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竑诗词 黄绍竑( 三 )


中国历史上有些什么姓黄的王侯将相啊?黄 歇:(生卒年待考),春申君,名歇,楚国人 。
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 。
黄 香:(生卒年待考),字文强,江夏安陆人,著名二十四孝之13(扇枕温衾),汉朝大臣 。
黄香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
他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
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
汉安帝(公元107~125年)时任魏郡太守(今河北),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
所著《贼》、《笺》、《奏》、《书》、《令》凡五篇,今有《九宫赋》、《天子冠颂》遗世 。
黄 霸:(生卒年待考),字次公,淮阳阳夏人 。
以豪杰役使徙云陵 。
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坐同产有罪劾免 。
后复入谷沈黎郡,补左冯翊二百石逝世史 。
黄 宪:(生卒年待考),字叔度,汝南慎阳人 。
宪初举孝廉,又辟公府,友人劝其仕,宪亦不拒之,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 。
终年四十八岁,天下号曰“征君” 。
黄 琼:(生卒年待考),字世英,江夏安陆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 。
终年七十九岁,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 。
黄 琬:(生卒年待考),字子琰 。
著名东汉末期大臣 。
黄琬少年丧父,早而辩慧 。
后做官至五官中郎将 。
在汉光和末期,大尉杨赐上书推荐黄琬有拨乱反正之才,由是征拜议郎,擢为青州刺史,迁侍中 。
汉中平初期,出为右扶风,征拜将作大芹、少府、太仆,又为豫州牧 。
后与杨彪同拜光禄大夫,及徙西都,转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同谋诛杀董卓 。
董卓手下大将李郭汜攻破长安后,收黄琬下狱至死,终年五十二岁 黄盖 吴国著名将领,身高约合现今1.67米 。
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零陵)人 。
能征善战,有谋有勇,擅长使铁鞭,作战极为勇猛,一生立过无数战功 。
最初任乡间小官,后被推荐为“孝廉”,追随孙坚打天下;孙坚死后,便追随孙策;孙策死后,便追随孙权 。
赤壁大战时,建议用火攻,配合周瑜,行使苦肉计,并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 。
赤壁大战后不久,黄盖被拜为武锋中郎将 。
后来,长沙郡益阳遭山贼攻打,孙权加封他为偏将军,前去讨伐 。
就在这次出征中,黄盖病死 。
喜好学问,好读书 。
少时家贫,倚靠卖柴维生,生活困苦,所以更加努力读书,希望出人头地 。
最初任乡间小官,后被推荐为“孝廉” 。
黄盖是个智勇兼备的武将 。
成年后忠心追随孙坚,久战沙场,杀敌无数 。
孙坚死后,便追随孙策;孙策死了,便追随孙权 。
赤壁之战时,配合周瑜,行使苦肉计,诈降曹操,乘机放火,为东吴带来胜利 。
在赤壁之战中,黄盖使用苦肉计向曹操诈降,临近曹军营寨时放火,大败曹军,孙刘联军得以胜利,黄盖有很大的功劳 。
侍候孙氏三代,忠心为主 。
后因病逝世,官拜吴国偏将军 。
南阳太守黄子廉的后代,随其祖父迁泉陵(今永州零陵区) 。
初为郡史,后举孝廉 。
东汉末年,随孙坚起兵讨伐董卓,以功授别部司马丹阳令 。
孙坚死后,效忠孙坚之子孙策、孙权,先后做过石城、春谷、浔阳等9县县令,为山越族所佩服 。
建安十三年(208),黄盖随周瑜、鲁肃在赤壁迎战曹操,向周瑜献计:“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 。
然纲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
”周瑜采纳了他的计谋 。
此后,又用苦肉计(即常说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率数十艘装有干柴、油膏的小舰诈降曹操 。
当小舰靠近曹军大船时,黄盖下令放火 。
时正刮东南风,风助火势,曹军大败 。
黄盖以功官拜武锋中郎将 。
后来,长沙、益阳被山越人攻破,黄盖率军平定,被封为偏将军 。
《三国志·吴书》载,黄盖死后,“国人思之”,东吴各地“图画盖形,四时祭祀” 。
陈寿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
」(《三国志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 三国志记载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 。
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 。
孙坚举义兵,盖从之 。
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 。
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
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