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读后感摘抄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摘抄
文章图片

《人生的智慧》是一本由[德] 阿图尔·叔本华著作,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304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20-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一):读《人生的智慧》有感
在知乎上,看到这本书推荐时,我以为我会看不下去 。毕竟,叔本华是19世纪的哲学家 。我向来很有自知之明,对于,这类书籍,铁定啃不下来的 。
没想到,这次竟能看完,并做了很多摘录 。在豆瓣上,很多人说这是一本影响他们很深的书,许是我境界不够,亦或是看的时机不对,因此,参透不多 。
全书分为七部分,很多观点非常实用 。幸福,健康,财富,地位,品质,孤独,心性等等,稍微应用到生活里,都会觉得很受用 。
看最后两部分,即第六章建议和格言、第七章人生各个阶段,很有收获,估摸是涉及自身的因素,代入感强,看起来不太费劲 。
这本书里,叔本华谈到的无聊,痛苦,孤独,幸福,认同,建议等,很精彩 。他很多观点非常新颖,这让我在看的过程,减少了不适感 。
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这二者之间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当你需要为生存而劳作时,你是痛苦的;当你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你会感到无聊 。
莫名就很喜欢这段话,虽然很扎心 。不过,这些天看下来,扎心的地方不仅于此 。尤其是我看到最后一部分人生的各个阶段时 。好在,看完后,更多的是释然 。
这本书打破了,我对哲学的认知 。原本我以为哲学是艰深晦涩的,特别是理论,一听就费脑 。不曾想,原来也有这么易懂的哲学书籍 。
书里有些观点偏于绝对,可能是我认知太浅,阅历不够,参透不了 。故需要多读,常读 。也许时机到了,可能就通晓了 。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二):读叔本华
发展心理学老师曾经建议我们找些西方哲学书籍来看,一直拖着,点开叔本华这本《人生的智慧》,语句相比其他哲学家的论证体系而言是较通俗的,我虽然读的囫囵吞枣,大多不解,却也有许多获益,找时间会再读第二遍,细致耐心的读,带着对哲学的敬畏和喜爱,此外他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我也十分期待阅读 。关于自身意识,人活在自己认知构建的世界里,联想到心理咨询里的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表明决定行为后果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其的认知评价,挪用到现实生活中,怎么看待事情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模塑起积极乐观的认知模式,碰到问题就想着解决,而不是消极回避,日子会好过许多;关于健康和运动,最近健身对这点尤有感触,内在精神世界有强烈激荡的思考,外在肉体却静止不动,势必失衡出乱,特别认同毛泽东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生理和心理是融合发展、良性互动的,在运动中获得对身体的掌控感,同理也能更好的处理情绪问题 。"一病万事空",所以任何事情都要排在健康的后面,为满足感官享乐,纵贪奢食实在是不聪明的举止,遑论起居无度,更是伤身;叔本华还特别推崇独处,鼓励沉默慎言,人诚然可以在独处中得到迅速成长,这是喧哗躁动的交游狂欢无法给予的,但有质量的社交也是不可或缺的,离群索居,独行于世者,要么是神灵和天才,要么是野兽和疯子,我们大多普通人,只取一端是不明智的,两者兼顾比较好,既能够在独处中倾听自己,也能在交友中有所鉴学;再有就是珍爱生命,惜取时间了,死亡是每个人最终的宿命,怎么在抵达终点前过好这一生,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每分每秒都是不可重演的逝去,所以高低好坏成败,用心体验和珍惜,甚至连崩溃大哭的至暗时刻,来日回首看,亦值得怀念,生活不会是暖融融一团欢喜,那些心碎和愧疚的钟点也独一无二 。关于女性的部分论述我很不赞同,还有说快乐虚妄,痛苦是永恒存在的观点也不是很理解,这些疑惑留待第二次阅读的时候再思考吧,天才难免孤傲,叔本华和母亲决裂时说"将来你之所以能被这个世界记住,只是因为你的儿子",乍听有点想发笑,自信满满的话,可是他真的做到了,闻名于世誉满天下,引其那首小诗作结吧,"如今我疲惫不堪地站在路的尽头,憔悴的额头几乎连桂冠都难以承载 。可我为此生的成就感到欣喜,从不因他人的言论而畏缩",哲学斗士的一生,不曾畏缩,不曾犹疑,给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