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王安石一起讨论过诗词吗 王安石与苏轼
苏轼与王安石的关系苏王之间的政治交往、私人交往和学术交往三个方面 。
在政治关系上,苏轼起先反对王安石变科举,继而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而被贬 。
被贬之后,他又写了不少政治诗来讽刺新政 。
而后王安石失势,司马光当权,欲全部废除新法,而苏东坡又主张对新法“较量利害,参用所长”,以致又被―贬再贬,流落岭南海南 。
对于王安石―苏东坡是“对立”的,还是“持平‘’的?是政治上的对立,还是个人之间的思想?有人认为,苏轼之于王安石,“不在法而在人”苏轼有一首题为《山村》的诗,其中有两句:“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意思是说,由于王安石的“均输法,食盐买卖由国家统一经营,山村之民,由于供应不上,吃不上盐了,这便是讽刺“均输法” 。
邓之诚先生在《中华二千年史》中说:“按均输法,于物价调节最有关系,且为刘晏成法,论者亦攻之不已;以为扰民,其意不在法而在人可知 。
其攻击最力者,为苏轼兄弟 。
”然而有人综合考察了苏东坡的为人,根据他在王安石与司马光之间两头挨打的事实,认为苏东坡“非随时上下人也” 。
(刘安世《元城语录》这倒是说苏东坡在政治上是以“持平”态度出现的,并不是个人之间的恩怨 。
据1962年在湖北对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问题的讨论会看来,少数人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是代表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而“苏轼却替统治阶级说话,反对变法;大部分人则认为,苏王之争是属于“认识和方法上的分歧” 。
也有人认为:“苏王交恶的主要原因,是双方政治见解的不同,整个说来,在苏王的争论中,苏是偏于保守的”综合来考察,由宋到清,大体是抑王扬苏,而现代人则相反,是抑苏扬王 。
象林语堂那样极力贬斥王安石,即使在保守封闭的封建社会,也是少见的 。
就王安石方面来看,还很少有材料说到是王安石与苏武过不去,据《宋史》与《宋元学案》载 。
有两次王安石欲治苏轼,但都较轻,看不出是泄私愤来,至于御史台之狱,却是吕惠卿、舒檀辈搞的 。
他们虽然也是新党,但他们给党营私,与锐意改革的王安石不可同日而语 。
至于王安石,即令他的政敌司马光亦说;“介甫(王安石的字)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宋史·王安石传》也说:"安石与(司马)光素厚 。
"在变法上,司马光却是王安石景激烈的反对派 。
由此也许可以想见苏王关系之一斑 。
在私人交往上,苏东坡从御史台之狱出来后,到黄州做了4年零2个月的团练副使,之后往汝州,途经金陵,与退职在家的王安石相会,共览江山之胜 。
据朱弁《曲洧旧闻》载:“东坡自黄徙妆,过金陵,荆公好服乘驴谒于舟次 。
东坡不冠而迎揖曰:·轼今日敢以野服见大丞相!·荆公笑曰;·礼岂为我辈设哉!东坡曰:“轼亦自知,相公门下用轼不着 。
,荆公无语,乃相招游蒋山"又,蔡倏《西情诗话》云:“元丰网,王文公在金陵,东坡自黄北迁,日与公游,尽论古昔文字 。
"《宋史》也有类似的记载,苏王一见,谈笑风生,乐而忘返 。
以致东坡之后有“从公已觉十年迟“之叹 。
看样子;这次相会,使他们有所沟通 。
但王安石谢世后,苏轼替哲宗小皇帝撰写了首《王安石赠太傅》的“制词”,南宋初年的郎晔说:”此虽褒词,然其言皆有微意" 。
苏又作有《吕惠卿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的·制词”,其中除两句以外“都是把王安石包括在内加以指斥的,据此,苏王之间的政治对立似乎并未消除 。
在文学于与学术关系上,据野史小说记载,苏东坡很有些小视王安石 。
王安石咏菊诗有‘’昨夜西风过国森林,吹落黄花遍地金”,苏轼说“老夫糊涂?春花凋谢,菊花怎么会零落呢?便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
,王安石《字说》谓“坡者,土之皮也",苏以“滑者,水之骨也”来反唇相讥 。
不过,对于《字说》的语源研究不满意的,还大有人在 。
王安石说“诗字从言从寺,法度之言也”,驳者则说,那么‘’侍者,法度之人;峙者,法度之山;痔者,法度之病也”显然,这样解字,是很牵强的 。
因此有人认为问题的确出在《字说》本身,倒并不是苏跟王过不去 。
而更多的佚闻,反映的是苏王之间的互相钦慕 。
如在金陵他们“尽论古昔文字”,王安石叹道:“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
- 苏轼诗词研究国内外现状 苏轼词研究现状
- 王安石 诗词全集 王安石诗词
- 带雪和峰的诗词 带峰字的诗词
- 有蔓和菁的诗词 藤与蔓的诗词
- 相思图片带诗词 :古诗《相思》古诗相思配图相思诗句配图相思诗句的歌词和曲谱古诗词鹧鸪天·相思古诗相思背景图歌曲《醉相思》简谱唐诗相思配图相思
- 爆珠烟和普通烟的区别_万宝路爆珠为什么被禁
- 有灏和铭的古诗词 灏的古诗词
- 有关西夏陵怀古诗词 怀古诗词
- 书法与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
- 白鹭有关的诗词 描写白鹭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