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词阅读技巧 高中语文阅读技巧

高中语文诗词阅读技巧 高中语文阅读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古诗鉴赏题10大规律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 。
十年来 , 古诗词测试的基本情况是:全国卷从1996年起 , 基本是考两道选择题 , 一道分析理解 , 一道分析鉴赏 。
2002年起 , 全国卷调整了试题比例 , 加大了主观题 , 这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 。
对古诗词的考查 , 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 , 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 。
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 注意这十个方面 , 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 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 ,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 ,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 , 使诗歌生动形象 , 境界全出 。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 , 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 , 有规律可循的 , 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 , 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 , 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 , 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
可见 , 抓住这几个关键处 , 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 , 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 , 走进诗的艺术境界 , 解诗答题 。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 , 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
律诗每首八句 , 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 , 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
绝句每首四句 , 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 , 二、四、六、八句押韵 , 首句可押可不押 , 一般押平声韵 , 一韵到底 。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 , 流行于中唐 , 发展于晚唐与五代 , 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
根据词的长短 , 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 , 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 , 58-96字)、长调(96字以上 , 三阙以上) 。
词有词牌 , 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
曲:即散曲 , 分为“小令”、“套数” 。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 , 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 , 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 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 。
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 。
掌握诗词知识 , 不但要记 , 还要会用 。
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 , 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