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刷牙吗,古代人怎么刷牙

1、古代人怎么刷牙1、人类祖先早有漱口、刷牙的习惯,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人乌尔城邦的国王墓穴中就曾发现过清理口腔用的最早工具――牙棒 。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人们用动物骨灰做牙粉,清理口腔,现在还有些原始部落用木炭、盐水、细砂、树枝来清理牙齿 。阿拉伯人现在还从一种叫Arak的树上取下树枝,将一端捣碎,做成刷状 , 用来清理牙缝及刷牙,称之为Miswak,是一种天然牙刷,据科学家分析,这种树枝含氟及皂素,可预防蛀牙,并有止痛作用 。 
2、中国最早的牙齿洁具是杨柳枝,在晚唐时期,那时都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 , 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很方便的牙刷 。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个来源 。
3、宋代,已有了类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药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来漱口 。如果怕清洗不干净,便用手指代替现在的牙刷,在不然,就是先前说的杨柳枝,沾上古牙膏清理牙齿 。
4、从古书记载来看,到了南宋,城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 。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毛孔两行,上植马尾 。和现代的牙刷已经很接近了 。
5、也有青盐用布或者手指,或上面提到的古代牙刷,用这些蘸了,擦牙齿,然后用清水漱口 。据说,古时候有段时间很流行一种妆啊,黑齿,就是把牙齿全都染成黑色,作为一种时尚美 。审美观念让人实为不解,也许这样好,反正都染黑了,一劳永逸,也不用考虑洁齿 。
6、直接关于漱口的记载,见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 。这里指的是饭后漱口,也有人主张晚上漱口,认为晚上漱口对保护牙齿有更好的效果 。
扩展资料:
1、刷牙是使用牙刷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 , 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自我口腔保健方法;也是人们自我清除菌斑,预防牙周病发生、发展和复发的最主要手段 。
2、选择合适的牙刷、牙膏、刷牙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帮助控制牙菌斑 , 维护口腔健康或延长修复体的使用寿命 。如果刷牙方法不适当,不但达不到刷牙的目的 , 反会引起各种不良后果,最常见的是牙龈萎缩和牙齿颈部的楔状缺损 。
3、刷牙最主要的目的是祛除牙菌斑,因为只有牙菌斑才能在牙齿表面形成稳定的附着 。牙结石、牙垢这些不洁的物质只能通过牙菌斑才能停留在牙齿表面,继而造成牙齿发炎、出血甚至松动脱落 。餐后大概30分钟-60分钟,牙菌斑就能在牙齿表面形成稳定附着,因此,建议餐后15分钟-30分钟内刷牙效果最佳,能有效预防牙菌斑的形成,也就不会有牙结石、牙垢的产生 。
4、大部分人一生只有一副恒牙,龋齿是慢慢发生的,而牙齿损伤后是不能自我修复再生的,因此应该从小就养成正确良好的刷牙护牙习惯,并且应时常观察牙齿(尤其是后面几颗大牙容易龋齿)是否有龋齿变黑等情况,若有要及时处理,否则龋齿慢慢会严重化,甚至需要补牙和拔牙 。另外可以每两三年进行一次洗牙 , 有利于洗去刷牙不能清除的牙石 , 减轻牙周炎,延缓牙菌斑的沉积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刷牙
最早用手,后来发明了植毛牙刷 。
纵观中国古代的“牙齿保健史”,我们祖先早在战国时期就很注重口腔卫生 , 在没有牙刷和牙膏的时候,他们用漱口预防龋齿 。
在使用牙刷之前,古人除了漱口,后来想到了揩齿法,也就是用手指蘸盐或其他几味药品来清洁牙齿 。
仔细观察敦煌196窟的晚唐壁画《劳度叉斗圣变》,就能从中发现一幅《揩齿图》 。
或许是以手揩齿不那么卫生,聪明的古人发明了“升级版”的刷牙法――咀嚼植物的嫩枝,在使口腔气息清新的同时,嫩枝顶端分出许多纤维,可以清洁牙齿和牙龈 。
《华严经》概括“嚼杨枝具十德”,概括出咀嚼杨枝的十大好处:一消宿食,二除痰?。庵诙?,四去齿垢,五发口香,六能明目,七泽润咽喉,八唇无皴裂,九增益声气,十食不爽味 。
最晚在公元10世纪,我国已经发明了植毛牙刷 。
1954年,考古学工作者在内蒙古赤峰市,清理辽驸马卫国王墓葬时,发现了两把设计精致的骨制牙刷柄 。它的形状与现代的牙刷柄相似,长短也差不多,而且头部有两排共8个植毛孔,与现代牙刷两排12个植毛孔惊人地相似 。
专家推测这个墓葬的时间为公元959年 。
扩展资料
“奇葩”的古人
古人并不是一直都已牙齿洁白为美,脑洞大开的唐代女子不仅会为自己画一个夸张的“大黑唇” , 还会染黑牙齿,据说可以达到防蛀、辟邪、保健的功效 。
翻看唐朝的仕女绘画,仍然可以看到中原女子染黑牙齿的情形 。黑齿是一种专门的铁浆染成的,大约是将铁屑浸入酒、茶、醋中变成黑水,然后用羽毛、笔刷涂在牙齿上 。
当时的贵族女子,如果不染黑齿甚至会担心自己嫁不出去 。
参考资料:人民网《唐代人这样刷牙 敦煌壁画告诉你古人牙齿保健史》
刷牙在晚唐时期就出现了,只不过只是单纯的是刷牙用,而不是要粘上牙膏刷牙这样的 。
最早的刷牙工具就是杨柳枝,敦煌莫高窟的196窟西壁就有记载,当时人们把柳枝泡在水里,要刷牙的时候就把柳枝咬开,用来刷牙,“晨嚼齿木”就是说的用柳枝刷牙了,但是没有牙膏哦 。
宋代就已经有人做出了类似牙膏的东西了,古人以茯苓等药材煮成“古牙膏” , 用来早起漱口 。
扩展资料
1、先来看看盐漱口:
盐漱口这个其实现在也经常有人用,所以盐的作用大家也是有目共睹,不仅仅是清洁,更多的是杀菌用的 。
古人拿盐漱口也是有史料记载的,在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就有:"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 。"大致的意思就是指的每天搞一点盐含在口中,用温水喊,能使口齿牢密 。
2、再说说茶来漱口:
茶的作用就更加大了,不仅仅能泡着喝,而且还能养生,当然对于牙齿也是有去除牙垢的作用了 。
在宋末元初出品的《三元参赞延寿书》就有记载用茶叶漱口的,原文就是"凡饮食讫,辊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 , 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齿,得茶漱涤,不觉脱去而不烦挑剔也 。盖齿性便苦,缘此渐坚牢而齿蠢且自去矣 。"意思也是指的用茶漱口的好处和方法了 。
3、最后看看酒来漱口:
在宋代就有医学著作《医说》说了“刘几年七十余多 , 精神不衰,每一饮酒辄一漱口,虽醉不忘也,曰此可以无齿疾 。”意思也是指的刘都七十多了,精神也好得很 , 原因就是每天饮酒漱口,经常这样坚持所以口腔就没有疾病了,所以酒漱口也可想而知了 。
参考资料
古代人是用什么刷牙的?_凤凰网
古人最早用的牙齿洁具是杨柳枝,古医书《外台秘要》说,用杨枝将一头咬软 , 蘸了药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洁” 。
在晚唐时期,都是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 , 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很方便的牙刷 。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个来源 。
到了宋代,已有了类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药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来漱口 。
到了南宋,城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 。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毛孔两行,上植马尾 。
元朝时期的牙刷已经与现代牙刷相差无几了,牙刷柄如短簪,由玳瑁制成,刷毛是白色马鬃,由白色丝线锁固在刷柄上 。这在当时很是新奇,有可能还是舶来品,由南方寄来,价值一金 。
扩展资料:
关于古代刷牙诗歌:
1、元人郭钰有《郭恒惠牙刷得雪字》一诗:“南州牙刷寄来日,去腻涤烦一金直 。短簪削成玳瑁轻,冰丝缀锁银鬃密 。”
译文:
南州牙刷寄来的时候,去腻涤烦一金直 。短插削成玳瑁轻,冰丝连接锁银鬃秘密 。
2、冯梦龙辑录的民歌集《童痴二弄》中,有一首南方情歌:“吃个镜子来里做眼,编筐着弗得个蓬尘,牙刷子只等你开口,绊头带来里缱筋,眉刷弗住介掠来掠去,刮舌又介掀嘴撩唇 。”
3、《清稗类钞》“牙刷铭”:“惟口启羞,亦复含垢 。积垢毁齿,大开狗窦 。有物拭之,晨兴之候 。短小精悍,誓歼群丑 。”
译文:
只有口头报告羞耻,还有含污垢 。积污垢毁坏牙齿,大开狗洞 。有东西擦的,早晨起来的时候 。用牙刷短小精悍,发誓将口中污垢歼灭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牙刷
1、最早用手,后来发明了植毛牙刷,用柳条沾盐刷牙 。
2、最晚在公元10世纪,我国已经发明了植毛牙刷 。
3、1954年,考古学工作者在内蒙古赤峰市,清理辽驸马卫国王墓葬时 , 发现了两把设计精致的骨制牙刷柄 。它的形状与现代的牙刷柄相似,长短也差不多,而且头部有两排共8个植毛孔 , 与现代牙刷两排12个植毛孔惊人地相似 。
扩展资料
1、三国两晋南北朝:在口腔卫生保健方面,西晋始见”牙签”之记载 。晋?陆云在《致其兄陆机书》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 , 今以一枚寄兄” 。
2、隋唐五代时期:揩齿以保口齿清洁,当时已渐趋流行 。其方法主要有“杨枝揩齿法”和手指揩齿法”两种 , 《处台秘要》中载有“每朝杨柳枝咬头软 , 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 。”手指揩齿法见于晚唐敦煌壁画中的“劳度叉斗圣图” 。至于洁牙剂 , 或为盐、或为药物散剂 。
3、两宋时期:《太平圣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 。《太平圣惠方》还载有药膏药齿法:柳枝 , 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谓今之药物牙膏的雏型 , 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 。宋?周守中《养生类纂》:“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 。在欧洲,约500年后所记述的植毛牙刷与周守中的记录相同 。
参考资料:唐代人这样刷牙 敦煌壁画告诉你古人牙齿保健史-人民网

古代人刷牙吗,古代人怎么刷牙

文章插图
2、古代人没有牙刷牙膏,他们平时不刷牙吗?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 , 每天刷牙已经成为最起码的健康习惯 , 早晨醒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刷牙 , 晚上睡前做的最后一件事还是刷牙 。虽然和洗衣做饭这些日常家务比起来,刷牙并非什么麻烦事,所需最多不过三五分钟而已,但真正做到每天刷牙两次的成人却仅占36.1%左右 。
人们不喜欢刷牙的原因,基本上都是懒惰在作祟,现代人生活节奏快 , 工作忙,于是刷牙这件看似可有可无的事就被忘之脑后 。有人自我安慰说:“古代人没有牙刷牙膏,不也照样生活?”那么古代人真的不刷牙吗?
牙签、树枝和人尿,原始洁牙工具效果如何?
刷牙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至今还不到百年的历史,但实际上从人类文明早期开始,祖先们就已经懂得借助各种天然工具清洁牙齿,其中一些确实具有效果,另一些则近乎荒唐 。
人类最先使用的洁牙工具是牙签,考古学家在古罗马发掘出一端被打磨得尖尖的竹签 , 在旁边的人类牙齿化石的缝隙中找到了同种竹签碎屑,以此推断那就是最早被应用的牙签 。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牙签也逐渐成为身份地位的标志,古代中国墓穴中出现的象牙牙签,是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奢侈品 。
出于社交的需求 , 古人也在寻求清新口气的方法,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古印度人的妙招――咀嚼齿木(一般来说是杨树和柳树枝条) 。据说当时印度有清晨不嚼齿木不吃饭的习俗,且其效果得到了现代科学的支持 。
原因在于柳树枝条中含有水杨酸 , 也就是常用药物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确实有利于牙齿健康 , 而杨树枝条中则含有多种芳香物质和化学成分,对于改善口气亦有奇效 。因此如果某天你到野外露营忘带牙刷,不妨学学这种来自印度的方法 。
古罗马人还有一种异想天开的习惯,他们收集人的尿液用来漱口,并相信这样做可以改善牙齿健康 。且不说味道如何,尿液是否真有洁牙作用同样饱受争议,科学家认为其中唯一可能对牙齿有利的成分是铵类物质,但至少令人感到安慰的是 , 只要保证尿液来自于健康的人群,用来漱口还是安全的 。
牙刷的雏形――宋代“刷牙铺”引领时尚!
人类清洁牙齿的主要目的 , 大概就是预防蛀牙了,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知道,如果食物残留在口腔内,会在细菌的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使牙齿脱矿形成蛀牙,而对于古人来说 , 他们自然难以理解这些,但并不妨碍古人制造出类似现代牙刷和牙膏的产品 。
最晚在中国宋代,使用牙刷和牙粉就已经成为时尚潮流,京城街道旁相继开张的“刷牙铺”顾客盈门,走进“刷牙铺”,人们可以买到以竹木为柄、以马尾或猪鬃做刷头的牙刷,称作“刷牙子” , 还能买到以动物骨粉和细辛、沉香等香料粉末混合而成的牙粉 。每次吃完饭,只需用牙刷蘸上清水,撒上牙粉,即可用来刷牙 , 可以说与现代刷牙方式几乎无异 。
宋代牙刷和牙粉取材于绿色原生态天然原料 , 清洁效果很好,怎奈因为制作工艺复杂,原料数量有限,成本居高不下 , 一般老百姓根本无福消受,就连当时做官多年的苏东坡也只能自己动手制作牙粉 。苏轼在文章中记下了他独创的牙粉配方:选用新鲜松枝蒸煮晒干,混合白茯苓末然后装盒,每次取一勺加上热水含漱 , 即可使人口齿坚固延年益寿 。
现代工业的发展 , 让刷牙成为国际习惯
近代以来随着医学的进步 , 牙医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19世纪初,多位牙医相继改进牙刷的制造方法,以赛璐珞制作刷柄,后来改为强度和舒适性更为优秀的高分子材料 。还将美国杜邦公司发明的合成纤维――尼龙用于刷毛制作,相比过去的动物毛发,尼龙纤维更柔软耐磨,又容易干燥,成本也更低,因而大大加速了牙刷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 。
现代牙膏是由牙粉改进而来的,过去的牙粉主要由研磨剂、表面活性剂和香料等组成,形态类似于洗衣粉 , 不易使用和携带 。维也纳牙医赛格受到金属软管盛装颜料的启发,将牙粉加入增稠剂混合为膏状 , 再注入铝制金属软管 , 使用者只需轻轻挤压,即可把牙膏涂抹在牙刷上,就这样第一支现代牙膏便诞生于世 。
后来铝制外皮换成了柔软的聚乙烯材料,牙膏功能也更为多样,氟化物的加入使得牙膏具有了修复和加固牙齿的作用,随着刷牙理念的广泛传播 , 20世纪下半叶,人类口腔健康程度得到空前提高 。
你或许感到疑惑,为什么在温饱尚未满足的时期,人类却格外注重口腔清洁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尝试一整天不刷牙,或者任由食物残渣卡在牙缝中,那种味道会令你抓狂。
生活在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感到幸运,至少获取刷牙工具早已变得轻而易举,那么为了可爱的牙齿更长久地陪伴我们,减少不必要的痛苦,从今天开始好好刷牙吧!
平时都不会刷牙,最重要的就是我也经常吃完饭之后漱口,这也就是古代人的一个习惯 , 一天睡醒了之后也不会去刷牙,而是用水简单的漱口即可,所以说非常的方便,但是并不是非常的卫生 。
并不是,古代虽然没有牙膏,但是他们会使用其他的东西来保持牙齿的干净,比如用茶叶漱口或是使用特殊的东西来刷牙 。
刷牙 , 他们在刷牙的时候一般都会用清水 , 有的时候也会用一些盐巴 , 之后可以达到清洁的力度 。
是的,他们平常会用盐进行漱口,这些都是非常不干净的,而且古代人的寿命都是比较短的 。
古代人刷牙吗,古代人怎么刷牙

文章插图
3、古代人有牙刷吗?古时候的人是怎么刷牙的?大家都知道,刷牙洗脸是每个现代人出门前的必有流程 。可是 , 在没有牙膏的古代,古人该如何进行牙齿保健的呢?
其实,在很多牙膏广告中,都会穿插古人用盐刷牙的镜头,但这种表现,却是不完整的 。因为 , 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非常重视牙齿的清洁和美白,牙膏的替代品不仅仅是盐 。正如《诗经》中提到的“齿如瓠犀”一般,古代美女也非常追求牙齿的整齐洁白 。
在古代,牙齿若长得参差不齐 , 便被会视作龃龉 。具体一点是,咬合不齐为龊,不平整者为龋 , 排列不齐为龇 , 这些都被视作牙齿的病态 。据此可以看出,古人对牙齿健康的要求极高 。
根据《礼记》记载,古人早在先秦时期 , 就有了刷牙护齿的习惯 。所谓“鸡初鸣,咸漱”,便正是指古人通过漱口的方式清洁牙齿 。当然,他们的漱口水也是有讲究的 , 诸如:醋、盐水、茶等具有消毒清洁作用的液体 。茶水中含有氟和维生素,长期用茶水漱口,具有清洁口腔、防止蛀牙的作用 。
并且,中国最早出现的牙齿清洁工具是杨柳枝 。相传,在晚唐时期 , 人们会将杨柳枝泡在水中 , 需要刷牙的时候,便用牙齿撕开杨柳枝 。柳枝中撕裂的纤维就如同木梳上的细小锯齿一般,清洁牙齿十分方便 。古语常言“晨嚼齿木”,即早上嚼木头,这个刷牙原理就和杨柳枝的功效一样 。
1954年,考古工作者在挖掘辽代墓葬时,发现了两把骨制结构的牙刷柄 。这足以证明 , 古人用牙刷清洁牙齿的历史至少也有千年以上 。
此外,相关史书曾提到,南宋时城里出现了一种专门制作和销售牙刷的店铺 。虽然,当时制作牙刷使用的都是骨、竹、角、木等材料 , 但其头部钻孔植马尾的设计,无疑与现代牙刷十分接近 。除了牙刷之外,宋代还出现了用茯苓等药材制成的古牙膏,这或许可以算作现代牙膏的雏形 。
在使用这种“牙膏”时,一些人会使用竹节制成的牙刷清洁,一些人则会用手指或布涂抹摩擦,再用清水漱口 。根据公元六世纪南梁雕刻的石碑内容可知,古人还有用荷叶、皂角、青盐等药物熬制膏体的习惯,这种膏体也被称作“口齿乌髭” 。
相传,用这种“牙膏”刷牙可消炎镇痛、增白留香 。除此之外,还有美容乌发的作用 。
其实,现代人洗漱都有固定的时间 , 许多人会在清晨起床时刷牙漱口,并在晚上入睡前再刷一次牙 。可是,在古代医学家张景岳看来,入睡前洗漱要比晨起洗漱更为护齿 。他在《景岳全书》中提到“每于饭后必漱,则齿至老坚白不坏” , 即:认为餐后漱口 , 牙齿到老都坚白不坏 。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认为,晚上漱口对牙齿有着更好的保护效果 。宋人张杲其所著的《医说》中 , 提到“世人奉养,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 , 即:认为晚间漱口更具护齿效果 。后来,人们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牙齿,索性改为了每天早晚两次漱口,此举显然已经非常贴近现代人的洗漱习惯 。
此外,在刷牙工具尚未被发明前,古人常通过漱口清洁牙齿 。譬如:唐代孙思邈就在其《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 , 以暖水含口齿牢密”的漱口方法 。
除了用盐水漱口外,古人还有用浓茶漱口的习惯 。《延寿书》中提到,凡饮食讫,只要以浓茶漱口,就会解去所有的烦腻 , 调和脾胃 。若是吃肉,以浓茶漱口可自然剔去齿间残留的肉渍 。如此长久防护,牙齿便会越来越坚固 。
除了以茶漱口外,古人还会用酒剂漱口 , 其实,这一做法也是符合现代医学原理的 。《医说》曾提到一个小故事,即:有一位七十余岁的刘老汉,每次喝酒都会顺便漱一下口 。经年累月的坚持之后,刘老汉的精神居然愈加亢奋,口中亦无龋齿 。
除了清洁牙齿之外,古代还出现了镶补牙齿的技术 。唐代颁布的《新修本草》就提到了一种以水银、白锡、银箔制成银膏填充牙齿的医疗措施 。
可见 , 这类史籍证据已经表明 , 我国的牙科医疗技术曾远超世界各国 。
中国最早的牙齿洁具是杨柳枝 , 在晚唐时期 , 那时都把杨柳枝泡在水里 , 要用i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很方便的牙刷 。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个来源 。
人类祖先早有刷牙的习惯,最早的牙齿洁是杨柳枝,在晚唐时期 , 那时都把杨柳枝泡在水里,用牙齿咬开杨柳枝 , 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 , 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个来源 。
古人最开始是用柳枝刷牙,有钱人还用柳枝沾青盐以漱口 。到宋朝时用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制成牙膏 。还做出了用马尾毛的植毛牙刷 。
在唐朝以前古代人是用手指沾着盐来刷牙的,等到唐朝晚期才开始使用制作一些简易的牙刷进行刷牙,先是用杨柳枝制成的,后来改用动物毛发 。
古代人刷牙吗,古代人怎么刷牙

文章插图
4、古代人刷牙吗?古代人又是怎么上厕所的古人刷牙吗?
牙膏牙刷这种东西呢,古代肯定是没有的 , 那么问题来了,古人到底刷不刷牙呢?如果他们不刷牙的话 , 那嘴里得多臭呀 。
其实古人是刷牙的,中国人自古就重视牙齿的整洁与美观,比如我们形容美女的词有“齿如瓠(hù)犀”、“明眸皓齿”,所以,尽管没有牙刷跟牙膏,古人还是要清洁牙齿的 。
不过那时人们清洁牙齿的方式不是“刷牙”,而是“漱口” 。
古人用的漱口水是五花八门,最常用的是盐水,不仅能用盐漱口,还能用盐擦牙,比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每天早晨就有用盐擦牙的习惯 。
古人还有用茶水、酒和明矾水漱口的,据说明矾水能有效预防口疮 。
到了隋唐时期,“刷牙”开始在中国出现了,那时候的刷牙方式跟我们今天不大一样,用的是“揩齿法”,这种“揩齿法”源于古印度 , 和佛教有关,所以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揩齿法”也就传到了中国 。
唐朝医书记载了这种揩齿法,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将杨柳枝的一头用牙齿咬软了,再蘸上少许药粉,用来刷牙 。
这种用来刷牙的杨柳枝又被叫作“齿木”,是中国最早的刷牙用具,如果没有杨柳枝 , 也可以用其他树枝代替,实在不行就用手直接揩牙 。
尽管唐朝有了揩齿法 , 不过学界对这种方式在唐朝的普及程度存在争议 , 有一些观点认为 , 这种方式只有僧人团体会用,并没有在 社会 上广泛普及 。
到了宋朝,真正的牙刷出现了,叫作“刷牙子”,起初,牙刷毛多是用马尾制作,但因为宋朝比较缺马 , 所以市场上常见的牙刷 , 也有可能是用猪毛制作的 。
后来,中国的牙刷传到了欧洲,受到贵族阶层的欢迎,但由于售价较高,一般欧洲民众难以承受,直到19世纪30年代,用尼龙做的牙刷诞生了,因其价格低廉 , 从此正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
古代的厕所长什么样子?
在现代楼房的设计里,刷牙、洗漱、洗澡、上厕所常常是在“卫生间”这一间屋子里解决的,古代没有这样的地方 。
在上古时代,厕所简陋到就是露天挖一个大坑,后来人们在粪坑上面又搭建了小屋 , 可能是怕露天风大把人吹进粪坑 。
那时候上厕所是一件危险的事 , 如果不小心掉进去,不摔死也会被淹死 。
历史 上还真有这样的事:春秋时的晋景公,就是如厕时掉进粪坑淹死的,虽然也有人分析他是上厕所时突发疾病才掉进去 , 但无论如何,晋景公都因此成为了 历史 上第一个在厕所殉职的君主,估计也是唯一一个 。
到了汉朝,厕所一般设在宅院的后方,搭建在高处,下面连通猪圈,这种厕所叫作“酰hùn)”或者“醪蕖保在没有化肥的古代,人畜粪便是最好的农业肥料,将人粪作为猪的辅助食料,也有利于资源再利用 , 但弊端就是,猪食用人类的粪便 , 可能会引发寄生虫病 。
古代还流行一种便携式的如厕器具,因为形状似老虎,所以叫“虎子”,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夜壶 。
古人也很懒,晚上也不想出去上厕所,虎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
到了唐朝,因为开国皇帝李渊的爷爷叫李虎,那“虎子”就不得不避讳一下,改个名字了,于是它改成了“马子” 。
古人对马子的要求也随之变高,不光要能用来装尿,还要能装粪便,“马桶”因而诞生 。
马桶一经发明,广受群众喜爱,毕竟它占地小、味道轻、清理也方便,马桶装满了是不可以随便倒的,必须有专门的人来收 。
在唐宋时,这些人叫做“倾脚工”,唐朝有个叫罗会的人,以收粪为业 , 最后竟然成为了富豪 。
南宋时,粪便收集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市?。?竞争十分激烈 , 到了明清时期 , 这份职业就越来越专业化了 。
因为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居民,生活质量不一样,所以粪便价值也不一样,富人吃得好 , 价值就高 , 肥力足,能卖上好价钱 , 清朝初年,粪夫们商议划定了专属工作区域,并签字画押,彼此不得越界 。
这种有固定区域和路线的,被称为“粪道”,是一种特殊的“特许经营权”,还可以转让买卖 , 直到近代普及抽水马桶以后,粪夫的职业才慢慢消失 。
可以说 , 厕所的进步,是衡量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尺度,一部厕所的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史 。
古人上厕所用什么?
我们大家都知道,造纸术是在汉代才改进并推广的,而且当时的人们觉得这是文化用品,也比较爱惜,直到蒙古族人入主中原,人们才开始普遍用纸来擦屁股 。
那问题来了 , 之前的古人 , 上厕所都用什么?
答案是“厕筹”,又叫“搅屎棍”,这是一种二十多厘米长的条形木片或竹片,古人如厕后,就用这个东西解决 。
至于厕筹出现之前人们都用啥,这已经无从考证了,毕竟古人对这种事情也羞于记载 。
不过根据新中国成立后一些贫穷的农村,人们上厕所还有用树叶、秸秆、卵石、甚至土块的,可能汉朝以前的人上厕所 , 使用的也是这些 。
我们今天使用的卫生纸 , 出现的时间也就一百多年,发明的过程还很戏剧化 , 据说是在20世纪初 , 美国史古脱纸业公司购进一大批纸,在运送过程中出现了疏忽,导致纸面因为潮湿而产生褶皱无法使用,老板史古脱脑洞大开 , 在卷纸上打上一排一排的小洞,便于撕成小张纸片,然后卖给火车站、饭店、学校等地方 , 作为如厕用纸 。
史古脱将这种纸命名为“桑尼”卫生纸巾,因其柔软且好撕,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很快就风靡美国,走向世界 。
古代人刷牙吗,古代人怎么刷牙

文章插图
5、古代人有刷牙吗?秦汉时期:
关于口腔、牙齿之清洁、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 。反之 , 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病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 , 均视之为病态 。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牙齿疾?。康鞣购笫诘韧? ,此时尺有剔除齿缝间食物残渣的习惯 。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发掘了汉末三国东吴时代的高荣墓葬 。其中有一个金制的,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的龙形器物 。小杨枝是龙的尾部,圆形,末端尖 。研究者考证认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来剔除齿间食物残渣的口腔清扫用具,此小杨枝也就是今之牙签的雏形(周大成:江西省南昌市东吴高荣墓发现的金制小杨枝,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2):23-24,1981) 。
三国两晋南北朝:
在口腔卫生保健方面,西晋始见”牙签”之记载 。晋?陆云在致其兄陆机书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周大成:中国口腔医学发展简史 。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 , 8(3):1-9,1981)之语 。其制法虽不知其详,但可看出,牙签当时尚属罕见之物 。
隋唐五代时期:
揩齿以保口齿清洁,当时已渐趋流行 。其方法主要有“杨枝揩齿法”和手指揩齿法”两种,《处台秘要》中载有“每朝杨柳枝咬头软 , 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 。”手指揩齿法见于晚唐敦煌壁画中的“劳度叉斗圣图” 。至于洁牙剂,或为盐、或为药物散剂 。
两宋时期:
《太平圣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 。《太平圣惠方》还载有药膏药齿法:柳枝,槐枝 , 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谓今之药物牙膏的雏型,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 。宋?周守中《养生类纂》:“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 。在欧洲,约500年后所记述的植毛牙刷与周守中的记录相同 。
PS:两宋后 , 根据资料来看中国的口腔清洁方法没有再发展,想是一直沿用旧法 。不过口腔各种病理的医疗倒有着一定的发展 。
另附上关于"漱"的记载:
"漱"即洗涤的意思 。在古书中早有记载,例如:《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洗 。"说明古代已养成了早晨进行"盥洗"的习惯 。这里的"盥洗"也可能包括漱口在内 。直接关于"漱口"的记载,见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 。"这里指的是饭后漱口,也有人主张晚上漱口,认为晚上漱口对保护牙齿有更大的效果 。宋代张呆著《医说》;"世人奉养,往往倒置 , 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 。"后来有更多人主张 , 每天早晚两次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 。
在刷牙工具没有发明之前 , 古代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 , 以盐水、浓茶、酒为漱口剂,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 , 以暖水含……口齿牢密 。"《延寿书》有用浓茶漱口的记载,"凡饮食讫,辊以浓茶漱口 , 烦腻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齿,得茶漱涤,不觉脱去而不烦挑剔也 。盖齿性便苦 , 缘此渐坚牢而齿蠢且自去矣 。"据现代药理分析,茶叶中除有维生素外,还含有单宁和少量的氟化合物 , 单宁具有抗菌、杀菌作用 。氟化合物确有防止龋齿的作用 。说明古代主张用浓茶漱口预防龋齿,是符合科学原理的 。关于酒剂漱口,《医说》:"刘几年七十余多,精神不衰,每一饮酒辄一漱口,虽醉不忘也,曰此可以无齿疾 。"这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以后 , 我国人民在含漱法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揩齿法 。
此外,有关学者认为 , 我国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国家 。因为在辽墓穴中发现过骨质的牙刷柄,它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牙刷实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时间 。不过,墩煌石窟中的壁画表明,古人是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的 。到明代更有人主张用左右手同时擦牙 。可见,那时的牙刷使用还不是普遍 。
莫高窟的经变画,如唐《劳度叉斗经变》中 , 描绘“外道”最终皈依佛法时 , 常常进行洗浴、剃度、揩齿的情景 。揩齿就是刷牙 。古人刷牙的方法正像画上这样: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药物,抹在牙齿上,再用牙刷去刷 。
印度人曾经用杨枝刷牙,所以杨枝又叫“木齿” 。不仅如此,鉴于牙齿的健康在全身健康方面所居的重要地位,印度人还把赠送杨枝作为“祝您健康”的一种表示呢 。后来此法传入我国 , 我国人民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刷牙方式 。古医书《外台秘要》说,用杨枝将一头咬软,蘸了药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洁” 。在往昔,齿木据说是僧人必备的日常用品之一 。辰起及餐毕,僧人都要将齿木嚼成细条状,用来剔除齿间残物 。它兼有牙刷和牙签的功能 。洁牙之后,方可去诵经礼拜 。佛经《华严经》上甚至把嚼杨枝归纳有十大好处 。它们是:1.消宿食;2.除痰疾;3.解众毒;4.去齿垢;5.发口香;6.能名目;7.润泽喉咙;8.唇无皱裂;9.增益声气;10.食不爽味 。
当然 , 虽说杨枝是洁牙的常用“齿木”,但齿木又并非只限于杨枝 。百姓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寻合适的洁牙材料 。槐枝、桃枝、葛藤等都与杨枝一样有苦、涩、辛、辣的味道 , 所以它们也可以成为齿木 。
没有牙膏的时代,大家不仅能找到洁齿的材料,而且用“嚼”的方法来洁齿,看来比“刷”更为方便,实用 。那么,咀嚼嫩树枝用以洁牙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古今都认为确有良效 。李时珍也说,用嫩柳枝“削为牙枝 , 涤齿甚妙”
参考资料:中医历史网http://www.cintcm.com/
秦汉时期:
关于口腔、牙齿之清洁、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 , 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 。反之 , 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病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均视之为病态 。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牙齿疾病,除强调饭后漱口等外,此时尺有剔除齿缝间食物残渣的习惯 。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发掘了汉末三国东吴时代的高荣墓葬 。其中有一个金制的,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的龙形器物 。小杨枝是龙的尾部,圆形,末端尖 。研究者考证认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来剔除齿间食物残渣的口腔清扫用具 , 此小杨枝也就是今之牙签的雏形(周大成:江西省南昌市东吴高荣墓发现的金制小杨枝,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2):23-24,1981) 。
三国两晋南北朝:
在口腔卫生保健方面,西晋始见”牙签”之记载 。晋?陆云在致其兄陆机书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周大成:中国口腔医学发展简史 。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3):1-9,1981)之语 。其制法虽不知其详 , 但可看出,牙签当时尚属罕见之物 。
隋唐五代时期:
揩齿以保口齿清洁,当时已渐趋流行 。其方法主要有“杨枝揩齿法”和手指揩齿法”两种,《处台秘要》中载有“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 , 香而光洁 。”手指揩齿法见于晚唐敦煌壁画中的“劳度叉斗圣图” 。至于洁牙剂,或为盐、或为药物散剂 。
两宋时期:
《太平圣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 。《太平圣惠方》还载有药膏药齿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 , 细辛,等每用擦牙 , 此可谓今之药物牙膏的雏型,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 。宋?周守中《养生类纂》:“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 。在欧洲,约500年后所记述的植毛牙刷与周守中的记录相同 。
PS:两宋后,根据资料来看中国的口腔清洁方法没有再发展,想是一直沿用旧法 。不过口腔各种病理的医疗倒有着一定的发展 。
另附上关于"漱"的记载:
"漱"即洗涤的意思 。在古书中早有记载 , 例如:《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洗 。"说明古代已养成了早晨进行"盥洗"的习惯 。这里的"盥洗"也可能包括漱口在内 。直接关于"漱口"的记载,见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 , 使人病龋齿 。"这里指的是饭后漱口,也有人主张晚上漱口,认为晚上漱口对保护牙齿有更大的效果 。宋代张呆著《医说》;"世人奉养,往往倒置 , 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 , 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 。"后来有更多人主张,每天早晚两次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 。
在刷牙工具没有发明之前,古代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以盐水、浓茶、酒为漱口剂,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 。"《延寿书》有用浓茶漱口的记载,"凡饮食讫,辊以浓茶漱口 , 烦腻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齿,得茶漱涤 , 不觉脱去而不烦挑剔也 。盖齿性便苦,缘此渐坚牢而齿蠢且自去矣 。"据现代药理分析,茶叶中除有维生素外,还含有单宁和少量的氟化合物,单宁具有抗菌、杀菌作用 。氟化合物确有防止龋齿的作用 。说明古代主张用浓茶漱口预防龋齿,是符合科学原理的 。关于酒剂漱口,《医说》:"刘几年七十余多,精神不衰 , 每一饮酒辄一漱口,虽醉不忘也,曰此可以无齿疾 。"这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以后,我国人民在含漱法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揩齿法 。
此外,有关学者认为 , 我国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国家 。因为在辽墓穴中发现过骨质的牙刷柄,它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牙刷实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时间 。不过,墩煌石窟中的壁画表明 , 古人是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的 。到明代更有人主张用左右手同时擦牙 。可见,那时的牙刷使用还不是普遍 。
莫高窟的经变画,如唐《劳度叉斗经变》中,描绘“外道”最终皈依佛法时 , 常常进行洗浴、剃度、揩齿的情景 。揩齿就是刷牙 。古人刷牙的方法正像画上这样: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药物,抹在牙齿上,再用牙刷去刷 。
印度人曾经用杨枝刷牙 , 所以杨枝又叫“木齿” 。不仅如此,鉴于牙齿的健康在全身健康方面所居的重要地位,印度人还把赠送杨枝作为“祝您健康”的一种表示呢 。后来此法传入我国,我国人民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刷牙方式 。古医书《外台秘要》说,用杨枝将一头咬软,蘸了药物揩牙 , 可使牙“香而光洁” 。在往昔,齿木据说是僧人必备的日常用品之一 。辰起及餐毕 , 僧人都要将齿木嚼成细条状,用来剔除齿间残物 。它兼有牙刷和牙签的功能 。洁牙之后 , 方可去诵经礼拜 。佛经《华严经》上甚至把嚼杨枝归纳有十大好处 。它们是:1.消宿食;2.除痰疾;3.解众毒;4.去齿垢;5.发口香;6.能名目;7.润泽喉咙; 8.唇无皱裂;9.增益声气;10.食不爽味 。
当然,虽说杨枝是洁牙的常用“齿木”,但齿木又并非只限于杨枝 。百姓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寻合适的洁牙材料 。槐枝、桃枝、葛藤等都与杨枝一样有苦、涩、辛、辣的味道 , 所以它们也可以成为齿木 。
没有牙膏的时代,大家不仅能找到洁齿的材料,而且用“嚼”的方法来洁齿,看来比“刷”更为方便 , 实用 。那么,咀嚼嫩树枝用以洁牙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古今都认为确有良效 。李时珍也说,用嫩柳枝“削为牙枝 , 涤齿甚妙”
古人有专门的的漱口剂,但是因为清洁度不高,古人也会在饭后通过嚼些嫩树枝的方式来清洁牙齿
古代人都吃绿箭 哈哈 开玩笑了
中国很久以前就有清洁牙齿的好习惯,晋代就有用柳枝制作的牙刷,唐朝的墓中发现过用猪鬃做的牙刷 , 不过那时普遍是用柳枝;宋朝时牙刷已经很普遍了,《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城有好多制售牙刷的商店,当时的“牙膏”可能是中药汁,元代墓中发掘过象牙制的牙刷,我们丢掉这一习惯可能是在大清王朝 , 所以现在人有古时候人不刷牙的印象
【古代人刷牙吗,古代人怎么刷牙】古代人也有刷牙的,但其牙刷与现代的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古代没有塑料,用的是竹制的柄,棕制的刷毛,还有那时没有牙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