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由来,除夕的来历和传说

1、除夕的来历和传说1、古时候,人们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便是“除夕”的由来 。传说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次勇猛无比,经常伤害人类的性命 。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怪兽害怕红色的东西,还比较害怕火光和炸响,因此 , 大家每年的最后一天都会贴春联、放鞭炮等 。2、除夕是新年的前一天,即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很忙碌,准备迎新春 。除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人都选择在这天守岁,就是通宵不睡觉,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3、过除夕时,北方和南方的习俗不一样 。北方人在这天包水饺吃,而南方人做年糕 。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这天对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与家人团聚,一起吃团圆饭 。4、除夕这天 , 贴春联和挂灯笼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还要打扫房间 。过完除夕后,第二天就是新年了,是新年的第一天 , 人们会早早起床去拜年,同时会准备许多饭菜 。
除夕来自先秦时期的逐除的习俗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称为“逐除” 。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除夕的传说是,中国

除夕的由来,除夕的来历和传说

文章插图
2、除夕的来历习俗和传说故事有哪些1、除夕这个节日是由先秦时期的逐除演变而来 。所谓“逐除”是指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有《吕氏春秋·季冬记》可考,而“逐除”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除夕最早应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
2、传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 , 当大雪封山,夕聚会到附近祸害乡邻找食物,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 , 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
3、这年 , 村子人在准备避难时,一位好心的婆婆救了饿晕在路边的孩子,并带到竹林躲避夕 。婆婆告诉孩子,夕追到这 , 看到人们在伐竹就匆忙走了 。孩子一思索,告诉大家,他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 , 回家后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 。
4、夕再次来袭,孩子出面吸引夕的注意,让村民往火里扔碎竹节 , 可大家因为害怕 , 都僵住了 。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 。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 。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 , 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
5、夕被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但是那个救了村庄的聪明孩子却死了 。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 。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
6、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 。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 。
7、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动物,非常厉害,人们把它叫做“年” 。“年”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出现一次 。“年”这东西一出来,就会危害人类,给人来造成很大的灾难 。“年”在晚上出来活动,因此人们到时都熄灭灯火,整夜不眠,躲避灾害 。后来发现穿红衣,燃炮竹发出的声响,可以把“年”赶跑 。于是 , 每到年末时,觉着“年”快要出现的时候,人们就燃放爆竹来避邪 , 祈求来年好运 。所以过年大放鞭炮习俗,流传到今天 。
除夕的由来,除夕的来历和传说

文章插图
3、除夕的由来和风俗简介除夕的由来:
【除夕的由来,除夕的来历和传说】除夕相传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 , 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 。以求新的一年安宁 。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 , 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 , 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 。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
除夕的风俗:
1、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 。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
2、贴年红
年红,是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 。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 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
3、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 , 祖先是我们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
4、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 , 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 。
除夕的由来,除夕的来历和传说

文章插图
4、除夕夜的来历和风俗有哪些?除夕的由来: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夕”的妖怪,专门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孩 。“夕”神出鬼没,只在太阳落山后出来,半夜后又不见其踪影 , 没有人知道它住在哪儿 。老百姓对它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 。
一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比,箭无虚发,猎狗也非常厉害,见乡亲们被“夕”所害,决心除掉“夕” 。他带着狗到处找“夕”,找了一年 。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 。
他找到镇上的人们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
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他刚闯进一户人家,这家人就敲起了盆盆罐罐 , 接着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 。“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 。“夕”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 。“夕”力不从心,想逃跑,哪知后腿被猎狗死死咬着,七郎趁机一箭把“夕”射死 。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 。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
除夕风俗:
①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 ,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 , 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 。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 。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
②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除夕之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
③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 。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 。在我们山西的一些农村,大年三十傍晚时分,会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 。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
除夕的由来,除夕的来历和传说

文章插图
5、中国的除夕是什么来历的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最后一天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 。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汉族民间最为重视 。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 , 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除夕这天,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 。除夕这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家人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 , 这是何等的幸福 。
除夕的由来 除夕是怎么来的 关于除夕的故事
除夕的由来: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 。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 。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 。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
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 。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 , 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候 , 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 。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 , 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 。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 , 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 。这天夜里 , "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 , 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 , 再也不敢出来 。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 , 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 , 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 。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 。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 , 并关上大门 。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 。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 , 俗称"光年" 。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 。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 。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 , 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 。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 。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 。姑苏城乡 , 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 。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 , 祭祖、接神、接灶 。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 。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 。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 , 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 , 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 , 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 , 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 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