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由来故事,寒食节的来历是什么 寒食节的起源

1、寒食节的来历是什么 寒食节的起源 导语:现在寒食节已经式微 , 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寒食节,更不要说了解寒食节的起源了 。那么寒食节的来历是什么呢?传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名士介子推而产生的 , 但是现在也有不同的说法认为,寒食节起源于古时候的禁火习俗,下面我们来看看详细介绍 。
寒食节的来历是什么 寒食节的起源
为纪念介之推,晋文公规定每年在介之推被烧死的这一天,晋国国内家家户户都要禁烟火而吃冷食,据说这就是寒食节吃冷食习俗的来源 。
于是晋地之民便在每年的寒食时节断火冷食 。最初寒食节的断火时间为一个月 , 但由于天天吃生食 , 致使许多人因身体不适而生病 。到东汉时期 , 并州刺史周举注意到此种状况后,为解决这个问题,便亲自到介之推庙进香,请求介之推将断火的时间改为三天 。此后随着寒食节风俗向全国的传播,断火之俗也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 。断火时间也逐渐由三天改为了一天 。
寒食节肯能在冬季
天文学家认为寒食节禁火、出火之“火”是指大火星,即商星,参星和商星是相对的,三月参伏,则意味着火见,也就是火出 。自八月至来年二月,黄昏时都见不到大火星,故后人推广而统称为内火 。所谓三月火出即是指大火星皆出东方 。二十八宿的龙神位于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季节,受到人们对大火星的崇拜,便形成民间禁火、出火习俗 。然而,正如中村乔所说,由春季论述寒食起源之说 , 基于魏晋以后的寒食是冬至之后一百零五日进行,这和《周礼》的《秋官·司炬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夏官·司爟(guan)氏》“季春出火民咸从之”的时期大略一致 。但是 , 所见寒食风俗最古老的事例是后汉桓谭的《新论)和(后汉书·周举传),因其在冬季进行,所以应该把寒食的古制在冬季进行作为其起源 。
寒食节的习俗
寒食节又叫“禁烟节”或“熟食节”,相传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 。按照古代的风俗,节日期间要禁止一切烟火,包括生火做饭 。为此必须事先准备好熟食,到时只能吃这些冷的食物,所以叫“寒食” 。
寒食节的习俗活动主要有三项:禁火、扫墓、郊游 。寒食节的具体时间定在前一年冬至后的105日或106日,恰好在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两天 。因为寒食节通常要禁火三天,所以有关活动要延续到清明 。这样久而久之,人们对寒食与清明就逐渐不加区分了,以至现在有不少人只知清明而不知寒食了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日期相近,自唐以后,与祭祀祖先亡灵以及郊游扫墓活动,逐渐融汇成为一个节日,民间也有把清明节称为寒食节、禁烟节的,甚至还有“清明寒食”的说法,因此寒食节有许多习俗和清明节一样,也有荡秋千、蹴鞠等娱乐活动 。
古代寒食节的习俗,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引《邺中记》载:“寒食日,俗画鸡子以相晌 。”南朝梁宗凛《荆楚岁时记》载:“古之豪家,食称画卵 。”
唐代寒食节吃煮鸡蛋就是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更有好事者,在鸡蛋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 , 并染上色彩,增加鸡蛋的外观美感,久之,形成了一种传统习俗,这就是唐人所说的镂鸡子 。
“镂鸡子”又名“画卵”,是一种精心雕镂的彩蛋 。“镂鸡子”虽在魏晋时就已经出现,但它的普及却在唐代 。当时人们还要把镂刻过的鸡蛋拿出来相互比试,争巧斗艺,这种习俗当时称为“斗鸡子” 。由于民间斗彩蛋之风甚盛,唐太宗贞观年间(627一649年)就提出要对“雕镂鸡子”加以约束,但是一种流行的风俗仅靠官方简单的“禁断”是难以收到成效的 , 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对民间的这种“镂鸡子”风俗就不再干涉了 。
祭祖扫墓
祭祖扫墓是重要的寒食节的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 , 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 。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 。东周战国时代孟子的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 。在墓前祭祀祖先谓之扫墓或称墓祭、扫拜,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 。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寒食节的来历是什么 寒食节的起源

文章插图
2、寒食节的来历?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为了躲避祸害 , 流亡出走,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各奔东西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 , 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 , 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 , 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
上山一看 , 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 , 只吃寒食 。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寒食节的来历是什么 寒食节的起源

文章插图
3、寒食节的由来故事大全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的关于寒食节的由来故事大全  , 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
目录
寒食节起源介绍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起源介绍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 。重耳励精图治 , 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 。但介子推不求利禄 , 与母亲归隐绵山 , 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 , 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
>>>返回目录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据民间相传:介子推游离在外回家,见到了白发苍苍的母亲 。母子重逢,悲喜交加阔别十九年的话语,自不必细说 。
过了些日子 , 晋文公(即重耳)犒赏功臣的榜文已经贴出 , 风声传到老娘耳内 。
老娘对介子推说:“儿啊 , 人家良田百顷,新宅新院,,你跟晋文公十多年,刮肉奉君,有功有劳,何不去打点上一官半职,咱娘儿俩也好好过几天清闲日子,何必再泥里来、水里去呢!”
介子推便说:“侍君能治其身,侍母能接其力 。晋文公执掌天下,乃天命注定 , 非儿子一块股肉所成也!还是任其自然 , 不去为好 。”
母亲听儿子说得有理,点头便说:“尘世上有烈子,便有烈母,依我儿便是 。”
再说介子推同村有个豆腐客 , 名叫谢张的人,到京城做豆腐生意,发现城门墙上的榜文里,没有介子推的名字,气愤得不得了,产生了抱打不平的念头 。
当即写了一纸黑告:“有龙皎皎,悲失其所;众蛇从之,周游天下 。龙饥乏食,一蛇割股;龙返深渊,重安坏土 。众蛇人穴,各有宁寓;一蛇无穴,浩于终野 。嗟乎!”
偷偷地贴在榜文旁边,被护榜人发现,揭将下来,送给了晋文公 。
晋文公看了 , 深知给介子推漏封爵禄,实觉惭愧,急忙派人请介子推入朝 。但介子推早已料到会有此事,已把母亲背进绵山隐居起来 。请的人打探得清楚,回来将此事如实上奏给了晋文公 。
晋文公闻讯大喜,但请不回介子推 , 着实犯愁 。
旁边丞相赵衰奏道:“臣有一计,能使介子推自己走出山来 。”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寒食节的来历是什么 寒食节的起源】晋文公忙问:“爱卿有何良策?”
赵衰道:“介子推是个孝子 。依我之见,绵山脚下,然起一把火,介子推一见 , 自然会将母亲背出山林 。”
晋文公认为有理,便派人火焚绵山 。没料到放火的人没听清楚,在山林四周齐点起火来 。介子推无路可逃,只好用自己的身体,替母亲遮火 。
水火无情 , 竟将母子二人活活烧死在山林中的一棵柳树底下,连柳树也烧成了个黑桩桩子 。大火熊熊,连烧三日,烟散火熄 。
晋文公悲痛欲绝,点起人马,亲自满山遍野寻找介子推母子的踪迹 。找了好几天,才在烧焦了的一棵大柳树茬茬下,从灰堆里找出了一只玉镯和介子推母子二人的骨灰 。
晋文公脱下了他的龙衣鳞袍,动情地痛哭了一场,然后 , 金顶玉葬了 。
当此之时,晋文公斋戒沐?。?设起香案,敕封介子推为山神爷 。
火焚绵山,正是清明前一天之事 。
后来,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这一天每年全国百姓不动烟火,冷食三日 。
如发现谁家冒烟火,定斩不饶 。
国人无不遵从,形成习俗介子推忠君孝母,世人敬仰 。仇池一带的敬山神和寒食节的习俗,跟着也就产生了 , 一直流传到现在 。
>>>返回目录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 , 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介子推 。传说晋国公子重耳为逃避动乱 , 和介子推等臣子逃到偏远的地方 。在重耳饥饿的时候,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来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重耳回国执政后,大加封赏同甘共苦的臣子,唯独忘了介子推 。
有人为介子推叫屈,重耳感到心中有愧,便差人去请介子推受赏封官 。可是介子推谢绝了重耳的封赏 , 背着自己的母亲躲进了绵山 。后来重耳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 , 介子推还是不愿意 。重耳便下令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 , 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
重耳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后悔不已,在安葬介子推时,发现他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似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 , 上面题了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 , 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 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 , 勤政清明复清明 。”
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重耳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 , 表示哀悼 。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
>>>返回目录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寒食节的来历是什么 寒食节的起源

文章插图
4、寒食节的来历简介寒食节的来历是祭祀、远古改火的旧习 。
寒食节是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 是日初为节时 , 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
寒食节时期有拜扫展墓、禁烟、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植树、秋千、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 。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 , 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
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 。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 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 , 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 。
改火时 , 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 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 , 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 , 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 。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 , 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寒食节的来历是什么 寒食节的起源

文章插图
5、寒食节的来历寒食节的来历如下:
春秋: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传说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 。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 。晋文公归国为君侯 , 分封群臣,独介子推不愿受赏 , 携老母隐居于绵山 。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 。
躲避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 , 结果 , 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 , 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 , 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
魏晋:汉时,山西民间要禁火一个月表示纪念 。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这个习俗 。《明罚令》中有这样的话,“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 , 云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 。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
三国归晋以后,由于与春秋时晋国的“晋”同音同字,因而对晋地掌故特别垂青,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又恢复起来 。不过时间缩短为三天 。同时,把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推而广之 , 扩展到了全国各地,于是寒食节成了全国性的节日 , 寒食节禁火寒食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风俗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