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看清一个人的方法不是日久见人心,而是……

《淮南子》有云: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
所谓细节见人品,行为知人心 。
衡量一个人如何,评价一个人怎样,最好的方法不是日久见人心,而是看他在生气时的表现 。
【最能看清一个人的方法不是日久见人心,而是……】因为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和教养,全都藏在细小的言行里 。
最能看清一个人的方法不是日久见人心,而是……
文章图片

01
生气见教养
什么是教养?
梁晓声曾这么回答:
"教养,不是一个人读了多少书,而是根植在内心的修养与底蕴,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
教养,不只是表面干净得体的穿着,和看似彬彬有礼的举止 。
还有对人不分穷富美丑行君子之风,对弱者不分男女老幼行举手之劳 。
在平和的状态下,无论内心再怎么黑暗的人,都能够表现出一副人畜无害,善意满满的模样 。
毕竟,谁也不会喜欢将自己的粗鲁阴暗暴露在人前 。
可是,情绪却是人释放内心魔兽的开关,当人特别生气的时候,那么所展现的才是他真实的内心 。
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中年男人,博士毕业,从事的也是神圣的教育行业 。平常时间里,教学育人,与邻里相处也特别友善 。
可是直到后来有一次,他开车撞到了一个骑车的老人 。
当时他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去关心老人是否受伤,而是在看到自己车子被剐蹭后变得气急败坏 。
不仅言语污秽,而且还对老人动手 。
也许看到这个故事,有人会觉得,老人把别人的车剐蹭了,别人生气是理所当然的 。
可是,我却觉得,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就算再怎么气愤,也不会忍心对一个弱势者污言秽语甚至是动手伤害 。
真正有教养的人,不管生不生气,都能保有基本的素养,控制好的自己的脾气和情绪 。
真正有教养的人,懂得善待他人,永远对这个世界保持谦卑和敬意 。
最能看清一个人的方法不是日久见人心,而是……
文章图片

02
生气见人品
国学大师季羡林和臧克家曾遇到这么一件事:
一天,他俩去小饭馆吃饭,隔壁桌坐了一位带孩子用餐的妈妈 。
吃了一会,女人就将孩子放在凳子上,自己去洗手间了 。
结果,小孩不小心从凳子上摔了下来,哇哇大哭 。
心善的季羡林见了,急忙去扶小孩 。
而孩子的妈妈刚好从厕所出来,见到孩子哭的场景,以为孩子被欺负,就大骂道:
“一个大人干嘛欺负小孩,要是我儿子受伤了,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