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的诗词 中日友好是谁提出的

中日友好的诗词 中日友好是谁提出的

描写中日友好关系的诗句 1.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悟 。
2.王维的《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一首最为深切感人 。
其诗曰:“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3.“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 。
急求有关中日友好关系的古诗词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
【赏析】: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 。
唐开元五年(717),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来中国求学,学成后留在唐朝廷内作官,历任左补阙、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等职 。
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曾有诗篇唱和 。
天宝十二载,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说被溺死 。
李白这首诗就是在这时写下的 。
晁衡和日本使团离开长安一同归国 。
唐玄宗还写了一首《送日本使》的五言律诗,以表达热情欢送,全诗为: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 。
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 。
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 。
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 。
晁衡,又作朝衡,字巨卿,还入了唐朝的国籍 。
他在中国一直生活了三十余年,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 。
他长期旅居中国,也常常怀念故国,他在一首题为《长安望月》的诗中写道: 辽阔长天玉镜升,仰首遥望动乡情 。
犹是当年春日月,曾在三笠山顶明晁衡在长安遇见了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他就急欲随藤原回国探亲 。
他的要求得到了玄宗的准许 。
他写了《衔命还国作》一诗: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 。
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 。
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 。
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
这首诗抒写了晁衡既怀念故园,又流连大唐的矛盾心理 。
晁衡临行时,长安的友人纷纷为他送行 。
玄宗、王维、包佶等人还作诗赠别 。
王维写了《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的诗相赠,诗曰: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
九州岛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
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横渡大海去到日本,是一件生死难以预料的冒险行为,王维在诗中就写出了他的迷茫和担忧,字里行间漾溢着他对晁衡深厚诚挚的友情 。
在《全唐诗》里,我还查到了诗人包佶的一首送别诗《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 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 。
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 。
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仁 。
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 。
孤城开蜃阁,晓日上朱轮 。
早识来朝岁,涂山玉帛均 。
包佶在诗中对晁衡的才学、人品称赞有加,对他渡海一事,包佶要比王维乐观一些,色彩也较为明丽,还希望晁衡探亲后,早日回到唐朝 。
藤原与晁衡先由陆路从长安到苏州,然后在苏州乘船出发回日本 。
不幸船至琉球,海上忽遇风暴恶浪,船舶漂流到了越南 。
公元753年,在长安误传出他们所乘舟船倾覆遇难的消息 。
李白等朋友们听到晁衡遇难的噩耗后,十分悲痛,李白写了一首《哭晁衡》的诗,诗云: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悟 。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7-04/07/content_8080448.htm
三首中日间友好交往的诗句水调歌头·中日友好福泽两国 中日乃邻国,交往数千年 。
文明灿烂熏陶,儒教谱佳篇 。
近代神州衰落,列盗横行霸道,日寇更狂残 。
烧杀剿奸虐,社稷半霜寒 。
抗敌贼,庆胜利,建桃源 。
和平发展,同心描绘好江山 。
奉劝东瀛政府,休想招魂战犯,纳粹五洲煎 。
友好双赢事,世代庶民欢 。
推荐一首日语诗歌,表达离别和感谢之情! 我正好帮朋友写过这方面的论文,提供给你一部分素材~由于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因此两国的名族气质又有惊人的相似处,这里以古代文学作品角度进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