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海拔,庐山海拔多少米

1、庐山海拔多少米庐山海拔25至1473.8米 , 庐山各处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 , 最高峰汉阳峰海拔达1474米 。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 。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 。山体呈椭圆形,典型地垒式断块山,是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 。
庐山文化内涵深厚 , 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 。从司马迁到陶渊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文坛巨匠1500余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 。
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 , 大哲学家朱熹振兴了白鹿洞书院 。他在此开创了中国讲学式教育的先河 。他以儒家传统的政治伦理思想为支柱,继往开来,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 。自此,“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思想,影响了中国七百年的历史进程 。
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从胡先X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 , 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 。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

庐山海拔,庐山海拔多少米

文章插图
2、庐山海拔多少米庐山海拔1474米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 , 西邻京九铁路,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 , 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 。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 。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 , 怪石22处 。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 。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 , 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句 。
1982年,庐山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996年12月6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3年,庐山成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 。2007年3月7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庐山海拔,庐山海拔多少米】
庐山海拔,庐山海拔多少米

文章插图
3、庐山海拔多少米呢?庐山各处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汉阳峰海拔达1474米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 。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 。
名称由来
最早关于庐山名称的文字记载出现于《尚书?禹贡》中:“岷山之阳 , 至于衡山 。过九江 , 至于敷浅原 。”其中,“敷浅原”就是庐山别名;此外,庐山还有南彰山、天子彰等别名 。而最早以“庐山”之名被写进史书的则是司马迁的《史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 。”
《诗经?小雅?信南山》有“中田有庐”,而《国语?楚语》则记载庐山所在位置在战国时称“庐邑”,晋朝孙放的《庐山赋》中:“寻阳郡南有庐山 , 九江之镇也,临彭蠡之泽,持平敝之原 。”也谈及庐山地理 。
庐山海拔,庐山海拔多少米

文章插图
4、庐山的海拔是多少? 尽快回答,庐山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
庐山
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南,东临鄱阳湖,北濒长江.又称匡山,或匡庐 .相传殷周时期 ,有匡氏7兄弟结庐隐居于山中,后化仙而飞,仅庐存下,故名.
自然概况 山体呈椭圆形,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 ,面积约300平方千米 .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庐山为中国保存第四纪冰川遗迹较为典型、较为集中的一个山体.为地堑式断块山,多险绝胜景.夏季山上平均气温明显低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为避暑胜地.
庐山1500年前就是南方佛教圣地之一,有三大名寺( 西林、东林、大林).402年 ,东晋名僧慧远在此创建东林寺和净土宗,其影响广及东南亚.庐山以文明悠久而著称.中国历代许多诗人、学者、名流都曾到此游历或隐居,留下了大量吟颂庐山的诗文和石刻.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 、陆游、范仲淹、欧阳修、岳飞、王阳明等都曾来此.
庐山海拔,庐山海拔多少米

文章插图
5、庐山海拔是多少呢?庐山各处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汉阳峰海拔达1474米 。
庐山顶端因处高空地带,加上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易于兴云作雨 。所以,庐山雨量丰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 。庐山云雾较多,全年平均有雾日达192天 。更奇异的是庐山云雾常年此出彼没和变化莫测,给庐山增添了妙景 。
庐山主要景点
1、锦绣谷
是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 。因四季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故名锦绣 。锦绣谷是因第四纪冰川作用 , 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 , 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 。
2、三叠泉
古人称“匡庐瀑布,誉为“庐山第一奇观” 。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 , 形成三叠 , 故名;势如奔马,声若洪钟,总落差155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