件事情 。
这种修辞手法使文意互相交错、渗透、补充,以表达一个完整的句子意思,有单句互文 , 对句互文,多句互文的区别 。
如唐代王昌龄的《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是典型的单句互文见义 , 意思就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
宋代戴复古《初夏游张园》中的“东园载酒西园醉”这一句,也是单句互文 。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是互文见义 。
陆游《成都大阅》“令传雪岭蓬婆外 , 声震秦川渭水滨”的这两句,也是互文见义的手法 。
《元日》诗中“总把新桃换旧符” , 其实就是指新桃符和旧桃符,用互文见义的手法写出了把旧桃符取下来,换上新桃符 。
那古人在元日往门上贴桃符有什么寓意呢?其实古人门上在门上贴桃符的习俗由来已久 。
《荆楚岁时记》注引《括地图》中说: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则鸣 。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 。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也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相传有一个叫做“鬼蜮”的地方,有一座桃都山,山上有一棵树冠达三千里的大桃树,桃树上住着一只金鸡 , 每日太阳出来的时候,金鸡就会啼鸣 。
夜晚游荡的鬼魂必须在鸡鸣前赶回鬼蜮,鬼蜮的大门站着两个神人(保安或门卫的身份),叫神荼和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坏事 , 神荼和郁垒这两位大神就能立即发现并将之捉住,所有的鬼魂都非常惧怕神荼和郁垒这两位大神 。
于是老百姓就用桃木板刻成神荼和郁垒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驱邪避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和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同样可以驱邪避害 。
这种刻有神荼和郁垒名字的桃木板就被人们称作桃符,每年更换一次,叫做除旧布新 。
随着时间的发展,桃符本身也在变化,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 。就是将字数相等,意思相应的短诗句题写在桃木板上,帖桃符后来逐渐演变为贴春联 。所以说桃符就是春联的前身、最早雏形 。
《宋史·蜀世家》中就记载了在桃符上题诗的事情:“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学士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喜节号长春 。’”
后蜀国主孟昶在桃符上题的这句诗“新年纳余庆,喜节号长春”也被认为是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桃符已经演变成春联的形式了 , 只不过名字还是叫“桃符” 。
如南宋薛嵎在《新年换桃符》诗中写道:“桃符频换句难新 , 休对春风诉旧贫 。”
陆游在《己未新岁》诗中写道:“桃符带草写,椒酒过花斟 。”
南宋赵师侠在《鹧鸪天·爆竹声中岁又除》一词中写道:“残蜡烛,旧桃符 。宁辞末后饮屠苏 。”
而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更是形象的说明了宋代人们过春节时 , 家家户户贴桃符(春联),喜迎新年的节日喜庆气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王安石的《元日》诗,描绘了一幅热烈、欢快、喜庆的春节景象 。全诗巧妙地选取了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三个生动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细节,恰到好处地描写了人们辞旧迎新的新年新气象,也让我们通过诗作对宋代的春节习俗和文化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
王安石和陆游都是中国宋代的著名文学家,他们的诗中都有描写春节的习俗,
其中: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这首诗写于宋代初年,描绘了迎接新年的场景 。爆竹声和春风象征着一年的旧时光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 并预示着新的希望和机遇 。而“屠苏”是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在祈求平安吉祥的同时 , 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
陆游《示儿》:“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这首词写于南宋时期,辛辣地批评了当时春节社交中的虚伪、陋习和心灵鸡肋 。词中提到了除夕夜的“梳妆” , 即为新年打扮,以及新年期间亲友团聚的场面 。但在作者看来,这些璀璨的外表掩盖了内心的空虚和不安 , 也反映了社会的道德堕落 。
元日和除夜雪两首古诗的节日习俗都与春节有关 。
王安石 〔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
陆游 〔宋代〕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
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
盛了半盏屠苏酒的酒杯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我便就着灯光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
桃:桃符 , 古代一种风俗 , 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
岁除:即除夕 。
除夜就是除夕,大年三十晚上 。
春风北户千茎竹晚日东园一树花的意思,春风白居易这首诗的含义

文章插图
5、谁知道一树春风千万枝的全文意思 。解释:常年在外奔波磨练自己,不怕困难永远向前走,就会像树一样春天开花 , 秋天结果,带来满院芳香 。
栉风沐雨:也说沐雨栉风 。(出处《庄子·天下》:沐甚雨,栉疾风) 。
砥砺:磨刀石 。(出处《山海经·西山经》) 。
这句话是作者借物言志,表达自己的意念 。
诗歌的分类:形象类、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
诗歌鉴赏的技巧:
人物形象类: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 。
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 。
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 。
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 , 感知形象 。
事物形象类: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象征 。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 , 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及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
景物形象类:
1、各种修辞手法 。
2、正面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 , 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勾勒、工笔细描、列锦(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节色彩、冷暖色调)、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
3、侧面描写:对比、衬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