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 诗词 评弹 夜半歌声到客船

评弹 诗词 评弹 夜半歌声到客船

弦乐(琵琶曲)+ 古诗词弹词是明朝时期常见的说唱曲艺形式 。
通常为两 三个人演奏,也可以一个人,使用一两件乐器,乐器 一般为琵琶、三弦 。
弹词所用的文字包括“说白”和 “唱词” 。
“说白”是散文体,“唱词”以七言韵文 为主,中间穿插三言 。
语音上有“国音”(普通话) 和“土音”(方言)的分别,其中的方言弹词又以吴 语最多 。
弹词的篇幅很长,一般用第三人称来叙述,语言浅显易懂 。
关于弹词的发源缺乏明确的历史记载 。
后人推断其 可能是由变文、词话演变而来的 。
到了乾隆后期主要流 行于江浙一带,因此弹词逐渐带上了江浙的文化特征,现在所见到的弹词,大多产生于清朝中期 。
弹词的演出g 很简单,而且所用的话本文字又很长,这样很适合作为家庭的日常娱乐消遣节目,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 。
评剧和评弹的区别是什么? (1)形式不同:评弹是曲艺,以两人(也有一人或多人)弹唱演绎故事为主 。
评剧是戏曲,有布景,乐队,大批的演员演绎一个有剧本的故事 。
(2)地区不同:一个在东北一个在江南(3)欣赏水平不同:评弹是江南百姓雅俗共赏的曲目,既有诗词风雅的唱篇,又有滑稽诙谐的故事,以它特有的“说噱弹唱演”成为江南的一朵奇葩 。
评剧的前身就是“二人转”,它也是北方曲艺之一 。
今天在北方红了“半边天”,至于它有无“艺术特色”?我也懒得讲了 。
何处听评弹 沉溺江南名街的小吃丛林 江南自古繁华地,名街、老店、美食不胜枚举,曾有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南京夫子庙、无锡崇安寺并称为江南四大小吃丛林,当然江南的名街远不止这些 。
到了现代,口味变了,吃法变了,传统被许许多多的沧桑巨变肢解的支离破碎,但还有人忘不了那些老街老店,归根结底,吃不仅仅是吃,还在于品环境,品氛围,老街在这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
人们惦记着这些老街,不论它是否旧容渐逝,也不论它是否在粗糙的商业包装下显得不伦不类,或许我们可以期待,在人们孜孜以求的热情当中,在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之中,这些昔日的老街能更加细腻起来、精致起来 。
南京夫子庙,食在桨声灯影中 中国文坛著名的两位才子曾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结伴同游秦淮,回来写了同名的文章《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两篇文章一起读,可以还原当时的场景:文艺青年在歌妓云集的画舫上张望和局促,船家忙活着挣钱急不可待,歌妓和伙计穿梭往来兜揽生意……距今近一个世纪的文人们也已然寻觅不到那种夜曲悠扬、夜半微醺、红粉知己的诗情画意,如果现在还有谁是冲着许许多多着实风流,又着实雅致的诸如桃花扇等历史影象去的秦淮河,回来也只有慨叹:美景当然还在,风味是早已不同了 。
乌衣巷、王谢古居、魁光阁……这些名字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 。
现实中的夫子庙景区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白暨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楼阁景观,是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也是居民和游客喜欢的购物和品尝小吃的场所,虽然娱乐的内容远比不上当日之风雅,但热闹程度毫不逊色 。
秦淮河有着太久远的来历,秦始皇时凿通方山引淮水,横贯城中,故名秦淮河 。
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 。
追溯夫子庙秦淮河最有光彩的时候,数六朝时代,那时秦淮河人文汇聚、商贾云集,相当繁华,乌衣巷、朱雀街、桃叶渡等处,都是高门大族所居之所 。
在明代,夫子庙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考生云集,因此这里集中了许多服务行业,有各种酒楼、茶馆、小吃……与此同时,青楼妓院应运而生,从此秦淮河上“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再后来有了知情知性的李香君和柳如是,有了侠骨芳心的马湘兰和寇白门,《桃花扇》里描绘此时景象“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蝉娟”,现在的秦淮河边还可以看到李香君的故居,只是很大一部分改成了新式建筑 。
民国时期,这里曾经是流行歌曲、京戏、文明戏、大鼓、好莱坞电影、新式话剧、评弹、说书,以及其它各种艺术形式的汇聚地 。
往前走不远,便是夫子庙了,夫子庙是孔庙的俗称,原来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 。