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诗词 形容有文化底蕴的诗句( 二 )


十二月里来过汀江,广西军阀大恐慌,四道封锁线都突破,势如破竹谁敢挡 。
一月里来梅花香,打进贵州过乌江,连占黔北十数县,红军威名天下扬 。
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改编好整齐 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 。
三月打回贵州省,二次占领遵义城,打坍王家烈八个团,消灭薛吴两师兵 。
四月里来向南进,打了贵阳打昆明 巧妙渡过金沙江,浩浩荡荡蜀中行 。
五月里来泸定桥,刘文辉打得如飞跑,大渡河天险从容过,十七个英雄姓名标 六月里来天气热,夹金山上还积雪 一四两个方面军,懋功取得大会合 。
七月进入川西北,艰苦奋斗为那个,为了抗日救中国 。
八月继续向前进,草地行军不怕冷,草地从来无人过,无坚不摧是红军 。
月出发潘州城,陕甘支队东北行,腊子口渭河安然过,打了步兵打骑兵 。
二万五长征到陕北,南北红军大会合,粉碎敌人新“围剿”,统一人民救中国! 长征 那条路从历史书中 一直蜿蜒出来 比黄河还要曲折十倍 一支穿草鞋的队伍 沿着那条路 终于走进了铿锵的国歌 那条路有巨大的根系 那根系深埋在 一些回忆录里 许多老人多皱纹的脸上 爬满了那些根系的痕迹 那些根系是被草鞋踩出来的 那些草鞋把雪山都踩化了 把草地也踩成了公园 把华夏的版图一块块踩红 在那根系最狭窄的...
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 《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流行歌曲与诗词文化的思考是怎样的100字 百度知道 行不行(你也可以酌情删减点)对古典诗词写作手法的借鉴和应用整个的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
现代流行歌曲在写作手法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鉴或套用或模仿了古代诗词的语言格式和风格 。
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精练与表达方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又亦或是什么别的内容,古典诗词往往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这正好符合流行歌曲传唱的要求 。
康德曾说:“最高的范本,鉴赏的原型,只是一个观念,这必须每个人从自己的内心里产生出来,理想本来意味着一个符合观念的个体的表象 。
”[sup][6][/sup]虽然说美的观念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产物,但是大多数文艺作品都能激起人的美感 。
之所以能够激起人的美感,这与文艺创作本身的特殊规律有关 。
古时有“兴”、“观”、“群”、“怨”之说,而诗之所以兴,就在于诗“不质直言之,而比兴言之;不言理而言情;不务胜人而务感人 。
”(《毛诗补疏序》)古典诗词的特点就在于它可以用形象的方法来反映生活,以言情作为主要内容,以感人作为自己的职能 。
讲究韵律感与意境美,这都是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了,古典诗词里更常用到的比兴手法,在现代歌曲的写作中,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
例如琼瑶的词作《在水一方》典型地借用了《诗经》中的“比兴”手法:“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
我愿逆水而上,依偎在他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他在水的中央 。
我原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而已 。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踪迹,却见依稀仿佛,他在水中伫立 。
”《爱像青橄榄》中就把爱情形象的比喻为青橄榄,苦涩过后却有余味在心头,这是对爱情的真实感受:有酸苦更有甜蜜 。
《像雾像雨又像风》中:“你对我像雾像雨又像风,来来去去只留下一场空 。
你对我像雾像雨又像风,任凭我的心跟着你翻动 。
”爱情生活中对对方的爱的感受是一种抽象无形的东西,是很难说清楚的 。
词作者把它同雾、雨、风这些具象联系在一起,让欣赏者通过对雾的朦胧模糊不清晰,雨的来得快去的得急,风的来去无踪的具体感受来把握这种云遮雾障的感觉和不可捉摸的情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