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点茶是什么,宋代点茶是什么意思

1、宋代点茶是什么意思宋代盛行点茶法 。此法即宋代斗茶所用 , 茶人自吃也用此法 。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 。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入碗 。但茶末与水亦同样需要交融一体 。于是发明一种工具,称为“茶筅” 。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搅茶公子” 。水冲入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击,就会慢慢出现泡沫 。茶的优劣 , 以沫饽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是否慢来评定 。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 。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 , 称为“咬盏” 。茶人以此较胜负 , 胜者如将士凯旋 , 败者如降将垂首 。点茶法直到元代尚盛行,只是不用饼茶,而直接用备好的茶叶碾末 。现今日本末茶法类似宋元的点茶法,不过茶筅搅打无力,并不出沫饽 , 不过绿钱浮水而已 。

宋朝点茶是什么,宋代点茶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2、宋朝的点茶之道导语:宋朝人喝茶有着不一样的喜好 , 他们喜欢将茶叶碾得很碎再冲泡,这就是所谓的“点茶”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唐朝流行煮茶,宋朝流行点茶 , 明朝流行泡茶 。从7世纪到17世纪,千年时光眨眼而过,中国人的.喝茶方法一变再变 。
宋朝人点茶,先把茶叶碾成粉末 , 碾好以后,不放锅里煮,而是放到碗里,再倒入沸水,一边倒水 , 一边搅动,让茶末跟沸水均匀混合,完了端起茶碗喝茶 。
点茶的前两步跟煮茶一样,先烤茶 , 再碾茶,但是由于点茶对茶粉的要求更高(必须足够细腻),所以讲究的茶人还要杵茶和磨茶;用木杵将茶梗捣碎 , 再放到石磨里磨上一两遍 , 然后才能用茶罗过滤 。把过滤好的茶粉分到几只茶碗里,再用带有提梁和长嘴的铁瓶或砂瓶烧水,烧沸以后 , 往几只茶碗里分别浇上一点点,用茶或者茶筅搅成茶糊,搅得茶油都要泛出来了,再继续冲入更多的热水 , 同时迅速搅动,直到每碗茶的表面都泛出一层浓浓的白沫,好像卡布奇诺咖啡一样,才算大功告成 。
北方人喜欢搅面汤,我觉得点茶跟搅面汤有些像 。茶粉很细,面粉更细,假如哗啦一下子冲入很多沸水,受热就不均匀了,一小块一小块的疙瘩漂在水里,不管怎么搅都弄不匀 。所以必须先往碗里加一点点热水,搅出一小团油亮亮的糊糊来,然后才能继续加水搅下去 。
宋朝点茶是什么,宋代点茶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3、宋朝点茶是什么点茶是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 , 茶人自己饮用亦用此法 。点茶是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先注少量沸水调膏,继之量茶注汤,边注边用茶筅击拂 。中国饮茶方法先后经过了唐代烹茶、宋代点茶、明清泡茶以及当代饮茶等几个发展阶段 。中国茶史上有茶兴于唐 , 盛于宋的说法,宋代点茶在中国茶道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点茶,是中国传统沏茶方法之一 , 根据当前的考古、文献资料来看,其出现时间不晚于唐末五代,盛行于两宋,明代泡茶法盛行后,点茶法式微,在中华大地几近失传 。中国茶饮在宋代最为盛行,宋徽宗赵佶甚至御笔亲书《大观茶论》,此书成为关于宋代点茶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一部著作,流传后世 。
点茶法直到元代尚盛行,只是不用饼茶 , 而直接用备好的茶叶碾末 。现今日本末茶法类似宋元的点茶法,不过茶筅搅打无力,并不出沫饽 , 不过绿钱浮水而已 。
宋朝点茶是什么,宋代点茶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4、宋代点茶法步骤1,宋代点茶法分八个步骤 , 简单来说是碎茶、碾茶、箩茶、茶末置盒、撮末于盏、点茶(注汤入盏)、搅拌茶末、置茶托 。
2,先用“夹”将茶饼放在微火上烤炙,然后取适量粗茶末 , 用研体碾成细茶末,再用箩筛下极细茶末,就是碎茶、碾茶、箩茶的步骤 。
3 , 用汤瓶注水在炉子上煮 。
4 , 点茶时把极细茶末放在盏底,将汤瓶的水注入四周,用茶匙将茶末搅拌成均匀的膏状 。
5,可以多次注水,同时适当的用茶筅击拂茶膏 , 让其产生细小均匀且多层次的泡沫 。
宋朝点茶是什么,宋代点茶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5、点茶法是哪个朝代 点茶是唐、宋代的一种煮茶方法 。点茶是分茶的基?。缘悴璺ǖ钠鹗疾换嵬碛谖宕?。点茶是古代沏茶方法之一 。下面是关于点茶法是哪个朝代的内容,欢迎阅读!
点茶法是哪个朝代
点茶法是 宋代 斗茶所用的方法 , 茶人自己饮用亦用此法 。这时不再直接将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 。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中的茶 。为了使茶末与水交融成一体,于是就发明了一种用细竹制作的工具,称为“茶筅” 。
点茶法要怎么做
点茶法的具体方法是将采摘回来的茶叶碾成细末,置于茶盏中,用沸水进行点冲 。所谓点冲,就是先在茶盏中注入少量的沸水调膏,接下来根据茶盏中的茶末量来决定注入的水量,一边注水一边用茶笼在茶盏中击拂 。茶道大师陶谷在其著作《荈茗录》的“生成盏”条中有“沙门福全生于金乡 , 长于茶海,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 。并点四瓯,共一绝句 , 泛乎汤表”的记载,其“茶百戏”条中也有“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的记载 。陶谷将点茶注汤的过程中茶末的变幻比喻成一幅水墨丹青画,称之为茶白戏、水丹青 , 宋人又称之为“分茶” 。《荈茗录》是陶谷《清异录》中“荈茗部”的一部分 , 当中所记载的`大都是五代十国以及宋朝初年的茶事 。分茶是在点茶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可以推断点茶法的起始时间当应不会晚于五代 。
点茶法盛行于宋元时期,并北传辽、金 。元明因袭,约亡于明朝后期 。从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书可以了解到,点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择水、取火、候汤、爝盏、点茶(包括词膏和击拂) 。 点茶法在宋朝时十分流行,宋代的文人墨客在其诗词中有很多关于点茶法的描写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一诗中:“黄金碾畔绿尘飞 , 碧玉瓯中翠涛起”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试院煎茶》诗中也有“蟹跟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的吟咏;苏轼的弟弟苏辙在其《宋城宰韩文惠日铸茶》一诗中有“磨转春雷飞白雪 , 瓯倾锡水散凝酥”的描写;南宋诗人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中云:“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蒸水老禅弄泉手 , 隆兴元春新玉爪 。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 。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 。北宋释惠洪《无学点茶乞茶》诗有“银瓶瑟瑟过风雨 , 渐觉羊肠挽声变 。盏深扣之肴浮乳,点茶三昧须饶汝”之句 。北宋黄庭坚的词作《满庭芳》有“碾深罗细,琼蕊冷生烟”,“银瓶蟹眼,惊鹭涛翻”之语 。众多的文人都对点茶法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 可以看出点茶法在宋朝时的广泛影响 。
点茶法虽然自宋以后逐渐衰退,但一直到明朝前中期时,仍然存在 。宁王朱权在其所著《茶谱》的序中有云:“命一童子设香案携茶炉于前 , 一童子出茶具,以飘汲清泉注于瓶而饮之 。然后碾茶为末 , 置于磨令细,以罗罗之 。候汤将如蟹眼,量客众寡,投数匕人于巨瓯 。候汤出相宜 , 以茶筅捧令沫不浮,乃成云头雨脚,分于碾瓯” 。由此可见 , 朱权“崇新改易 , 自成一家”的烹茶方法仍然沿用的是宋人的点茶法 。
点花茶法
明代朱权等人创造出了点花茶法,人们把数枚梅花、桂花和茉莉花等花的蓓蕾直接和末茶一起放在碗中,热茶中的水气能让茶汤催花绽放 , 既能观赏花开的美景,又能嗅到花香和荣香 。
【宋朝点茶是什么,宋代点茶是什么意思】 点花茶的方法是首先要准备简约的茶器 。然后是煎水,最好选用山泉水来煎一煎水以”三沸水‘最为适用 。接着是备茶,准备上好的茉莉花茶和“本茶”各~听,并准备纳茶纸和茶匙 。接着是投茶,分别把本茶和花茶投入茶瓯、点香杯中 。接下来要洗茶 , 因为“点花荼”法所用的本茶都是较陈的茶叶,所以要先进行洗茶 。也要洗一遍花茶,但过汤要快 。紧接着是点花茶 , 用沸水直接冲入点香杯后,约10秒就可以出汤,茶汤经过过滤后倒人公道杯中,待用 。随后就是烹茶,把公道杯中的茶汤直接冲八茶瓯中就行,约半分钟之后就可以开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